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4-11-22 01:49郭怀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21世纪我们需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些现状进行反思和改革,尤其是在教、学、考方面应该重视阅读,因为这是基础;其次是在布置作业和毕业论文写作方面要注重前期的学术基本功的培养。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方法 研究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方面的课时又减少了许多,课时大概只有上个世纪1980年代的一半;其次,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商品经济的冲击等等,也对它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对该课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革,最好是躬身亲行实践,深入细致研究。

一、教、学、考均须重视阅读

记得上个世纪1980年代初期北京出版社出过一套书《阅读与欣赏》,包括古典、现代和外国文学部分,应该说这套书影响是很广的,那是因为,“文革”过后,几乎休克的文学从荒芜开始走向繁盛,它的出现自然是适时的。但是,当下就完全不同了,生活节奏的加速,泡沫文学的大量炮制,还有商品经济的渗透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使现在的大学生心理显得格外浮躁。“现在的诱惑太多,学生都很忙,作品是越读越少”[1],而且“学生阅读作品的积极性并不高,文学热情下降”[2],“花费在阅读作品原文上的工夫却少之又少”[3]。即使是研究生也“根本不读作品,不读杂志,全都在读理论”[4]。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鉴于此,我们在上课时就应该特别注重阅读。首先,教师要坚持阅读,喜欢阅读。我总认为自己阅读作品太少,现当代文学那么多作品,我真想每一本都读读。虽然有时读过一遍,但是过后就又记不清楚了;而且重新阅读时会带来新的感受,因此,我非常喜欢再次阅读。其次,教师要善于阅读,着重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阅读效果,应该是技高一筹。第三,教师要进入阅读角色,同时懂得欣赏,从作品中分析出美感,甚至陶醉在其中。如果作品感动不了教师,却奢想感动学生,那是近乎痴人说梦的。

我想起2003级学生毕业时,有两位同学到我家里,特意给我送了一束她们购置材料且自己动手做的既有鲜花又有绿叶的几束花,她们中的一位是刘雪飞,其毕业论文是我指导的,过来看看我也很自然;另一位自我介绍说:“我叫魏艳娟,老师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我之所以来,是因为您讲的《再别康桥》让我改变了我对诗歌的态度。从小学到中学,我多次学过这首诗,我也会背诵,但我从来没有很好地理解过它,只有您讲过后,我才知道徐志摩的这首诗是如此美丽动人。”原来竟是这样!确实,我给学生讲这首诗的时候,我能进入角色。这首诗短小精悍,所以我一般逐句讲,尤其是讲到高潮处“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时,我说:“悄悄”和“沉默”都是形容词,在正常的汉语语境中是不能作为主语出现的,但诗人却这样做了,而我们却觉得诗人做得很好,即使是错,也错得美丽!其实,诗人没有错,他只不过是将中文欧化了,同学们想想,这两个形容词实际上是英语中的强调句型的简略化,看起来好像是把形容词直接作主语了,其实,我们学过英语的同学却更感到其合理和顺畅。其次是,在这一诗节中,诗人还不忘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一是传统乐器“笙箫”的出现,使诗歌充满了古典的色彩;二是句末“沉默”与下句句首“沉默”的顶真,非常像传统音乐的顶真乐句,比如同样是写爱情题材的乐曲《彩云追月》中的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之间的旋律上的顶真,非常自然优美,荡气回肠。然后我就给大家唱出了这段乐句的乐谱旋律,在顶真的地方我特意做了个手势强调一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徐志摩的诗歌艺术确实是中西合璧!最近,还有2007级一位叫关冬海的男生打电话来说,他现在给学生上课也讲这首诗,很希望我再给他通过电话再讲一遍,于是我就给他约好时间,绘声绘色、酣畅淋漓地又给他讲了不到一个小时。

另外,建议考试也要与阅读联系起来。第一,试卷可以都设置名作欣赏题,欣赏对象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如小小说、短诗和小散文,这道题分值至少是8分,考查学生日常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平时注重阅读的同学往往会写得激情澎湃,美不胜收;平时不读作品的学生可能只感觉到作品美好,但说不出来如何美好;也可能也不理解,卷子为空白。第二,试卷还可以出比较能体现阅读的填空题,如:

(1)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小说

阅读与考试结合起来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平时作业,即本文第二部分所谈的小论文部分,这个应该算平时成绩,一般占全部成绩的百分之二十。

二、大小论文坚持要写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谈论大学生毕业时需要不需要写毕业论文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提出来。建国以来,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本来就一直是存在的,难道说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笨拙,写不出毕业论文,只能抄袭或者拼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按理说,现在学生应该比以前聪明多了,只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毕业就业和电子网络与以前不同了,所以才提出来这个低级的问题。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6月2日国际版第四版刘莉《美国小学生“研究报告”堪比大学生论文》记载:

有不少美国小学给孩子们布置的作文,比较偏重“研究性”的成果汇报,这种“研究报告”的内容和篇幅,有的已经相当于中国大学生的论文,内容之深入、篇幅之长令人惊叹。

这个仅仅是美国小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一份普通的作业。其实,我们知道,美国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开始“研究”了,开始写“小论文”了,他们的态度认真,逻辑严谨,所以,他们长大以后就不会再制造一些学术泡沫,当然也不会像我们某些人一样提出试图取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问题。

因此,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平常给学生上课时就要提出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如果说老师提不出问题,从不质疑一些现成的结论,那也就谈不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比如我参加工作以来给学生留的作业基本上就都是写一篇小论文,其最低要求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且论之有据。

我在给2000级学生上《现代文学思潮》课时曾经提到曹禺对《雷雨》中的人物设置是费了一番心思的(见拙作《从周馥家族看周朴园原型》,载《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6期),当时有位学生叫谷苏乡,她对此很感兴趣,课后便与我谈论这个话题,后来又多次与我讨论,她说她隐隐感觉到《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所处的角色都是有所缺失的,我就鼓励她写出来成为一篇作业,也即小论文,到最后写毕业论文时就把此作业写成了一篇大论文,题目就是《〈雷雨〉中人物的角色缺失》,写得非常出色。

二是教师要把课堂中的问题延伸到课外,甚至自己亲自潜入水底,写成下水论文,给学生做出榜样。

2007年,我给一年级学生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中关于湖畔诗人一节时,学生张盼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湖畔诗人的总体创作特征应该是朱自清于1922年5月18日在杭州为湖畔四诗人所写的《读〈湖畔〉诗集》一文中的一段话:

大体说来,《湖畔》里的作品都带着些清新和缠绵底风格,少年的气分充满在这些作品里。……就诗而论,便只见委婉缠绵的叹息而无激昂慷慨的歌声了……

但是我们所用的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谈到湖畔诗人的创作特征时,却引用了朱自清为汪静之《蕙的风·序》中的话,改头换面为如下的总结:

他们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赞颂的又只是清新,美丽的自然,而非神秘,伟大的自然;所咏歌的又只是质直,单纯的恋爱,而非缠绵,委曲的恋爱。”

这到底是缠绵?还是非缠绵?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早已发现了,但我一直没有及时解决;虽然关于此问题的论文我已经写了一半了,但是,这次由学生提出来这个问题,我心里特别高兴,当时我就表扬了她。后来,我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集中突破,将论文写毕,并在2009年第3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汪静之的诗到底缠绵否?——〈惠的风〉的出版运作与各家序言之校读》(此文还被《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13000字的论文,在张盼这一届学生2011年毕业的前一年给她们一个满意的交待。类似这样的事情应该说司空见惯,如拙作《重评〈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文艺争鸣》2010年第24期)、《作为游戏的姿态——再读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名作欣赏》2011年第18期)、《就〈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的情理阐释〉与张学义先生商榷》(《美与时代》2010年第9期)、《〈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问题意识摭谈》(《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等等。当然,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最近我给学生讲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就想到了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为什么?因为前者是一个孩子与两位母亲的事情,而后者是两个孩子与一位母亲故事,其中蕴含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给同学说,我发现了这个有意思的事情,准备写一下,希望大家也积极写一下。

但是,正如钱理群所讲:现在的论文答辩,有的是评委老师过于马虎,成为走过场;或者是答辩者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论文写成了新“学术八股”文章。[5]所以现在我们纠正起来确实是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经过我们深刻反思,痛定思痛,各位同仁一齐努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基金项目:[ASJY-2013-46]安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作者为项目主持人。)

注释:

[1]温儒敏:《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第267页。

[2]袁国兴:《现代文学教学中的“认知”和“能力”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第291页。

[3]刘勇,李春雨:《现代文学大学课程教学的几项考察及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第279页。

[4]吴福辉,邵宁宁:《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吴福辉先生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31页。

[5]钱理群:《我存在着,我努力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79页。

(郭怀玉 河南安阳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教授 455002)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