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治疗试验

2014-11-21 06:00谢梦奇周路遥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1期
关键词:噻呋氟苯尼嗜血

谢梦奇 周路遥

(1.福建省南平市塔前兽医站,福建南平 353002;2.福建省南平市西芹兽医站,福建南平 353001)

1 病因

猪副嗜血杆菌属于条件性病原菌,在饲养环境较差,消毒不严、清洁没有得到落实时,容易引起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生,甚至是大规模爆发。猪副嗜血杆菌病常见的诱因为转群、混群、断奶、阉割、运输等。如果防疫措施不到位,如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健康猪群的免疫、检疫工作,养殖场极易受到猪副嗜血杆菌的侵袭,引起猪群大规模的感染导致死亡。

2 试验方法

在某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规模猪场,选70头患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头,每个猪舍1组。7个组用同一兽医治疗,消毒1次/d,兽医过栏雨鞋消毒。患猪为架子猪,体重31~36 kg,体温40.5℃~42.5℃,食欲废绝;部分病猪鼻部产生脓液,部分病猪肌肉颤抖、呼吸困难,部分病猪皮肤发红,站立不稳。所用兽药来自GMP认证的著名厂家。

前5组每日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药量控制在20mg左右,第6组和7组将药粉加入饮水中。药物选择:A组采用头孢噻呋治疗,B组采用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治疗,C组采用头孢噻肟治疗,D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E组采用恩诺沙星治疗,F组采用氟苯尼考口服治疗,G组用葡萄糖粉口服治疗。病猪日常饮水、饲料均按常规投放,供病猪自由食用。治疗1个疗程为7 d,每日记录病猪的体重以及直肠的温度。

3 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方法

治愈:病猪直肠温度恢复正常,各种体征表现正常。

有效:病猪直肠温度恢复正常,仍留有2种以下猪副嗜血杆菌病特征,但总体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死亡:在试验期内病猪死亡。

A组、B组和C组第2 d部分猪食欲恢复较好,在试验前期食欲、体温恢复很快。其他治疗组在体温和食欲恢复方面相关性不大,对照组G组在体温与食欲上表现极差。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前6组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猪经过药物治疗之后,A组治愈9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B组治愈9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C组治愈8例,有效1例,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0%;D组治愈6例,有效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0%;E组治愈4例,有效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70%;F组治愈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G组没接受任何治疗,死亡7例。七组病猪药物治疗效果均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猪副嗜血杆菌病药物治疗情况统计

4 预防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疫原则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预防措施:一般是在引进种猪时,做好检疫与疫苗的注射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清洗工作,切断传染源以及可能的传播途径;针对部分已经染病的病猪,则需要将其及时转移到同栋猪舍的隔离栏治疗,常用的药物为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氨卡青霉素、庆大霉素、氟喹诺酮,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效果较好。通过实验比较后筛选,在未产生氟苯尼考和头孢噻呋耐药性的猪场,使用氟苯尼考或者头孢噻呋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噻呋氟苯尼嗜血
27.8%噻呋酰胺·己唑醇悬浮剂的分析方法研究
不同用量的27.8%噻呋·已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氟苯尼考光学异构体的分离测定方法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呋晶体注射液中头孢噻呋含量
探究“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试产品的质量评价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