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2014-11-11 12:29陈礼权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语文课堂教学

陈礼权

目前,有部分高中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近年来受到许多的批评和指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未充分转变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爱生如子的深情和期望,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是赢得学生亲近和交往的前提,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积极状态投入学习的保证。

首先,师生关系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会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其次,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要求等。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教师的期望、要求就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而师生情感冷漠、隔阂,即使教师有合理、适宜的期望,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多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营造开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一些宽容和激励,让学生在学习中读书、讨论、做笔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意境、作者、情感相和谐的乐曲,在教学伊始营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还可采取配乐朗读等形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利用图画、音乐创设情境,既能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荷塘月色》的学习中,创设氛围,让学生探讨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时,有的是分段概括,有的是列举小标题,有的是图文结合。教师便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月色图进行欣赏揣摩,学生兴趣十分高涨。有的声情并茂的朗诵,有的推敲用词,有的比较品味,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进行师生换位,唤发兴趣

同教同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还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悖而行。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出重大变革,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达到师生互动。

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教师可以每周拿出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不惜余力去吃透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讲得好与坏,而不是教师讲课时,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四、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调控

1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如何抓住中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所以,新课的讲解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简炼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己独立尝试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适当点拨,或引导学生再探究,寻找到结论,发展智能。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讨论和发表意见,使他们获得的不仅是书本知识,同时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也受到熏陶。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鼓励最好是不定期的、看似偶然的。在某些活动中,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形式,由其他组员带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五、课堂内外联系,促进学习兴趣持续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利用兴奋点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要善于在疲劳波谷期设计精彩的提问,或举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加快节奏,形成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兴奋起来,度过疲劳低谷,从而弥补生理心理的缺陷。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节奏感,做到快慢适度,疏密相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的节奏来调节整堂课的节奏。教学内容的节奏指上课内容的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该讲多少信息,含量和速度都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必须富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感。在教学的重点处应讲得多一点,详一点,速度稍慢一点,方法更灵活些,形成教学的高潮。

课外作业的设计既要同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有利于学生情感、意志、个性的发展,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差异性、层次性的课后作业,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之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实事求是的纠谬匡正中调动学习兴趣,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它不仅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而且能使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日常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运用知识,训练技能。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及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起再学习的兴趣来。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就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