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思品课堂的认识与实践

2014-11-21 13:25刘永志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老师课堂

刘永志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然而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缺少参与、被动参与和部分参与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扭转这种状况教师应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条件,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有效参与的理性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有效”这词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可理解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方法”“有效措施”。“有效果”指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参与”解释为介入或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可理解为“参与其事”。

“学生有效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事物探求感悟,从而获得真知和强大的前进动力的过程。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可以说,学生学习的投入与否以及参与程度多少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成败。学生有效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成正比。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由于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使得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应当以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而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或积极学习时间的多少,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无论“教”还是“不教”终究是为了学,要使学生由依赖教师讲授转变为独立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自觉的学习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实践探索

(一)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自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学生参与课前的“自学”,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学生参与自学,一是要联系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二是要关注文本,以文本解读为基础。教师可在课前设置导学案或导学提纲,提出学法提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课前资料收集提示、导学问题、探究性问题、尝试性训练等,力求通过导学案或导学提纲使学生读懂教材,完成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主动沟通健康成长》一课前,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学案。

【学法提示】

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自学课本47~53页的内容,用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导学案进行讨论,帮助展示、回答问题的学生,能高效完成任务。

【学习目标】

1.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了解、掌握与教师交往的几种沟通方法与技巧。

2.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3.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创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学习过程】

我选择,我喜欢——在学习过程中,你对老师最大的要求是()

A.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

B.老师帅气或漂亮

C.希望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D.

一、自主学习(下面的活是你们的了,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招呼我,我乐意给你们当助手)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阅读课文,找到本框的知识点。

1.传统师生关系和新型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或基本内涵)

2.一切交往(包含与老师)的前提是什么?与老师沟通的技巧方法有哪些?

3.与老师交往的礼仪有哪些?(或与老师交往应注意哪些礼仪?)

二、展示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答案,比比谁的答案最准确)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说一说

完成课本第48、49页的表格内容并结合表格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你认为我们班级在师生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②你希望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说说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和学生各是什么角色(或者我们可以怎么做)?这样的师生关系会对我们师生交往有什么积极效应?

③从问题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活动二:议一议

情景一:数学课上

(1)在这种情况下,请你预设一下,这场冲突会如何发展、解决呢?(表演预设场景)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从案例中得出什么结论?

(3)演示空椅子技术。

情境二、三、四略。

四、当堂训练(实战演习,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具体内容略)

【课堂反思】

你的收获以及困惑。

【课后延伸】

给老师留言,它可以是一句真诚的感谢,一句赞美,一个祝福,一个心愿,一点歉意或者一个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建议……在自己最喜爱的纸上写出来,并折叠成自己最喜欢的形状,把这些留言作为礼物送给班主任或其他老师。以自愿为前提,也可以不写名字。

从这份导学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学案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备教案、学案、训练案、课堂笔记四案合一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借鉴价值。设计教师重视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安排的合作探究活动真实,抓住了理解教材的关键,寓德育教育于课前自学、导学活动当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前自学,提高学生课前自学的效率。

(二)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探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上学生的“探学”,不是先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从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中自己得出结论,自己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建构起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注重学生课堂的“探学”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给他们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去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新知,去自学、讨论、展示、质疑,在合作探究中求知,在思考讨论中探知,在质疑纠错中促知,切实关注学生课堂上的“探学”表现,这样教学才能收到实效。课堂“探学”的教学流程一般可归纳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搜集信息资料(调查与研究)——分析、处理信息(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解决问题(聚散与整合)。具体实施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也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学习、一味地灌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的,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展台、录音机、录像机、VCD、多媒体技术,运用名言、故事、时政大事、身边事例、音乐、图片、视频、动画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学”的兴趣。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真可谓一举两得。如在八年级上册《合作!竞争!》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合作,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可选择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又如在七年级上册《防范侵害,保护自我》一课中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影片《小鬼当家》、展示漫画与图片、播放音乐和动画,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2.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机会。教学中,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和世界,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把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这样才是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时,教师设计合作探究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动画、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展示四个情境材料,分别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之后由学生归纳与教师沟通。其中有一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汇报。

小组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过师生冲突的亲身经历吗?或看到过师生冲突的事例吗?我想这个问题肯定是困扰大家学习生活的大问题。下面,我们看一则动画,大家体会一下。

观看动画。

小组主持人:在这种情况下,请你预设一下,这场冲突会如何发展、解决呢?

小组学生代表1和2表演预设了两种场景,分别是矛盾激化和矛盾和解。

小组主持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小组学生代表3:矛盾激化是因为这位同学不能尊重老师,没有为老师和同学着想、为所欲为;矛盾和解是因为这位同学考虑到老师和同学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为老师和同学着想,采取课后交流、化解矛盾的方法。

小组主持人:很好,分析得很到位。那么,从案例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学生代表4:通过小组讨论,我们认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第一,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当我们与老师之间出现矛盾时,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第二,学生如果能够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当我们与老师之间出现矛盾时,要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换位思考,理解老师。

全班掌声响起。

小组主持人:很好,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换位思考,理解老师,这是我们与老师沟通的第一个策略,希望同学们记住了。在心理学上,我们把换位思考称作“空椅子技术”,下面我们小组的一位同学给大家展示这个“空椅子技术”,大家欢迎!

小组学生代表5进行表演和展示。

小组主持人:刚才我们小组的展示,大家有何看法和疑问请提出来。

其他小组学生踊跃发言、点评。

教师归纳、点评:刚才第一小组的同学表现很好,他们通过讨论,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汇报环节,安排巧妙、环节清晰、分析到位、富有启发性,值得同学们借鉴。这个小组告诉我们,当我们与老师之间出现矛盾时,要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换位思考,理解老师。接下来有请第二组上场……

在教学中,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表现很好,角色扮演自然,师生互动较好,小组学生全员参与,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去感悟、体验、践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学生去体验,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感受,提高认识,明理导行。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做法进行适当的点评、质疑、纠正、总结,在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完成本课的教学,实现高效教学。

此外,关注学生课堂的“探学”还需要处理很多问题,如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要合理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评价策略;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传授知识的量、训练能力的度要适中;教学结构要合理,时间要安排得当;教材应进行有效处理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尝试、思考、完善。

(三)关注学生参与课后“延学”,这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提出:“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课堂生活永远只是显示整体生活的一个部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结尾,不要简单地考虑如何用精要的语言总结全课,采用这种类似于打句号或标出休止符的设计是不可取的。新课程的课尾设计要着重考虑如何讲主题活动的意义,由课堂时空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时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知其然”而课后却“不为其然”,就达不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课后的“延学”显得尤为重要。如讲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的内容时,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过分关注自己,对自己的父母不了解的情况,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的家庭,建立家庭档案,并完成一项任务:请给父母洗一次脚或剪一次指甲,并谈谈体会。课堂上由学生讲自己的体会,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付出。例如学习了人教版九年级第四课《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本地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矿藏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调查研究。学生各显神通,分别上网搜集资料、走访相关部门、实地考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解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如通过观察,有的学生发现一些矿区建立了许多防护设施,从中感受到近几年来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环保意识有了较大的增强,领悟到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资源环境相结合,提出了在矿区进一步加强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合理化建议与措施;有的学生从安全生产和有效开发资源的角度提出了整治小煤窑、小矿洞,实行规范开采,防止资源浪费的可行性建议。这样的课堂教学其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

对于如何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参与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关注,但是,它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同行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时刻装着学生,肯蹲下身来,把目光放到学生身上,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营造真正开放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焕发活力。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写字大课堂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