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商界小说研究的拓新之作——读《叛逆与超越——近20年中国商界小说的文化阐释》

2014-11-14 10:43谢志远赵炎秋
中国文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商界特质商人

谢志远 赵炎秋

(湖南商学院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业社会的来临和商人群体的崛起,商界小说以如火如荼之势在文坛兴盛。但我们看到,商界小说的兴盛与相应批评话语的薄弱,已然构成了严重失衡的两极,中国商界小说研究尤其是当代商界小说研究,所待开拓的工作确属不少。湖南商学院杨虹教授撰写的专著《叛逆与超越——近20年中国商界小说的文化阐释》(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可谓开学界之先声,弥补了中国当代商界小说研究的空白和遗憾。

近20年来中国商界小说的兴盛,既基于商业时代来临后“日常生活文化化”的社会变革,也源于与之同构对应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文学创作现实。因此,中国商界小说无论是作品自身,还是它的生产方式,都打上了市场经济社会里最显性的文化印记,并在应和商业社会的审美趣味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出类型化的倾向,文化性尤为突显。在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之间的空白地带中,商界小说堪称最值得开垦的一片沃土。杨虹教授自21世纪初年开始涉足商界小说研究,十余年来耕耘不辍,终得擎起中国商界小说研究的大旗,眼光可谓独到,成绩堪称斐然。

该著详实论述了中国商界小说的现代转型问题、商界小说所阐释的商人精神问题、商界小说中经济理性的文化演绎问题、商界小说中的欲望叙事问题。从这些研究内容和视角的选择上可以看出,该书对商界小说进行分析与探讨时,跳出了按照文学史、思潮流派、作家作品等传统的标准研究模式,而是在界定概念、诊断类型特质与文化意味的基础上,打通作品的内外部关系,立足文化批评,选择近20年商界小说中文化特性最鲜明的部分,如商业精神、财富伦理、经济理性、个体欲望、女性意识、消费主义等,以之作为视点,着力阐释这些特性与相对应的文化内容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商界小说是如何以一种文化身份,参与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以及转型中错综复杂的文化价值理念又是如何影响了它的叙事策略和审美品格。这种研究路向的选取,有助于读者在整体把握中国近20年来文化格局的基础上,更好更深入地透析中国商界小说创作经验的历史性生成轨迹。这一研究路向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和难度,稍有不慎,就可能使研究偏入“政治经济决定论”的歧路,而抹杀了作品本身昭示的丰富性,也有可能产生作品创作解读与文化分析相游离的“夹生”现象。对文化影响的宏观分析需要有作品的支撑,对作品的深层把握也必然要有文化的参照,作者没有在宏观把握文化与深入细致解读作品的困难前畏缩退却,在商界小说研究这个新领域里,选择了文化批评的新路径,充分显示出作者“不畏艰难,独辟一路”的学术魄力,也决定了该书为当代小说批评拓展新的研究向度的创新性、开拓性。

在对近20年来大量商界小说研读的基础上,展开对商界小说类型特征和文化意味的阐释,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征。文学研究要形成对某一类型作品特性的深刻把握,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没有对大量作品的细致深入研读,就会陷入“海市蜃楼”的境地,陷于理论的空洞而流于浅薄。空谈见解和理论,正是学术功利化的典型表现。该书体现出研究的沉潜,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在阐述过程中,征引了大量融入自己见解的作品作为例证,发掘出了一批鲜活的商人“群像”,使著作读来颇具厚实之感。书中涉及的近20年来商界小说的大量作品,堪称洋洋之大观,从书目索引的层面来说,该书的价值即已不菲;从建立独立的学科、开展商界小说研究的专门教学来说,该书也堪称不可遗漏的参考书。

该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对商界小说这一独特小说类别的类型特质的深刻洞察。作为“一组时间上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呈现出独特审美风貌并能在读者中产生相对稳定阅读期待和审美反应的小说集合体”,商界小说日益呈现类型化发展,已是大的趋势。陈平原说:“每种小说类型都有其区别于其他小说类型的基本叙事语法,而这种基本叙事语法又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演进。”因此,要在众多分散的、不断流变的作品中准确把握其类型特质,并非易事,没有“淘沙炼金”的研究功夫和“拨云见月”的思考求索,殊难做到、做好。杨虹教授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顺流溯源,对从先秦到当代的商界小说进行反复观照,提出了“经商求利”、“商海奔波”、“商场斗智”三种类型特质,堪称中国商界小说叙事的“恒定因素”和“主要手法”,即基本叙事语法。我们姑且不论作者对商界小说类型特质的把握是否已经完美、穷尽,单就这种进行把握的尝试来说,即当是值得肯定的。从特殊上升到一般,在具体中发掘出规律,一直是人类不懈求索的方向,也是学者可贵的理论品格。事实上,作者对类型特质的阐释路径,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上的,这种从文化“母体”的基因上探究“子嗣”特征和规律的方法,保证了研究具有基本的准确和科学。“经商求利”、“商海奔波”、“商场斗智”三者,正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商人的价值诉求、生存样态和职业特性。把握住了这些类型特质,该书对商人精神的解读、对经济理性的阐述和对个人欲望的审视,也就有了稳妥的根基,变得水到渠成。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对类型特质的归纳所带来的满足中,而是返身而回,反观类型特质的“光环”下,作家创作和作品所呈现的弊端,这就有了在结语中作者所指出的“表现内容的单一”、“‘互文性’的尴尬”,乃至“思想深度的缺失”等发人警醒的评价。这种类型批评的方法,正实现了作者“从类型演变的视角梳理商界小说在文学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在考察其叙事传统与现实规约的同时把握它背后的文化意味”的研究意图。

该书的第三个显著特征,是清醒的文化自觉与对当代文化的宏观审视。文化是一个宏大的体系,是复杂而关联密切的系统。因此而来的文化视野或文化批评,必然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互动的审视和观照。正如杨虹教授所指出的,之前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专题史研究,多以史学的视角勾勒商界小说创作或商人形象的发展演变;二是个案研究,关注单个的作家与作品,通过文本细读深化小说的美学认知;三是主题研究,综合考察某一时期的相关作品,探讨主题内容的共同特征,彰显其创作特质;四是比较研究,侧重从不同文体与文化的比较中,探讨中国商界小说独具的特点与价值。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综合而言,比较零散的介绍性研究较为普遍,整合性研究与系统论证不足;而且不少研究存在“内在修辞”与“外在关系”相分离的研究缺陷,难以全面揭示商界小说的精神内涵与诗学特性。本书作者清醒而敏锐地捕捉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革,从政治、经济、伦理、思想、创作、作品的多位一体中,开展多向度的审思,并将文化的观照,融合在类型批评、话语和权力理论、场域理论等视角和范畴中,实现了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理解和阐释的互通。书中所着重阐述的财富诉求、契约理论、公平理念、竞争意识、经济理性等,无不是对当代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宏观而深刻的总结。对这种文化的文本性呈现或生成的解读,使它超越了一般的伦理思考或理论言说,而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思想品格。

该书的第四个显著特征,是对当代商人精神的深入发掘和冷静扬弃。当代中国商界小说研究,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发掘并审视商人精神,这种精神必然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如果说中国古代商界小说在传统意识形态语境下,呈现商人的方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那么,当代中国商界小说创作,则表现出商人精神和意志的全面迸发。杨虹教授以“叛逆和超越”一词,来展示当代商界小说创作对传统文化和创作取向的超脱,可谓一语中的。书中从三大方面详实地阐释了当代商界小说对传统文化和取向的“逆”与“越”:一是对传统商业伦理及其价值取向的叛逆。通过深刻反思传统文学商人的道德重负和文化困境,大力弘扬崇商重商的价值取向,热情讴歌商人的从商建业理想,充分肯定商人追逐利润的行为规范,进而以“断裂”为表征,在反叛轻商贱商的价值取向、重塑商业伦理的基础上,全方位刻画了现代商人的精神面貌和个性风采。二是对经济理性的大力张扬。作家以展示商业经济活动、刻画商人生存状态为天职,努力把握市场经济的特性,积极揭示经济理性规约下的商人人格结构的重组和商业伦理内涵的嬗变,形象表现商人阶层在厚利主义和消费主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价值追求、伦理原则、文化精神以及生活方式,竭诚弘扬以契约、公平、竞争为核心的新商业精神。三是对个体主义文化的反思与重塑。充分认识到个体主义文化演进所蕴含的“解放”的意义,认准市场化是个体主义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肯定人性对欲望的追逐,全方位刻画商业活动的纷繁复杂和商人生活的缤纷多姿,热情讲述商人群体在市场化背景下,参与社会的整体变革以及重塑个体主义文化逻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使用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交换价值的种种故事,引领商人世界从文学叙事的边缘向中心的位移。作者指出,中国当代商界小说创作是具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的,“它将现代性反思这种来自外部的宏大叙事予以再度反思、融入、变异和创造,使其内化成属于自身的、新的社会境遇中的精神资源和知识谱系,藉以表达自身的现代性追求。”作者的这种认识,实际上也只有既沉潜入时代和作品中,又超拔于其上才能得出。不仅如此,作者在充分肯定中国当代商界小说创作于展现商人精神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保持了一种冷静扬弃的思考。指出当代商界小说作为“一种保守性的情感力量”,在与传统决裂的诉求中也“眷恋历史的延续性”,因而在创作过程中,并未抛弃商界小说中诸如“经商求利”、“商海奔波”、“商场斗智”等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恒定性的叙事要素;在表达对商业现代性急迫的历史愿望的同时,也在不断对这一变革进行质疑和反思。

文学现代性具有双重甚至多重含义。杨虹教授的新作已然从文化和文学互通互动的层面,开启了对文学现代性的新的探索,这种探索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多元的。

〔1〕葛红兵,赵牧.中国经验·现实维度·反思视角——2008年文学理论批评热点问题评述〔J〕.当代文坛.2009(1).

〔2〕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杨虹.叛逆与超越——近20年中国商界小说的文化阐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4〕陈晓明.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商界特质商人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言而无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致意《商界》25年
1994:创刊
你看见了什么
商界求生
商人求宿
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