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格心理学角度论《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2014-11-15 15:54周晨曦
文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村上春树个性化

周晨曦

内容摘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以两个平行世界同时展开故事这一创作手法的开山长篇。本文将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运用荣格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等理论对作品中世界的构成、人物设定、以及故事脉络进行分析,试图证明村上春树实际上用文学的形式将荣格心理学描绘的无意识世界,以及各抽象概念具体化,并在作品中探讨如何实现个性化这一过程。

关键词:村上春树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荣格心理学 无意识 个性化

一.引言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以下简称为《世》)是继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之后的村上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于1985年获得谷崎润一郎奖。

对该长篇小说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对小说中的两个平行世界进行讨论。例如石原千秋在《解谜村上春树》中对两个世界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进行研究,得出两个世界彼此对立的结论。而山根由美惠则认为“两个世界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随着事件发展,可以转换的两个相互融合的世界” [1]另外,杨炳菁博士在其著作《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一书中,也提到了村上春树通过《世》这本小说将“自我”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用超现实的故事探求“自我”的意义。本文将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对先行研究中尚未清楚指出的问题,如两个世界的内在联系,“自我”实现的过程等内容进行研究,运用荣格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等理论,对作品中的世界构成以及主人公的经历进行分析,对作品阐释做出新的尝试。

二.荣格心理学理论

荣格(1875-1961)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家。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利用荣格心理学理论对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作品进行分析,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也是荣格心理学最著名的理论就是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是荣格心理学中重要的基本理论,贯穿了荣格的全部精神分析理论。与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与无意识不同,荣格进一步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意识是个人的记忆、经验等;个人无意识是受到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集体无意识是在人类整个发展历程中,反复出现的、超个人的原始意象,揭示了人类共同的、普遍一致的深层无意识心理结构。同时,荣格发现了隐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许多心理原型(archetype)。原型种类众多,在此介绍与本文分析有关的几个原型。阿尼玛(anima)代表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是带领男性通往未知世界,实现自我统合的使者。阴影(shadow)代表兽性的本能,是一切黑暗的势力和被压制的罪恶,多以鬼、妖怪、恶魔等形象出现。自性(self)是一个核心原型,就像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一样。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顶点,它把人格统一起来,给它以一种稳定感。

荣格认为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完善和自性实现,即实现个性化(individuation)。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自性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我(ego)[2]的合作。首先“自我”打破原有的安定状态,意识到“阴影”的存在,与之对抗并进行统合,再依靠“阿尼玛”或者“阿尼姆斯”的作用,进入无意识层面,接近“自性”,达到与“自性”的统一,完成人格发展的最终目的——个性化。

三.《世》与荣格心理学的关联

1.《世》的世界构成

首先,“冷酷仙境”中有个“在大脑生理学领域最有能力最有干劲的科学家”(280)[3]——“博士”。其对大脑,意识等概念有着许多与荣格心理学相一致的见解。在作品的第25章,“博士”对“我”进行了关于“深层心理”的说明。“人的行为这种东西是由神早已决定了的,还是彻头彻尾属于自发的这个问题。(中略)弗洛伊德和荣格倒是发表过各种各样的推论,但其发明的终究不过是能够对此加以表述的术语而已。”(283)

“你可以用第一线路思考和行动。但这终究是暂时性的,而必须尽快将中继站B转换到线路二。这是因为,准确来说第三线路并非属于你自己的东西。”(297)

从以上“博士”的言论可以看出,“博士”将人的心理世界分为三个线路,与荣格心理学将人的意识分为三层的观点一致。特别是第三线路,“博士”称之为“人类最后一块未知的大地”“准确来说并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表述也与荣格在各著作中对集体无意识的描述相同。集体无意识是荣格独有的观点,作品对这一观点阐释的如此详细,并画有图谱[4]进行说明,可见村上对人大脑意识的认识与荣格心理学之间存在深刻联系。

其次,对《世》的世界构成进行分析。整个作品围绕“冷酷仙境”和“世界尽头”两个世界展开,平行世界这一创作手法是村上春树长篇小说的一大特色。但是,《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展现的世界层次非常丰富,不止两个世界这么简单。解开村上埋藏在作品里世界构成之谜的钥匙是 “冷酷仙境”里的地下世界。地下世界是由“夜鬼”统治,充满危险的黑暗世界。对地下世界分析的最为透彻,也是笔者所认同的先行研究是山根由美惠的论文《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论:两个地图所示含义》。山根由美惠通过对作品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画出了地下世界的地图[5],并发现,地下世界的圣域与“世界尽头”里的小镇地图[6]非常一致。

“我认为‘夜鬼的圣域和‘世界尽头的小镇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这一混沌的黑暗世界事实上与‘世界尽头是同一个空间。(中略)都是‘我的内在世界。”[7]

笔者在山根由美惠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荣格心理学的理论进一步进行分析。前面已经分析过,“我”脑中的世界有三个线路,分别与荣格心理学的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相对应。第三条线路由“博士”打开,并命名为“世界尽头”。也就是另一个脑内世界里“我”所在的小镇。这样脑内世界“世界尽头”的小镇就象征着荣格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层面。而“冷酷仙境”中的地下世界分为圣域和圣域外的黑暗世界两个层次。既然山根由美惠已经分析得出圣域和小镇是同一空间,都是“我”的内在世界。那么圣域也同样象征着第三层集体无意识世界,圣域外的地下世界即是第二层的个人无意识世界(这一观点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会进一步说明),地上世界即是位于心理结构第一层的意识世界。如此分析,宏观了解整个作品,可以发现“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两个世界实际上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层次分明地展现了荣格心理学中表述的人的心理意识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冷酷仙境”里“我”生活的现实世界,即意识层面。第二层是“冷酷仙境”里除去圣域的地下世界,即个人无意识层面。第三层是“冷酷仙境”里的圣域以及“世界尽头”里的小镇,即集体无意识层面。endprint

“博士”的脑中三线路理论,以及作品中世界的三层次构成,这些设定绝非偶然,通过对主人公“我”的经历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证明村上的创作意图。

2.“我”的经历与个性化过程

“冷酷仙境”的主人公“我”就职于被称为“组织”的国家机构,是能够利用潜意识进行“分类计算”的“计算士”。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我”代表了意识最表层的“自我”的存在。“自我”在没有遇到任何的破坏,处于平衡状态时,不会自发的开始个性化过程,需要外来的破坏与刺激。紧接着,安定的“自我”就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打破了宁静。“博士”打开了“我”脑中的第三线路,以及“大个头”“小个头”对我房间的破坏,在“我”的腹部切了一道口,都象征着封闭的“自我”之壳被破坏,开启了进入无意识层面的大门。接下来“我”就随着“胖女郎”潜入危机四伏的地下世界。“我”在地下世界的经历非常重要。荣格曾在无数的著作中提过,潜入地下世界的行为,象征着“自我”来到了潜在的个人无意识世界。同时,作品中的地下世界里充斥着水这个元素,而“水是对无意识的最普通的象征。”[8]再者,主宰着地下世界的是一种称作“夜鬼”的生物,作品里这样描述“夜鬼”的。

“夜鬼是地下生活的。主宰地铁、下水道那样的地方,靠吃成人的残羹剩饭和污水度日,几乎不同人发生关系,所以很少有人晓得。一般不至于加害于人,但偶尔也把单独误入地下的人逮住吃掉。”(140)

通过描述可以发现,“夜鬼”与荣格心理学中不被人所接受,象征着人的黑暗面,常以鬼、妖怪、恶魔的形象出现的阴影原型相一致。而“自我”意识到“阴影”的存在,并与之对抗融合,就是个性化过程的开端。“总的来说,与阴影的统合,也就是个人无意识的意识化,是个性化过程的第一阶段。”[9]同时,荣格还提出“任何潜入无意识的人都进入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性的窒息空气之中,在这死胡同里,精神的地下世界会放出它那黑暗洞穴中的一切凶猛禽兽,他将在这条死胡同里遭受所有凶兽的袭击。”[10]“我”和胖女郎在地下世界经历了夜鬼、喷水、蚂蝗、来自地下洞穴的风等险些丧命的试炼,以及“我”的恐惧、窒息等感受,与荣格心理学中“自我”潜入无意识的世界与“阴影”统合的过程一致。而与“我”共同经历这些冒险,拯救“我”于危难之中,并引导我在地下世界前进的“胖女郎”就是带领男性通往未知世界,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阿尼玛”原型。

最后,我进入圣域,见到“博士”。来到圣域,也象征着“自我”通过了个人无意识层面,进一步进入了集体无意识层面,圣域与脑内世界是同一空间,也为“自我”最后进入脑内的集体无意识世界做了铺垫。“我”在圣域知道自己将要死亡的事实,但是这样的死亡却只是肉体上的消亡,“我”的意识实际上是迁入了脑中世界“世界尽头”。“博士”将“我”的思维即将进入的不死的世界描述为“那是个静谧安宁的世界,你自身创造的世界。在那里你可以成为你自身。那里无所不有,又一无所有。”(312)这样一个和谐、安宁、稳定的世界正是荣格提出的个性化过程后,人格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如同荣格所指出的那样,只有耶稣和佛祖才达到了这种水平。”[11]“自我”在“阿尼玛”的帮助下,与“阴影”进行对抗、统合以后,终于在“冷酷仙境”的现实世界里迎来的死的结局,却在“世界尽头”的脑中世界里化身为另一个“我”,迎来了再生和不死。日本研究荣格心理学的第一人——河合隼雄曾在著作里提出“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决定性变革时,总会经历死与再生的内在体验。在描写人的自我实现过程(即个性化过程)的寓言故事中,经常会出现死与再生这一主题。”[12]因此,现实世界中的“我”死去,再进入脑中世界获得再生,正是个性化过程的象征。

再分析脑中世界住在小镇里的主人公——“我”的经历,之前已经研究得出小镇实际上就是“冷酷世界”里的“我”所创造的第三条线路的世界,象征着第三层集体无意识世界。整个小镇由“我”创造,以“我”为中心。可见,脑中世界的主人公“我”是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原型“自性”。刚开始进入小镇时,“我”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并被剥离了“影子”,这里的“影子”也与荣格心理学里的阴影原型相对应。位于集体无意识世界的“阴影”与前面提到的位于个人无意识世界的“阴影”——“夜鬼”不同,不再是万恶的象征,而是承继了仍然无法完全与“自性”相统合的那部分“自我”。因此,“我”与“影子”的关系既相互信赖,又彼此对抗。“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小镇是自己的内在世界,对其充满好奇,甚至敌意,希望和“影子”一起逃离,在“我”试着去了解整个小镇的构造,探寻小镇的秘密时,得到了“阿尼玛”原型——“图书馆女孩”的帮助,最终明白了小镇就是“我”自身的时候,“我”决定留在这里。

“我再也无处可去,亦无处可归。此处是世界尽头,而世界尽头不通网任何地方。世界在这里终止,悄然止住了脚步。”(448)

“我”在“世界尽头”中不断探索小镇秘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性”的一个不断完善,并与原型“阴影”“阿尼玛”等不断统合的过程,而最终“我”明白了小镇即自身的内在时,选择了留在小镇的的结局,也象征着“自性”完成了统合过程,达到了最终人格的完整统一,实现了荣格所追求的人格发展最高境界——个性化。

四.结语

本文将荣格心理学的观点与《世》相结合,研究发现该作品中世界的构成层次与荣格心理学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相对应。主人公“我”在“冷酷仙境”里潜入地下世界,最后迎来死亡,又在“世界尽头”里获得再生,并最终留在“世界尽头”的小镇里的经历。都与荣格提出的实现人格发展的最终目标——个性化的过程相契合。因此,笔者推测,村上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是想用文学的形式将荣格心理学描绘的无意识世界,以及各抽象概念具体化,并在作品中探讨如何实现个性化这一过程。

注 释

[1]山根由美惠.村上春樹‘物語的认识系统[M].若叶书房,2007:121

[2]自我是意识层面的内容,由能够自觉到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等组成。个性化与自我彼此关系密切,发展起一种与众不同的,不断形成的人格。

[3]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80.本文对作品原文的引用全都摘自该版本,为避繁冗,此后所有出处的页数均用数字注在文后。

[4]图谱参见中文版《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第297页,此处不再进行说明。

[5]山根由美惠的分析以及所绘的地图,详见其论文——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论:两个地图所示含义[J].近代文学试论(37),1999

[6]村上春树所绘的小镇地图,参见日文版《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插页。

[7]山根由美惠.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论:两个地图所示含义[J].近代文学试论(37),1999:56

[8]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 冯川、苏克译.心理学与文学[M].译林出版社,2011:37

[9]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 秋山達子、野村美纪子译.荣格的人格论[M].思索社,1980:38

[10]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 冯川、苏克译.心理学与文学[M].译林出版社,2011:39

[11]霍尔、诺德贝著 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M].三联书店,1997:112

[12]河合隼雄.寓言的深层——荣格心理学与格林童话[M].讲谈社,1994:135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 冯川、苏克译.心理学与文学[M].译林出版社,2011

3.霍尔、诺德贝著 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M].三联书店,1997

4.山根由美惠.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论:两个地图所示含义[J].近代文学试论(37),1999

5.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 秋山達子、野村美纪子译.荣格的人格论[M].思索社,1980

6.河合隼雄.寓言的深层——荣格心理学与格林童话[M].讲谈社

(作者介绍: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本文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上春树个性化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村上春树:相信爱情, 这是一种勇气
同桌宝贝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或许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