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系统论方法在德育中的作用

2014-11-15 03:47徐力
教育 2014年29期
关键词:系统论原理德育

徐力

几个概念的界定

系统论方法 系统论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从整体与其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考察事物的一套方法论体系。

运用价值 系统论方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主要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系统论方法强调从全局出发,对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考察分析,从而实现最佳地处理问题。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联系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原理,在教育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教育管理技术运用的基本指导思想。

小学德育几种不足

小学德育课程上的不足 从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上看,无论是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还是三至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本内容显得空洞、苍白、远离学生生活,说教的成分太多,老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无味。新课程改革后,虽然有些课文逐渐返璞归真,但更多的课文离学生生活太远。

学科渗透上的不足 从各门课程渗透德育上看,新课程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但真正在各门课程中渗透以上如此庞大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

实践活动课效果上的不足 从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的德育效果看,其设置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整体效果不佳。

系统论方法在德育中的运用

系统论方法的整体性原理及应用 它强调,任何系统虽然由若干要素所构成,但在功能上,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不等于整体的功能。作为一校之长,对学校的历史、外部环境、办学硬件、师生情况、家长素质等方面有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学校的育人目标。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系统论方法的联系性原理及应用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二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据此,我们运用教育管理技术,应注意用相互联系的观点去考察教育现象,不把彼此关联的问题割裂开来,孤立起来。将这一原理用在学校德育中,用联系观点考察影响德育效果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系统论的有序性原理及应用 它强调系统的任何联系都是按等级和层次进行的,有条不紊的。系统的有序性可从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功能行为三方面去考察。在要素确定后,环境影响不变的情况下,科学地安排系统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是发挥系统功能的关键。这一原理使我们运用教育管理技术时,注意科学地考察各种工作层次结构,分清各种工作的主次、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种技术运用的时间,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系统论的动态原理及应用 它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的开放性,即受环境的影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二是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活”的机体,一个运动过程。动态原理使我们注意系统的运动状态,善于发现教育管理上的新情况新问题,灵活地、主动地采用新技术,解决新的矛盾。最优化的观点在教育管理决策技术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在一届一届的毕业,教师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教师必须站在德育的最前沿,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艺术节。2008年“六一”前,学校开展了第一届艺术节,这是本学期学校德育活动的重头戏。学期初就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倡议,并制定了活动的方案。在活动中也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读书节。2008年4月,学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拉开了帷幕,全体学生掀起了共读名著《三国演义》的热潮。读“三国”的历史故事,讲“三国”的人物,写读后感,各班出一期读书节的宣传板报,评选“书香班级”,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们认识了不少“三国”里的历史人物,领略到了他们有勇有谋的大将风采,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为培养爱读书的一代新人铺下基石。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同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系统论原理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