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

2014-11-17 04:36王春迪
雨花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翠小梅老爷

●王春迪

庭院深深

●王春迪

大奶奶长叹一声,说,别找了,她一定被哪个冤鬼借去了。你找得太急,鬼会伤着小翠的!

(一)鬼节

七月十五,鬼节前后三天,家里一旦丢了东西,就不能找了。

这规矩,是老街大油商海爷府上的大奶奶立下的。

照大奶奶的说法,鬼节那几天,到处都是鬼,鬼贪玩,看见喜欢的玩意儿,顺手就拿去玩两天,人对鬼不能小肚鸡肠,得大大方方,若是找急了,东喊西叫的,鬼会不好意思的,一不高兴,就把东西给毁了。这人生苦短的,干嘛要跟鬼过不去?

大奶奶信佛,心善。平日里,头疼脚麻了,抑或碰上邪事儿了,就会在老街东头靠近奶奶庙的地方起灶施粥,施粥之后,锅底的炭灰一股脑儿倒进不远处的枯井里,久而久之,原本一人多高的枯井,都给填死了。

往常的鬼节,府上也就丢个盆丢个刀,丢个扇子丢个勺罢了,且鬼节一过,大多还都回来了。可这一次,丢得也太蹊跷了!

竟然丢了个活生生的大姑娘!

姑娘名叫小翠,是大奶奶的贴身丫头,平日里,她伺候大奶奶的起居,比伺候亲娘还细致!

就说她伺候大奶奶抽烟吧,大奶奶吸水烟,烟丝是从南方运来的,用青纸包着,胭脂盒般大小,打开一闻,三步开外有奇香!据说京城老佛爷最爱抽这个。这烟易潮,潮了不能曝晒,否则会走味。唯一的办法是放在特制的铁板上,用火炕,边炕边用食指快速拨动,小翠每炕一回烟,指尖都有个亮晶晶的小水泡。

小翠失踪那天,她随着大奶奶到街上闲逛,大奶奶看街边金灿灿的炸香干很诱人,吃腻了猴头燕窝的大奶奶忍不住尝了两串,吃完不久,大奶奶就觉得肚子疼,要去茅房,小翠便在外面守着。等大奶奶完事儿出来,一瞧,小翠不见了!问道旁行人,都说没留心。

丢了小翠,大奶奶那真是跟掉了魂儿似的,茶不思、饭不想,整天对着外面的小树丛发愣,连水烟也不吸了,老爷怕大奶奶想出啥毛病来,派人到处找小翠,可找了几天也没音信。正打算到相邻的州县去找,大奶奶长叹一声,说,别找了,她一定被哪个冤鬼借去了。你找得太急,鬼会伤着小翠的!

大奶奶这番话,让人立刻联想起头两天在小翠身上发生的怪事儿。

那天,大奶奶大清早对小翠说,这两天阴气重,去请一副刚开过光的念珠过来。大奶奶刚从小翠手里接过来,这念珠的线莫名其妙就断了,珠子噼里啪啦地似七月的雨点跳了一地!这是个坏兆头!大伙心里顿时就跟堵了块棉花似的。大奶奶见罢,宽慰小翠说,既然遇上邪事了,晚上放几盏荷花灯吧,荷花灯能搭救冤魂驶进南海,这叫慈航普渡。

哪知,当天晚上放灯时,别人的灯都漂得很远,唯有小翠的灯,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漂到河中央,突然就沉了!

所以,当大奶奶说小翠是被哪个冤魂借去了,大伙深信不疑。然而,十天半个月过去了,俩月半年过去了,这期间,大奶奶为小翠拜了多少回佛,施了多少回粥,数都数不过来!可这不知趣的鬼还是没有把小翠还回来。

不久,上上下下又流传着一种说法,说那天大奶奶身上带了不少银两上街,大奶奶去茅房时,担心上茅房时不小心掉了,就把钱囊放小翠手上了。小翠见财起意,卷着财物跑了!小翠这丫头压根儿没丢,她哪都没去,就藏在她娘家!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小翠家人的耳朵里,小翠家人百口莫辩,就拖家带口地跑到海爷府上,跪在大奶奶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喊冤枉。

大奶奶扶起小翠父母,连声说罪过,说小翠这两年跟着我,对我比对亲娘还贴心,这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会不清楚?

听罢,小翠她娘一把拉过小翠的妹妹小梅,说大奶奶,看在小翠对您一片孝心的份上,就让这孩子到您跟前,给您打个洗脚水,干点儿粗活,跟府上的人学点规矩吧。

大奶奶微微侧了侧脸,瞅了瞅小梅,面皮细嫩,五官俊秀。特别那一双眸子,恰如十五的明月,又如一对金灿灿的铜铃,仿佛眨一下就能发出清脆的声响。

大奶奶问小梅,多大了?

小梅微微颔首,丝毫没有乡下闺女那种畏缩怕生的样子,说话的声音似杨柳拂风般从容柔和——回大奶奶,小梅十六了。

别的丫头,刚进门,跟泥胎似的,傻啦吧唧,啥也不懂,教了也不会,免不了要挨骂受罚。可初来乍到的小梅,其表现,压根儿不像是个没学过规矩的丫头,举手投足,好似被内行的人调教过,很有礼数。别的丫头,累了一天,晚上回房睡觉,仰面朝天,八字一躺,鼾声如雷,而小梅睡觉,都是侧着身子,两腿蜷曲,一只手放身上,一只手伸着。海爷家的伙食好,但小梅从来只吃八分饱,并且不食鱼虾,怕身上的腥气,冲撞了别人。

加之小梅长相怡人,很快,府里上上下下都很喜欢她。

这里面,就包括老爷。

这天,天气炎热,老爷书房的门窗突然关了。半晌,吱嘎一声,老爷出来了,老爷满面红光,好似饮了美酒。跟着,小梅低眉颔首地走了出来,边走边整理衣襟,还将额前被汗水浸湿的一缕发丝理到耳根后面,俩眼东瞟西瞄,紧张兮兮的,好似夜间出来的小老鼠。

这天,小梅在园子里给老爷煎水泡茶,远远地看着刘婆婆走了过来,刘婆婆以前是老爷母亲房里的丫头,后来腮里头起了块瘤子,半边脸鼓得老高,当丫头不妥,嫁又嫁不出去,遂留在了府里,干不了场面活,就看管府上的花草树木,府上的人势利,都没把她放在眼里,只有小梅对她很客气。

小梅给刘婆婆递了个马扎,还从兜里掏了把瓜子给刘婆婆。

刘婆婆盯着炉火,对小梅说,这泡茶的水啊,有讲究,一沸太嫩,三沸太老,只有二沸,声如马蹄,这时候泡茶,最好。

如图2所示,在满足隐意产生的诸条件的前提下,话语表达的所言先以语义确定得以解码,传递给听话者并匹配其交际期待。然后,听话者通过补足、扩展或转移,进行进一步的语用加工,在认知语境和具体语境的作用下获得隐意。在此过程中,在合作原则指导下,听话者相信说话者有诚意通过话语表达某种意图,且听话者知道说话者相信听话者有能力根据语境推导出话语的隐含意义。听话者依据关联认知原则,对话语可能表达的隐意进行推理加工,直至找到最佳关联。如果隐意满足不了听话者的交际期待,他将继续通过语用推理获得含意,最终完成交际过程。

小梅笑笑,说,刘婆婆到底跟过太奶奶,见多,识广。

刘婆婆半边脸一抽,像是笑了,刘婆婆说,水煮过了火,能凉回去,可做人要过了火,就回不了头了,孩子,你懂吗?

小梅看刘婆婆的眼睛盯着自己,慈祥的眼睛里却有一股子锐利,小梅的脸刷一下就红了。

小梅知道刘婆婆说的是啥,可小梅故意装憨,说,刘婆婆,您说啥哩,我咋听得云里雾里的。

刘婆婆说,刚才这话,我和你姐也说过,她也说没听明白,你可别和她一样。

小梅没言语,看着刘婆婆将瓜子壳顺手丢到炉子里,顿时,一条血红的火舌蹿了出来。

刘婆婆说,你真以为那荷花灯那么容易会沉?念珠就那么容易会断?你姐如果是鬼借去的,还能回来,要是人弄丢的,恐怕永远回不来了。

说完,刘婆婆转身就走了。

小梅脑子里轰隆一声,一片空白。这时,炉火上的水开了,水源源不断地翻滚到炉火里,被烧成了嗞嗞的白汽,小梅没发觉。她想起她娘带她进府的前一天,她母亲在她耳边传授了些男女之事,说得小梅腮红耳热,小梅说,娘,你别说了。她娘叹了一口气,轻轻地捏了一下她的小脸,说,穷人家的丫头想出头,也只能靠这一下撑腰了。

微风吹过,小梅忽然觉得后背有些凉,一回头,冷不丁看到远处浓密的花丛里,隐约的,像是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目光穿林打叶,有如腊月的寒风,锋利,阴冷。

小梅故作随意地走过去,啥也没瞧见。

低头,却见脚下,散落了一地被掐碎了的花骨朵。

(二)善粥

老爷从江南回来,给新娶的小妾小梅带了一件红丝绢肚兜。

也给大奶奶带了件东西,是一串老山檀香念珠。

起初,大奶奶并不知晓。她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经过小梅的院子,无意中瞥见了这个正在晾晒的肚兜,肚兜鲜艳如火,微风之下,轻舞飞扬,像是一个轻佻多情的少女,在炫耀自己的美貌年华。大奶奶瞄一眼那个崭新精细的江南刺绣,就知道是老爷从江南带来的,价值不菲!小梅自打得了宠,有事没事就把老爷送给她的东西拿出来显摆,大奶奶甚至能想象得出瘦骨嶙峋的老爷抚摸这件肚兜时,小梅半眯着眼的那股子狐媚劲儿。肚兜上的束带晾晒前被有意抽了下来,看来束带非金即银,不好示人。肚兜上绣的是喜鹊登梅,喜鹊精神抖擞地立在含苞待放的梅花枝头,那神气,倒更像只振翅欲飞的老鹰!

大奶奶与老鹰对视了一眼,又低头看了看老爷送给她的那串缠绕在四指上的念珠,四指仿佛被腊月的寒风咬了一下,瞬间拢缩进袖子里。

不久,府上发生了一件邪事,宗祠前的石狮子,竟然莫名其妙地炸开了一道拇指粗的缝。那几天,老爷的脸阴沉得像个朽木桩,府里上上下下,都不敢大声喘气,连公鸡打鸣都憋在嗓子眼里。

大奶奶对老爷说,要不,请个法师来看看?

老爷黑着脸,没吱声。这两年,他和大奶奶说话都是这副关公像,有时连眼都不睁,半晌,老爷撂了一句话,过两天,我要出趟远门。

老爷说话从来都得半听半猜,老爷的意思是,我要出门,这事,你看着办。

老爷出门第二天,大奶奶便搭台施粥,以求福祉。

大奶奶施的面粥,是用白面、黄豆沫、小米和碎花生做的。施粥时,有个规矩,最后一锅粥,剩一指高的时候,就不能再施了,要蒙上红布,放一挂鞭,恭恭敬敬地抬回府上。那不是一般的粥,那是施粥人普济众生之后积下的善德,据说,喝这样一碗善粥,能抵十年罪过!

所以,府上男女老少,都把这粥想成了人参果,做梦都想喝一碗。可每次善粥只有那么几碗,热气腾腾地放在大奶奶眼前,给谁不给谁,这是个问题。

然而,无论怎么个给法,小梅都能得到一碗。

海府里头,谁能喝到善粥,谁就有地位,有脸面!得了宠的小梅,渐渐地也有了脾气,有时,还会当着大奶奶的面,对人使脸色,一不高兴,就鸡飞狗跳。

这粥,怎么送?谁送?也有讲究。大奶奶点名让刚进府的小顺子送,小顺子年方十八,唇红面白,天庭饱满,灵气有神,模样恰似菩萨座下童子,每次送粥,小顺子必须沐浴梳洗,焚香更衣,小顺子将粥从大奶奶那里端走之后,大奶奶得上一炷香。等小顺子将空碗带回,大奶奶还要拨着念珠念叨一番,这才算完。

这小顺子,鬼精!他听说善粥的好处之后,特别看大奶奶这么郑重其事的,就挖空心思想如何能不被发现地喝上几口。

很快,小顺子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一根细细的竹管,趁人不备时,从碗边,轻轻地戳到碗底,确保最上面凝固了的粥膜不被破坏,然后人不知鬼不觉地吸上两口,图个吉利。

小顺子这种做法,还真没人想到,可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送粥的小顺子,最后竟色胆包天地送到了小梅的床上!

这事,事后大奶奶是这么和老爷说的,那天,小顺子给小梅送粥,大奶奶照例起身上香。可大奶奶划了好几根洋火,愣是没点着,密不透风的屋子里,像是有一股子阴风,对着洋火一口一口地吹气。

平日里,气定神闲的大奶奶,突然如梦初醒般地对着外面喊,快去喊小顺子,那粥先不要喝!

大奶奶说,划不着火,点不着香,是老天爷的暗示,她说她当时压根没往小梅乱搞这事上想,还以为,是粥出了问题。

那一头,正在床上偷欢的小梅和小顺子,听到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如同救火一般。慌忙中,刚抓起衣服,就听外面有人喊,这粥不能喝!

话音未落,本来插好的门,就被人一脚踢开了。

那小梅,本以为门插好了,凡事可以从容点,就算有人敲门,也有时间整理仪容,却不想,被人破门而入。

据说,众人进来时,小梅的身上,只穿着老爷送给她的红肚兜……

事后,大伙都骂小梅不是东西,平日里,大奶奶和老爷对她那样好,有口善粥都想着她,她竟然背地里偷人!可他们哪知道,每次给小梅的那碗粥,送之前,大奶奶都会偷偷地放一些催情的药面,小梅和小顺子正值火气旺盛的年纪,糊里糊涂地喝了这种药粥,能不出事?

老爷回来后,小顺子就被几个大汉押上了车,车出了城,直往城西野地而去,从此,再也没人见过小顺子。而小梅,老爷念及旧情,心一软,便没怎么处置她,只把她赶回了娘家。

回到娘家之后,倚仗小梅的姿色,小梅她娘又托媒把小梅说给远方一个富户做小妾。小梅一家人都很高兴,不想,就在小梅过门的前几天,有人来找小梅,说是打海府来的,小梅忐忑不安地问他何事,那人只说,大奶奶派他来送个东西。

待人走后,小梅打开一看,顿时面如死灰。

是件红丝绢肚兜,绣的是喜鹊登枝,很像老爷送给她的那件。所不同的是,上面那只喜鹊,被人故意挖去了,只剩下一堆破碎的残梅败叶。

小梅对着个破肚兜发了一夜的呆。几天后,那人家来接亲,小梅死活不肯出门。小梅家里头觉得很没面子,便对小梅又打又骂。

不久,小梅就上了吊……

猜你喜欢
小翠小梅老爷
还是要有智慧
不怕火的双手
聊斋志异小翠
钱真的少了吗?
丢三落四
厨师与老爷
小翠的眼泪
高浟:老爷我来审青菜
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
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