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

2014-11-12 15:58李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1期
关键词:本院甲亢白细胞

李琳

甲亢的发病原因很多, 临床上以Graves病最常见, 约占所有甲亢患者的85%,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ATD), 主要使用甲巯咪唑(MMI)和丙基硫氧嘧啶(PTU), 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粒细胞减少, 甚至粒细胞缺乏, 危及生命[1], 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本院5年来应用ATD致粒细胞减少患者为例, 总结其特点及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1日~2014年3月1日, 5年期间本院收治的Graves病患者63例, 其中男18例, 女45例。在应用ATD[甲巯咪唑(MMI)]治疗前,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者48例, 其余15例有不同程度的粒细胞减少, 与甲亢本身有关。48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者在应用ATD治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者16例, 粒细胞缺乏者2例。

1.2 诊断标准 Graves甲亢诊断明确, 应用ATD治疗后引起外周血粒细胞<2.0×109/L, 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粒细胞减少。

1.3 方法 初治时, 应用MMI 10~30 mg/d, 平均20 mg/d, 粒细胞减少的发生在应用ATD治疗后的第1~6周, 11例患者在ATD治疗后第1~3周即出现粒细胞减少, 其余5例在用药后4~6周出现。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大多在1.5~2.0×109/L之间。给予口服升白药物(地榆升白片或者十一味参芪片等中成药), 用药2周后粒细胞逐渐恢复至>2.0×109/L。3例中性粒细胞在0.5~1.5×109/L之间, 停药或者减少MMI剂量, 同时口服升白药, 3周后其中2例粒细胞>1.0×109/L者, 粒细胞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另1例<1.0×109/L者, 停用MMI,同时口服升白药, 效果不明显, 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150μg隔日一次, 皮下注射后粒细胞逐渐恢复。2例粒细胞缺乏者, 中性粒细胞<0.5×109/L立即停药, 2例均有发热、咽痛, 其中1例以突发高热、寒战来本院就诊时发现粒细胞缺乏。2例均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150~300μg隔日一次, 皮下注射进行升白治疗,高热者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 地塞米松 5mg/d静脉滴注, 1周后热退, 粒细胞开始逐渐恢复, 地塞米松逐渐减量至停药。

2 结果

应用ATD引起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与个人体质有关, 一般随着药物剂量及应用时间的延长, 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会逐渐加重。本案16例粒细胞减少者经上述方法对症处理后11例在1~3周内粒细胞恢复正常, 5例迁延到3个月内。

3 小结

粒细胞减少是ATD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由于Graves病本身也可能引起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 因此在治疗前应该进行白细胞及白细胞分类的仔细检测, 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2月内, 初期每周测量1次血常规, 如果出现粒细胞逐渐减少应考虑加用升白药或者减少MMI剂量直到停药。粒细胞减少常突然发生, 尤其是粒细胞缺乏 , 所以应用ATD期间一旦有发热与咽痛等上呼吸感染症状出现, 应立即停药, 即刻就医。粒细胞缺乏症诊断明确, 要积极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促进白细胞恢复, 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有助于改善中毒症状和甲状腺毒症, 防止甲状腺危象。

[1] 杨郁, 巴颖, 杜建玲, 等.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8例临场分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2009, 29(6):30.

猜你喜欢
本院甲亢白细胞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白细胞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