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活进行到底

2014-11-21 13:40黄绍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生活教学

黄绍香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根据这一理念,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新教材不再主要按照学科逻辑,而主要按照生活逻辑,并辅之以学生心理逻辑和学科逻辑建构,它分别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为主题,以相应学科知识为支撑,结合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按照“感受生活、理解生活、适应生活、反思生活、创新生活”的逻辑顺序和学习的认识顺序建构教材。这一新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现实问题:新课程到底该怎么教?经济生活的编者,华南师范大学陈友芳教授认为“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是学习经济生活的三部曲。因此,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是政治教学的题中之义和应有之举。

一、发现生活,坚持生活立意,启动教学生活化

发现生活就是要从自己的周围世界出发,从中发现真实可靠的感情素材,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真实而复杂的,生活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比如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生活主题模块作为教材内容,这样的课程安排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有利于师生就这些内容展开对话交流。

例如在讲授高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节课时,笔者在预设过程中考虑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政府职能了解不多,甚至可能还会有误解、偏差或抵触情绪。如何达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理解并支持、相信政府,绝不是写在白纸上的几行黑字那样简单。因此,笔者把教学设计定位为: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观看有关“两会”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体悟政府面对困难和挑战所做出的果断决策。其间,设计一个开放的互动环节“总理,请听我说”,使课堂教学进入了高潮。

因此,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对话教学设计,意味着教学要从单纯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向充盈而丰富的生活,意味着教学要对身边的社区资源、学生资源全面开发利用和切实关注。这一点也正是我们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

(二)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

从本质上来说,儿童(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以其固有的天性为依据而展开的,本身没有直接社会性目的的自由生活。但后来,这种自由生活却在其成长过程中被成人或社会越来越多地赋予了外在的社会性目的,表现在教育中,就出现了以“成人生活”取代“儿童生活”的典型现象。于是,教学渐渐失去了学生生活的自然自由的本性,变得越来越“成人化”,最终让学生厌烦甚至惧怕,于是,厌学、逃学和弃学之事屡屡发生。这一现象已在教育领域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关注学生生活世界的课堂设计正是这一反思的体现。

二、理解生活,解剖理论逻辑,实现全面教学生活化

(一)以导问促成理解

问题是以具体化的材料进行本质性的探求,旨在引出逻辑性结论。这种问题至少要引导学生进入两个以上的思考层次。例如,笔者在教学《多变的价格》一课时就注意发挥提问的作用。一开始,笔者就以现在物价的变化作为提问的突破口,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注意用层进设疑式提问。

(投影)第一,请从你的生活体验来说说,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视频:房价上涨的原因)

(投影)第二,从刚才的视频再谈影响价格的因素。

这两个问题设计简明,通过思考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到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以对话促成理解

对话以话题为依托,往往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展开。讨论是合作性对话,辩论是对抗性对话,两者都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展开。比如,在分析综合探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可以巧妙地创设以下辩论或讨论话题:“金钱是好是坏?”“郭明义身上的什么东西让我们感动?”“罪恶是金钱惹的祸吗?”“人生可以追求享乐吗?”……通过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点拨,学生自然得出正确的金钱观等理论观点。

三、参与生活,还原生活本意,升华教学生活化效果

毛泽东指出,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参与生活情境,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情境对话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情境,还原生活本意,升华对话效果。

(一)强调回归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一方面由学生自己针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后练习和测试,巩固基础知识。练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并附有答案及错解分析,便于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通过测试,学生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诊断、评价,检测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练习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练习的内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运用通过自学、探究和对话获得的新知识,尝试着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发散性练习以及探究性试题。如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小论文和自我设计等,将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以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推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其实践能力

常言小课堂、大社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对话的材料,把对话引向社会,让学生去查阅、询问、探究。在这一流程的运作中,教师在推荐或提供相关的有用资源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跟踪性指导和监督。以布置对话的主题为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课外扩展性阅读,通过课外的阅读来了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通过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感悟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我们要努力做到在现实生活中放飞、净化和丰富学生的心灵,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生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生活感悟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无厘头生活
教育教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