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情境教学

2014-11-11 12:27耿莹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三峡高中语文创设

耿莹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以教材为基础,创设生动的、形象的、具体的、富有感情的场景或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为学生情感的激发,通过具体场景或气氛的创设,能够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将已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同时,生动形象和灵活丰富的学习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和谐统一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采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必须扭转传统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劣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秉持“人本精神”与“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情境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突出优势,在高中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作为一门重感悟性、形象性与欣赏性的学科,对于抽象知识,学生常常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借助形象的画面和生动的情境,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神经,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形象生动的阅读情境,能够搭建“抽象”与“具象”的沟通桥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感受、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提高,实现“要我学——我要学——我会学”的成功转变。

再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借助情景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生活情境有机结合,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和谐统一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情境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学生(阅读主体)对教材(阅读对象)的一种感知过程,即通过书面材料的视觉刺激,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细腻的心理活动。拿到一段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学生首先关注的是文章内容,其次才是文笔、结构。恰如一幅画,人们首先看画表达出的信息(山水、花草等),其次才看技法和色彩的运用。基于学生的阅读特征,在讲解文本前,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视频、音乐等)来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消除学生对于文本的陌生感,使其快速理解文本。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该词的朗诵语音,在铿锵有力、慷慨洒脱的朗诵声中,学生跟随朗诵者感受那壮丽的画面和奔腾的气势,体会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旷达洒脱。

2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兴趣,是一堂优质语文课的必要环节。思维是从“问题”与“惊讶”中开始的,这里的“问题”就是“好奇心”,恰当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蓬勃发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强烈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因而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阅读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借助精心设置的“问题”来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其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

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电影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海伦·凯勒对得到假想的三天光明是怎样安排的?”“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如果你是海伦·凯勒,给你三天光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中,学生积极地进入文本的阅读学习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海伦·凯勒积极乐观和顽强进取的人生态度。

3深入研读

在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已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深入研读课本(尤其是阅读部分),力求做到读懂读透。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掌握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学科具有通俗性、实验性与科学性,能够为情境教学的进行提供很好的条件。

例如:在学习《长江三峡》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三峡的神韵,通过播放三峡风光片让学生欣赏三峡大坝修筑前后的三峡风光,使学生遗憾于自然三峡美好风光的消失,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三峡有了亲切感。然后通过比较阅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很好地体会三峡的神韵。

4寓读于议

作为一门倾向于情感发展的学科,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应一改传统的生硬、沉闷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样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寓读于议,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之间交流,使学生释疑解惑、获得启发、引发新的思考,在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深化和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以教师的预设和组织为前提,以生生、师生之间就某重要问题相互交流、探讨为手段,以获取知识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基于讨论式教学法的特性,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寓读于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

5迁移活用,总结提高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过程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本堂课的知识讲解,又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活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如通过题目练习、学生朗读复述、学生角色扮演等多种训练方式,转化并活用理论知识,使其为我们所用。“总结提高”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文章的主旨思想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知识得到了深化,阅读思维得到了开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通过“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深入研读——寓读于议——迁移活用,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来开展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三峡高中语文创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春到三峡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