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康龙曲镇婚姻习俗探析

2014-11-10 04:15杨丹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变迁

杨丹

[摘 要]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现象,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1。现在人们一般还是沿用古时流传下来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大体上,很多地方还是遵循传统婚俗的,只是不同的地方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独特性。本文就以太康县龙曲镇付楼村为例,探讨婚姻习俗的传承和变迁,以其能让大家对当地的婚俗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婚姻习俗;六礼;变迁;付楼

一、龙曲镇的婚俗背景

龙曲镇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平原,自古以来以种植业为主,这也催生了当地的小农经济。由于古时河南省市中原腹地,所以这一地区受主流社会的影响较大,而此地区的婚俗也就是传承了“六礼”制度2。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传承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变迁,这种变迁是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而且似乎是更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产物。

二、付楼行政村的婚姻程序

付楼的婚姻习俗是有自己的独特地方的,但是主要还是沿用六礼的程序和内容,只是某些形式有了变化。这里主要有四个步骤,即见面、定亲、看好、结婚,下面就有笔者向大家一一陈述。

(一)见面

这类似于古代的“问名”。现在,在付楼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媒妁之言,都需要走这一个过程。见面那天,男方和媒人带着瓜子和糖果等礼物到女方家,一阵寒暄后,就让男女双方单独呆在意见屋里“说话”,一般说话的时间不长,如果他们有意的话接下来就可以选日子定亲了。

(二)定亲

定亲又叫“纳彩”。这“彩”分干礼和湿礼两种。干礼为现金,一般是10001(万里挑一)、17000(万里挑妻)等。湿礼为各种物品,这物品有“逢6”和“逢8”的说法。“逢六”即是物品要有6做底,一般是六箱酒,六箱烟等等,表示六六大顺。

(三)看好

定亲后,就可以商量婚事了,以前一般是三年后才商量婚事,但是现在由于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商量婚事的期限灵活了很多。现在一般是定亲后就商量婚期,即“请期”。请期的时候男方选一个好日子到女方家,并带来很多的礼品和礼金。不管带什么物品一定会有“果子”的,女方把“果子”送给亲邻,这样他们就知道女方要嫁“闺女”了,接着就会给“添箱礼”。添箱礼以前主要是布料、床单等实用的物品,现在则主要是现金。

三、结婚

(一)结婚准备

以前女方带的东西很多,比如被子、柜子、摩托车、压箱礼和随身饭等,但是现在少了,主要是被子、随身饭和简单的日常用品等。“随身饭”主要是肉、菜、面条和饺子等。而且这些东西都要是双数的,图的是吉利。其中饺子的数量要和女孩的年龄相等,据说带饺子的目的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以防女孩到了婆家后受气。

男方在结婚前要置好房子和家具(以前是女方负责买并带到婆家,现在一般是直接放在男方家),定好婚宴等。

(二)迎亲

这就是古代六礼中的“亲迎”。结婚那天一大早,新郎和迎亲的队伍就出发去接新娘了。最前面的车上要有放着一只活公鸡(代表新郎)的“盒子”(这里的盒子是要用两个人抬的大盒子)盒子里装着“离娘肉”,这“离娘肉”可是男方家“贿赂”女方家的3。

新娘走的时候,女方还要陪送一只活母鸡(代表新娘)并和公鸡放在一起(这表示新郎把新娘迎走了)。然后新娘兄弟把新娘背上车,据说新娘的脚是不能粘地的,粘地的话娘家就会变穷。同时新娘的兄弟还要走在迎亲队伍的前面,他们坐的车上要放一块红布,我们叫“掂单”,这是辟邪的。

新娘到了婆家是要让新郎的嫂子或姐姐“拉”下车的,新娘下车后要撒喜钱(硬币),之后等到中午就要拜堂了。

(三)拜堂

我们这边拜堂的时候要在桌子的正中央放一个斗,里面有秤杆、黑包头布和小麦4。“秤”代表“公正”,“黑包头布”代表对以前婚俗的传承,因为以前结婚都是在晚上,所以黑布代表晚上。小麦要放满满的一斗,据说如果不满,生出的小孩会长“瓦斗脸”。

拜完堂后就开宴席了,一般人家都是20-40桌,12个压桌菜,主要有8荤4素,也有6荤6素的。有意思的最后一道“滚蛋汤”(其实就是鸡蛋加紫菜汤),意思是吃了这道菜就可以回家了。三天后女方回门,至此婚礼才算真正结束。

四、付楼行政村结婚习俗发生的变迁

以上是付楼行政村现在的婚俗,虽然大体上与传统的婚俗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加上人们大多外出务工的影响,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所以还是发生了变迁。至于这些变迁是好是坏,我们无从下定论,毕竟它们是时代的产物。下面笔者就简单的探讨一下这些变迁。

(一)结婚的代价比以前要高。

以前订婚礼钱一般在6000-8000之间,但现在动辄就五六万,有的竟要十几万。以前一般是瓦房或平房就可以了,但现在都要楼房,而且是没房不结婚。再加上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人们也普遍都比以前有钱了,所以在定亲后,有的人家能去要好好几次,每次都是用面包车或大三轮车装一车东西去亲家,这样几次花费也是客观的,所以说现在结婚代价是很高的。

(二)自由恋爱是“新风尚”。

以前主要是媒妁之言,有媒人牵线,但现在自由恋爱已是“风尚”了,自从流行外出务工之后,很多人更是“奉子成婚”,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一年的什么时间都有结婚的,以前结婚的时间大都是在年节前后,那样人都在家,比较热闹,再加上是农闲时期,所以结婚的比较多,但现在没有这个习俗了。

(三)“添箱礼”的变化

以前送的添箱礼主要是实物,如被面子、布匹等。现在大都是现金,而且是以前的几倍,一般也都在200-500之间,以前大都是50-100之间。现在人们经济水平提高了,在加上都不想再别人面前“丢”脸的心理作用,所以都是能多拿就多拿了。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学概论》[M]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

[2]《太康县志(1986-2000)》第3章,1991年8月

[3]魏敏、程健君.《中州大地的民俗与旅游》[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

[4]高梓梅.《河南民俗与地方曲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猜你喜欢
变迁
从俄语呼语看女性称呼的演变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社会学视阈下古琴艺术的变迁研究
鲁中南地区“温锅”习俗研究
Destination Chinatown
制度变迁理论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