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4-10-31 06:02周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意识教学方法思维

周飞

自主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心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拥有自主创新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拥有自主创新意识的人才能被企业和社会,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重要的贡献。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否拥有自主创新意识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发展和成长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的指出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将结合本人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的见解提出相应的实践措施。

一、营造轻松的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

自主创新意识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模式,从本质上看,自主创新意识能否产生和提高是由学生的思想、态度和意识决定的。

因此,教学氛围对学生自主意识的产生和提高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较为死板和压抑。一方面,在小学生的心中教师往往是神圣不可侵的,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往往是严肃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感到一定的压迫感,使其心理有一定的压力。

另一方面,因为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不得不抓紧珍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导致教师的态度相对严肃,教学节奏较快,使得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压迫感。

在紧张压抑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又或者提出了问题却又被教师忽略,这就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被抹杀。

因此,营造轻松的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轻松缓和的教学气氛中引导学生质疑与答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例如,在一年级第二单元《比一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上相互比较身高和体重。在这个活动中,紧张的教学气氛荡然无存,学生逐渐感到放松,这就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重点

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被极大的激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考,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例如,在二年级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中,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教学交给学生。教师可以使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主题进行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能够集合多名学生不同的想法和意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同学的想法,能够以此为基础产生不同的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改变,其自主创新意识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又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法。在学习了十以内加减法与百以内加减法之后,学生已经拥有了基础的加减法能力。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可以让学生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进行自学,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和思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保障

教师应该积极地挖掘教学资源,从教学内容中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素材。

从根本上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摆脱被动的思考模式,要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不同的事物和问题,并且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该项工作。例如,在:“某地要修一条长500米的路,前3天修了这条路的1/3,照这样的效率,乘下的路还需要多少天才能修完?”这道题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不同的解答方法就对应了不同的思维角度,学生在解题思考的过程中就不得不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地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就是自主创新意识形成的有力体现。

四、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关键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同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看,自主创新意识是一种意识,而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是通过实践,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首先,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愿意主动积极地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实现数学的生活化,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由此产生在生活实践中的探索欲望。例如,在《二十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去超市买一枝2元的铅笔、一块1元的橡皮和10元的文具盒一共要付多少钱。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在生活中思考的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例如每隔一周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无形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增强,最终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教师从不同方面开展工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由此产生自主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意识教学方法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