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钓鱼的鸟

2014-11-19 12:59红色皇后
中外文摘 2014年21期
关键词:斯金纳山雀诱饵

红色皇后

在巴黎的杜乐丽花园,游人在水池边扔面包喂鸭子。一只银鸥飞落到鸭群旁边,接到一片面包,并没有吃,而是把面包放进水里,低头看着它,如果面包往下沉了,它就把他捞起来。它这么做的目的,很快就暴露出来了,馋嘴的鱼向面包游了过来,银鸥一下啄中了一条手指那么长的金鱼。接下来,还可以看到,如果面包被鱼吃掉了,银鸥就从游人那里再捡一片。15分钟内,这只鸟用了10片面包,逮到两条鱼。

2005年时,亨利和阿泽尔观察到了上述这一幕。

但是鸟真的会钓鱼?

最少有9种鸟有“钓鱼绝技”

根据戴维斯和吉克弗斯1998年的统计,人们目击过九种鸟会这门技巧(现在这个数字可能稍有增加)。这些鸟大多属于鹭科,其中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种海鸥,以及鹰科猛禽黑鸢。但最著名的“渔夫”还是绿鹭和美洲绿鹭,1958年已有记录“绿鹭用诱饵捉鱼”的论文。在西非、南非、美国、古巴、秘鲁和日本,都有这两个家伙钓鱼的记录。

日本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槌口広芳发现,日本的绿鹭渔夫和美国的美洲绿鹭渔夫在技巧上各有不同,自成门派。樋口教授在日本见到的绿鹭,随便抓到什么就拿什么来当诱饵,小树枝、叶子、羽毛、昆虫都行。美国佛罗里达的美洲绿鹭则比较挑剔,专门爱用游人丢下的爆米花和面包——这可能是因为面包比叶子更具诱鱼效果——虽然在公园喂过金鱼的人都知道,好奇的鱼看见什么都会尝一尝。日本的鹭会把诱饵扔到离鱼很近的地方,美国的鹭却会放得远一些,等着鱼自己游过来。

不同绿鹭花在捕鱼上的时间和成果,也各有不同。

在日本的一座公园的池塘里,有些绿鹭只是偶尔钓钓鱼,有些绿鹭则把超过80%的捕食时间,都花在用诱饵捉鱼上。可以在树丛和石头后藏匿身形的绿鹭,平均在一小时内,可以用3.8个诱饵抓到2.6条鱼。

鸟钓鱼是一种“学习行为”

槌口教授不满足于此。在迈阿密水族馆,他把面包和鱼饵撒进水里,故意让一只人工饲养的绿鹭看到。这只鸟借机揩油,抓到不少被诱来的小鱼。但它从来没有自己拿起诱饵钓鱼。樋口教授认为,这说明钓鱼不是本能,而是一种“罕见的、学习而来的行为”。

戴维斯和吉克弗斯进一步列举了钓鱼是学习而来的三条理由。首先,这种行为相当稀少,绿鹭是一种分布很广泛的鸟,而绿鹭钓鱼的报道,总是东一处西一处零星地出现。

其次,有些鸟用人扔下的食物做饵,它们可能是看到游人喂鱼而学会钓鱼的。

第三,在同一个地方往往出现好几只会钓鱼的鸟。槌口教授在日本的公园里,发现一个池塘有三只绿鹭会钓鱼,说明它们可能互相学习过。

人们发现,如果假以训练,鸟类的确可以学会相当复杂的技能。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发明了一种很简单的机器,称为“斯金纳箱”,里面有一个横杆或者按钮,按动按钮就会有饲料掉进箱子里。鸽子被关进箱子后,因为总在随机乱动,所以总是会偶然碰到按钮,得到饲料。久而久之,鸽子就会一再按按钮。反之,如果是按下就被电击,鸽子会尽量避免按按钮。

斯金纳曾教会鸽子打乒乓球和弹钢琴。不过他的目标,并不是训练出一群鸽子特技演员。他希望记录鸽子啄按钮的频率,来研究动物是怎样学习新技能的。斯金纳把这个奖善惩恶的学习过程,称为“操作条件反射”。

1921年,有人在英格兰看见大山雀啄破牛奶瓶上的蜡封,偷吃牛奶。后来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大山雀都学会了这一招。这可能是一个发生在野外的“操作条件反射”例子。山雀随机乱啄,偶然啄破了瓶盖,尝到了甜头,就一再“作案”。而看到同类啄瓶盖的动作,可能使其他的山雀也学习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动物并不需要知道“斯金纳箱”的结构,或者送奶工是什么东西,只要有奖励,鸽子就会不断地按按钮,山雀也会不停地啄瓶盖。同样,绿鹭抓鱼的时候,也不用知道鱼是否喜欢吃面包。

(摘自《羊城晚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斯金纳山雀诱饵
雪花诱饵
家有什么好
春风 山雀雀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研究
一种基于Radon-Wigner变换的拖曳式诱饵辨识方法
重思自由
远程教育中斯金纳程序教学法的一种优化实践
小山雀学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