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书的情结”

2014-11-05 20:15岳振
当代贵州 2014年24期
关键词:读书人学堂博会

岳振

以“书博天下,文耀贵州”为主题的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已经落下帷幕,这一文化盛事,为贵州留下一段珍贵的“书的情结”。贵州各界非常珍惜这个机遇,通过多种途径 ,充分展示了贵州丰富多彩的出版事业、阅读文化,同时,通过书博会,贵州读书人享受到丰盛的文化盛宴。

书博会的两层意义是清晰的。一是从国家层面推动全民阅读。书博会走过34年,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来,在许多重大历史节点,阅读都是推动思想进步的关键力量。作为文化人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书博会“办到哪里,就把全民阅读的新风吹到哪里”。

在第24届书博会期间,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演讲再为改革鼓与呼,阐释其近年来重要观点与思路的新书《直面大转型时代》,受到听众关注与欢迎;80高龄作家王蒙保持着“少男的活力和冲劲”,把自己的新作《八十自述》、《王蒙执论》带来和读者分享,读者可以从中体味到作者对政治、文化、艺术以及对国家发展变化的深入思考与观察。

哲学家楼宇烈、史学家王学典等学者为贵州读者带来他们对“传统复兴”的长期深入观察思考,文化学者陈平原、王余光以及作家叶辛等都从各自关注的领域,分享了他们的阅读体验。

我们把学界前辈当着读书的榜样,通过书博会这个平台,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感悟他们的读书思索之旅、治学修身之道,对贵州读书人来讲,荣幸之至;对于全民阅读,书博会的声音就如空山新雨,潜移默化地侵润着无数读书人的心田。中国人的平均阅读率低是事实,但是在一批又一批读书人的带动下,在书博会等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的推动下,相信当下的阅读状况会有所改观。

书博会是全国图书市场发展的风向标,所以搭建图书出版市场交流、交易平台,是书博会的第二个实际意义。全国优秀出版机构聚集贵阳,展示着各自的最新成就,为阅读爱好者、图书交易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书籍信息。中国是出版大国,浩瀚书籍与品种多样的文化制品需要相当规模与权威的展示渠道,书博会作为承担此类责任的一个重要大型活动,为出版单位提供信息发布通道,也为作为消费者的读书人搭建起资源相对集中的市场平台。

书博会给了贵州出版与图书事业集体亮相的机会。从国有出版集团的事业拓展,到本土知名书店的阅读服务,都有精彩表现。

比如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在书博会期间集中展示了图书、期刊、报纸以及新媒体产品,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当代贵州”多年的品牌建设得到一次较为全面的市场“检阅”,在国内众多成熟出版机构面前,展示了“当代贵州”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与文化担当。

本届书博会期间,文化出版界的不少亮点值得记录,比如“孔学堂”系列活动、“十大读书人物”报告会等,在不同层面呈现了读书的价值,“书的情结”得到生动表达。

《孔学堂》杂志创刊及孔学堂书局挂牌,为本届书博会增色颇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孔学堂》杂志立志高远。提倡优秀传统价值,我们需要专注于阐释传统伦理与文化精髓的高端学术读物。集聚众多重量级传统文化学者的《孔学堂》,或许能为“传统回归”开辟一块旗帜鲜明的理论、学术阵地,在多元价值激烈交锋的时代洪流中,扎稳脚跟,寻得属于中华文化的精神核心,为传统复兴贡献智慧。

韩海燕、周康尧等“十大读书人物”的共同点,是通过书籍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理想、对事业的憧憬和爱,并获得赞许和尊重。他们在不同领域为人们树立起关于读书的标杆,他们对书的热情,演绎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书香故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

不管任何时代、任何文明体系,阅读自有其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修身养性、治国齐家,没有书籍记录、承载、传递智者的思考,没有书籍对文明勾勒出的博大画卷,人们很难在各自的狭小空间找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巨人的肩膀”,也不容易在广阔深厚的文化体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从而变得“有所适从”。

“阅读是文化的深层次核心,是支撑其庞大身躯的‘筋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撰文说,只有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我们才能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交锋的时代掌握主动、赢得优势。 (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读书人学堂博会
数字化将开启东博会里程碑式的新征程
充分放大进博会延伸效应
我是快乐读书人
读书人
2016武汉光博会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
错别字先生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