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真扶贫

2014-11-18 09:11黎明
共产党员·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重点县驻村贫困村

黎明

2014年8月31日,名满神州、享誉全球的贵州茅台集团投资10亿元的生命健康产业项目,在西丰县生命健康产业园区隆重举行签约开工仪式。这标志着茅台集团在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的引导下,正式入驻我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西丰县。同时,这也是西丰县今年成功引进沈阳辉山乳业、山东东阿阿胶集团之后第三个投资超十亿元的重量级上市公司。

西丰县作为远近闻名的贫困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帮扶下,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充分挖掘中国鹿乡、柞蚕之乡和东北中草药材集散地的优势,明确以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为主导产业,倾力打造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特别是通过攀高亲招大商,迅速加快了县域工业发展,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为实现全县脱贫致富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西丰县同时列入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共有15个县,主要分布在辽西北贫困地区和辽东贫困山区。根据扶贫开发分级负责的要求,省里主要负责这15个重点县贫困人口的扶贫开发。辽宁省没有国家级贫困县,按照2012年省定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国家标准是2300元),全省贫困人口314万人,占农村人口比重14.9%。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到2013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已减少到219万人,占农村人口比重减至10.3%;贫困村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提速,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3年,15个扶贫重点县生产总值达到247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28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9%、44.9%和25.8%,扶贫开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持续扶贫显成效。根据中央制定的(2001-2010)(2011-2020)两个阶段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我省集中力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经过多年来持续扶贫攻坚,使贫困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是农村居民稳定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收入显著增长。到2013年底,全省低收入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已达到2810元,3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近三分之一。我省在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五保供养办法、制定贫困残疾人扶持措施,即便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也有了保障。二是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规模不断扩大,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朝阳温室大棚、阜新花生新品种推广等重大项目及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全省15个重点县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势头。同时,定点扶贫队伍和帮扶对象全面扩大,省(中)直定点帮扶单位由213家增加到234家,受到帮扶的乡镇达到236个,实现了重点县乡镇全覆盖,帮扶效益不断提高。三是贫困地区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得到加强。1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各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能接收电视节目,饮用安全水的农户比重大幅提高;贫困乡村卫生、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大幅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落实责任聚合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突出重点,完善措施,扎实推进。一是充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扶贫力量,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和优势,与时俱进推进扶贫开发的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为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民生改善营造了良好环境。近5年来,省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2.5亿元,省市县三级定点扶贫单位投入38.3 亿元,使全省393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二是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以贫困县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各级普遍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把扶贫开发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民生工程重点内容,形成了省领导联系贫困县、市领导联系贫困乡、县领导联系贫困村、各级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帮扶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基本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有效地增强了扶贫合力。三是坚持“一个瞄准,五项重点”。通过瞄准15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力实施到户扶贫、产业化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移民扶贫和定点扶贫等5项重点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形成了低保、扶贫开发“两轮驱动”,相互结合、相互补位的格局。四是坚持扶贫开发考核机制,对各市、县和定点扶贫单位开展扶贫工作进行考核。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和多方通力协作,全省扶贫目标全面实现,扶贫开发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贫困人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精准扶贫创机制。2014年,我省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重点民生工程,加大力度,推进扶贫机制创新。一是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明确要求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各项扶贫措施直接瞄准贫困户,确保帮扶项目到户、帮扶资金到户、帮扶措施到户、帮扶效益到户。省扶贫办制定了《辽宁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了建档立卡工作目标与要求,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试点。目前,我省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认定工作已经完成,对219万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基本实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微机档案管理。二是积极落实驻村帮扶。为了进一步帮扶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健全驻村帮扶机制,我省决定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对1790个贫困村的全覆盖。驻村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建档立卡,制定帮扶规划,组织项目落实,协助基层组织建设。目前,省直机关驻村工作队已经全部到位。为了规范驻村帮扶工作,省里正在完善驻村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驻村干部档案,组织驻村干部集中培训,明确驻村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掌握驻村工作方法。同时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驻村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列入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驻村期满后优先安排到重要岗位。

探索扶贫新路径。一是加强财政专项扶贫管理。我省始终严格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坚持省财政扶贫资金直接下达到县,实行县财政专账封闭运行。扶贫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拨付和报账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今年按照中央要求,我省结合实际修订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扶贫项目由县自主确定,建立项目库,县从项目库中择优确定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县,省、市将主要精力放在资金监管上。在资金项目管理上,按照省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要求,对省本级安排的各专项扶贫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适时检查、通报各市县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作为各市扶贫开发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二是积极探索金融扶贫。通过大胆实践,摸索出一条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实施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深受贫困群众欢迎。一方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我省20个县开展小额信贷扶贫,覆盖457个贫困村,2013年共发生贷款额6.6亿元,受益贫困户达到5.7万户。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互助金扶贫。全省有882个贫困村开展了互助资金扶贫试点,参与贫困农户20.6万户。到2013年底互助资金总规模达30420万元,累计发放借款101272次、64477万元。三是积极组织社会扶贫。推动开展省、市、县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2013年省市县三级直接和协调投入资金10.5亿元,成为我省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积极动员省内大型企业参与扶贫攻坚,一些大中型国企、民企主动与贫困村结对开展帮扶;鼓励沈阳、大连、鞍山等发达市对口帮扶欠发达的阜新、朝阳、铁岭3市,帮助贫困地区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重点县驻村贫困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驻村第一书记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刍议如何把握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重点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重点县经济发展的影响
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