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药工业园区规划探析

2014-11-09 11:57肖莹光
山西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医药用地

肖莹光 马 嵩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0 引言

由于具备相对明确的产业发展导向,专业型工业园区的规划与一般工业园区的规划有所区别。一是可以根据特定产业发展需求更准确的量化分析园区的发展规模和配套设施需求;二是特殊的产业类型对园区的选址和空间布局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大同医药工业园区规划的探索,尝试阐述专业型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理念。

1 医药园区规划经验借鉴

医药园区由于其特殊的产业要求,在规划建设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通过对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医药园区的借鉴(见表1),归纳出以下经验。一是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医药产业园区用地规模多在10 km2以上;二是大规模医药产业园多为综合性园区,既进行医药生产也进行科技研发;三是园区内的功能区一般包括生产区、研发区、生活区和综合服务区;四是医药企业的环境要求通常较高,适宜建设生态型园区。

2 大同医药园区规划介绍

表1 医药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2.1 大同医药园区总体特征判断

通过现状分析和经验借鉴,对大同医药园区的特征总体归纳为三条。一是位于城市远郊的园区:医药工业园区位于大同市远郊,需要通过御河东路的南延加强与城市的联系,缩短园区与城市的时空距离,同时园区自身也应配套一定量的生活服务设施;二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园区:园区选址位于桑干河、御河交汇处,环境优越,水土资源良好,植被茂密,具有建设生态型园区的基本条件;三是产业专业性强的园区:医药工业园区企业在配套设施、功能布局上有其独特要求,在规划中应结合企业的需求,予以充分考虑。

2.2 通过企业调研、问卷调查合理预测规模

由于园区产业导向明确,特别是建设初期的入驻企业基本是由现经开区企业迁入,企业占地规模、就业规模等情况相对明确,规划项目组采取了企业调研、职工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预测园区发展规模和设施容量(见图1)。

首先,利用“十一五”规划等地方政府对当地医药产业发展的研究,预测近、中、远期大同医药产业发展规模。通过企业调研了解现状地均工业产出,并结合国家地均工业产出相关要求(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各阶段逐渐递增的地均工业产出目标。以各阶段产业发展规模和地均产出为依据,预测各阶段工业用地面积。结合案例园区经验,考虑到道路、绿化、物流、研发、管理和其他配套用地,确定工业用地占园区总用地的50%左右,进而预测各阶段园区总占地面积(见表2)。

图1 园区规模和设施容量预测

表2 医药工业园区生产和用地规模预测

考虑到医药工业园区以生产为主,生产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绝大部分,因此仅计算生产就业人口。根据企业调研情况,核算现状地均就业情况,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趋势,考虑地均就业密度逐步递减,确定各阶段地均就业密度,进而预测各阶段(生产)就业人口。

根据对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9家成品药企业职工的10%抽样问卷调查,目前居住在开发区及周边的占到19%,其中居住在工厂宿舍的占8%。搬迁至医药工业园区后希望居住在园区及周边的占30%,其中希望居住在工厂宿舍的占15%。规划医药工业园区主要的配套居住安排在御东新区,规划期内医药工业园区内部主要安排职工宿舍,可预测各阶断园区宿舍人口容量(如表3所示)。

表3 医药工业园区就业和居住人口规模预测

以用地规模和就业、居住人口为基础,结合现状企业调研确定的单位产值基础设施需求,规划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容量。

2.3 根据产业特征合理组织空间和产业布局

由于医药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的就业人口需要在市区和园区之间通勤,园区的行政管理等与市区联系紧密,园区与市区的关系仍不能脱离,因此要处理好与市区和对外通道的关系。规划公共管理、居住配套、研发孵化等设施尽量与市区保持较好的联系;物流、仓储、包装等职能尽量与对外交通通道保持较好的联系(见图2)。

从园区内部的功能组织来看,规划管理服务等职能尽量位于展现新区形象的中心或门户地区,研发、孵化、居住职能尽量位于上风向和环境较好的地区。原料药企业应位于下风向,成品药企业的生产过程有采风要求,应位于原料药企业的上风向(见图2)。

图2 医药工业园区功能布局原则示意图

遵循上述空间组织原则,结合园区范围区位和现状条件,规划确定“一轴、两带、三区”的园区空间结构(见图3)。

图3 医药工业园区空间结构示意图

服务功能轴:沿东西向中央大道两侧布局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形成东西向服务功能轴,全长5 km,自西向东安排行政管理设施、文化设施、商贸服务设施和企业混合用地,打造整个园区的核心功能区。

两条生态绿化带:规划形成两条南北向生态绿化带贯穿园区,减少各功能片区相互干扰,优化园区环境。西侧生态绿化带位于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规划建设带状公园,为生活区居民提供服务。东侧生态绿化带在成品药生产区和原料药生产区之间,以防护林为主。

三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安排非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商业服务、会议展览、科技研发、居住服务等职能。成品药生产区以成品药生产企业为主,沿中央大道两侧安排混合用地,作为企业办公、销售服务等用地。原料药生产和物流区位于园区东部,且基本位于下风向,规划安排原料药生产企业和集中物流区。园区东南角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最大风频率的侧风向,大气影响小,因此主要安排原料药生产企业。园区东北部紧靠同浑公路,对外交通便利,安排集中物流区。

2.4 路网结构与企业用地规模相契合

根据调研,大同经济开发区9家成品药企业中,占地8 hm2左右1家,4 hm2左右2家,2 hm2~4 hm22家,2 hm2以下4家。在对各企业的调查中,各企业希望在搬迁至医药工业园区后,能够扩建规模。根据企业规划产量和就业人口,建议企业初期面积不超过10 hm2,建议占地5 hm2~8 hm24家,占地2 hm2~3.5 hm24家,占地8 hm2以上1家。

结合企业占地面积,借鉴其他园区经验(见表1),规划园区工业用地道路间距400 m左右。在道路间距400 m,道路红线20 m的情况下,1个街区划分为4块用地,每块用地能够保证有两个临街面。则每块用地3.61 hm2(54亩),两块7.22 hm2(108亩),四块14.4 hm2(216亩),能够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用地需求(见图4)。

图4 道路间距和地块划分示意图

因此,规划道路网格局以方格网为主,利于土地开发,走向与御河东路南延段和同浑公路走向接近平行,形成“五横六纵”的主干道布局、“六横九纵”的次干道布局,主干道间距800 m~1 200 m,次干道间距400 m。规划提出根据入园企业规模大小,次干道可做适当调整,但应保证主干道网络完整。

3 结语

专业园区相对明确的产业导向有利于规划的定量预测和判断,通过企业调研和职工问卷调查,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特定产业与用地规模、设施容量、布局方式等空间要素的关系,减少了规划预测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特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路径相对容易预测,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先例可循,有利于规划的分阶段预测和引导。本文以大同医药园区规划为例,介绍了以调查为基础的定量规模预测、符合产业特征的空间布局、契合企业规模的路网结构组织等内容,尝试为医药园区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医药用地
磐安工业园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传统医药类非遗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