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肥与贪食之间

2014-11-22 19:56王立凡姜海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减肥

王立凡?姜海丽

〔关键词〕神经性贪食症;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减肥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是以反复发作的难以控制的冲动性暴食,进而采用自我诱吐、导泻、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来防止体重增加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患者一般会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严重的时候可能会伴有焦虑、抑郁的症状。该病有时还与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交替出现,表现为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禁食后,在某一时刻突然爆发,从而在短时间内(如一小时内)迅速大量进食比平时或正常人多几倍的食物,且至少在三个月内每周发作两次。神经性贪食通常起病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牙齿腐蚀、食道与胃损伤。

BN是一种现代病,就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虽然有部分国外研究认为BN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因素及生理机制有关系(例如Kendler的双生子研究等),但更多的调查结果还是指向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笔者认为,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伴随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超重比例在逐年增加,而现代社会讲究“苗条、骨感才是美”,体型过胖有时会在求职、求偶等方面受到歧视,对于年轻女性更是如此,因此她们制定了严格的节食计划,盲目加入到减肥的洪流之中,而减肥方法不当正是导致BN爆发的主要原因。

一、关于BN的治疗

(一)以往的BN治疗手段

以往的BN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又包括人际关系疗法(IPT)、精神动力性治疗以及CBT(认知行为疗法)等。其中药物治疗由于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以及不能够防止复发,所以笔者不提倡用来单独进行治疗;IPT疗法不直接地对BN本身症状进行干预,而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人际关系来达到缓和症状的功效,所以见效非常缓慢;精神动力性治疗也是由于其长久的精神分析疗程以及高额的咨询费用,令人望而却步;CBT是最早用于治疗BN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目前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其治愈后的复发率较高。

(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中国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为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所创立。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新潜意识观,扩大了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观,帮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找到某些问题的心理机制,再通过临床放松技术来纠正那些不适应但却难以改变的潜意识行为,在干预结束后会有一个防复发的阶段以巩固治愈的效果。整体咨询时间大大缩短,在治疗心理问题方面具有高效性。

笔者在本文中以一位BN女患者为例,阐述如何利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帮助该患者以较短的时间摆脱困扰。

二、患者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小N,大连某高中高三女生。本身性格活泼开朗,家境殷实。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对胖人十分反感。自述在高一期间由于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着较好的身材。但在高二期间一段时间内采取了较严格的节食,使体重一度下降到45公斤左右,这严重影响了她的身体健康,她出现了闭经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也查不出具体原因,只开了一些药回去服用,但丝毫不见效果。高三下学期的某周末,小N在一次自助餐中敞开肚皮大吃了一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暴食的症状。在之后的日子里,小N尝试用禁食来减肥,但每次经过短暂的禁食后都会疯狂地大吃一顿,甚至一次能吃几天的食物。除此之外,小N的体重一直增长,至来寻求帮助时体重已增至75公斤左右,身材严重走形。现在小N不想与任何人接触,不想照镜子,正常生活严重受到影响。

(二)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

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本质是一种条件反射,即人们一到某条件下便自动产生某种情绪体验。例如,一个害怕犬科动物的人一见到狗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一个热爱钢琴曲的人一听到莫扎特的曲子便会陶醉其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有一点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后天习得的,虽然它一般较为稳定,但可以通过特殊的训练使其发生

改变。

(三)暴食期间的心理动态

在减肥的过程中,每次处于饥饿的状态,小N都会产生一种焦虑的情绪:“我到底吃不吃?”

焦虑的情绪会使她往消极的方向去思考,产生“我坚持不下去了”“痛痛快快地吃完最后一顿,我再继续减肥,以后绝不这样了”“我必须大吃一顿让我自己开心点”之类的想法,其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自制力较差,小N就此放开肚子大快朵颐,并且她吃东西的速度会比一般人快上许多。我们的胃装满食物后想要把这种饱腹感传递给大脑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进食过快使小N在这段时间内多吃了大量食物,造成了暴食的现象。

虽然填饱肚子能帮助她抚平之前饥饿所带来的焦虑,但接踵而来的是对肥胖的恐惧:“我又吃了这么多!”“我连减肥都坚持不下去,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我连自己都没有办法战胜!”这其实是小N的焦虑情绪再次被唤起。

这时小N会采取禁食的方法。随着饥饿感越来越强,小N的焦虑又来了……

此时小N已经建立了一个恶性的条件性情绪反射:由饥饿引起焦虑,导致暴食,进而恐惧变胖,强迫禁食,再发生饥饿。其条件性情绪反射具体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我们不禁会好奇:为什么我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明明这么痛苦为什么我还要一遍遍重复?因为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射是我们的一种潜意识行为,人们即使察觉到这么做可能是不合适的,但是却很难控制自己,这种感觉就像是溺水的人会拼命地去抓周围一切能抓住的东西,而不去思考这么做可能会连累下来营救的人,导致双双溺亡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考只是在情绪的驱使下出现的单向思维,即给自己找借口:我这么做是迫不得已的!

三、临床干预思路

(一)干预思路

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根据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情绪是最好的突破口。咨询师应先教会来访者如何自己调节情绪,再通过临床放松技术使来访者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从而起到治愈的效果。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为小N采取的治疗方法有以下三种。

1.让小N在节食减肥的过程中体验到兴奋积极的情绪,这样可以使她坚定不移地执行减肥计划,不会因食物的诱惑而发生动摇,从而避免出现暴食的现象。待她的体重减轻至目标范围(前提是要合理)内,再慢慢地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

2.降低小N在进食前的焦虑,加入程序让小N减慢进食速度,多体会食物进入胃中的饱腹感,这样也可以防止暴食的发生。

3.一旦暴食的现象再次发生,则让小N学会自己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要采取禁食的行为,而是提醒自己避免陷入焦虑情绪中,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试着去接受。同时增强自我暗示:我不会因为一顿饭而体重暴增,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我相信接下来我能控制自己,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慢慢地我会做得更好。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对小N有所帮助,为了早日帮助患者走出困境,我们会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前两者在前几次的咨询中便加入,而后者则会在后期的防复发过程中加入。

(二)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一种暗示学习技术。实验证明,在放松的状态下,人们的学习效率远高于平常。而在此时通过冥想刺激情境并加入适应性的程序,可以建立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射,以覆盖原有的条件性情绪反射,以此来达到帮助患者摆脱困难的目的。

放松测练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达到宁静、放松的状态;接下来输入风景想象、美好的愿望等场景来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最后利用冥想模拟刺激情境,输入合适的程序,建立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射。

(三)临床操作

在第一次咨询中小N一直在哭泣,笔者先试着平复小N的情绪,在倾听的同时给小N一些减肥方面的正确知识。看到小N情绪逐渐平复并对咨询产生信心时,给她讲述一些元认知的基本概念,借此分析她患上BN的心理机制。见小N都能够接受,我们一起制订了一个健康合理的减肥方案,并约定通过放松训练来加强她对计划的实施。

之后的咨询中,笔者为小N设计了合理的程序,在放松训练中加入这些程序,其中包括如何调节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以及建立正确的信念。这些程序在小N的头脑中逐渐占据主导,形成极大的兴奋性。这时小N形成的新条件性情绪反射如本页图所示。

小N在整个过程中十分配合,咨询在第四次便达到了期望的效果,在第五次的咨询中又加入防止复发的程序。小N很快回到正常生活,可以正常上自习,与同学出去逛街购物,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采取了一种良性的减肥方式,暴食的现象至今没有再出现。

四、案例反思

笔者在整个咨询中主要以消除小N对食物渴望而产生的焦虑为主,同时辅以“胖并不可怕,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便可以拥有健康苗条身材”的认知,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去分析患者的心理结构,可以高效地找到帮助患者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消除患者的过分焦虑情绪,重新塑造新的行为模式,使患者恢复健康正常的生活。然后在咨询的最后阶段加入上位化的程序,使患者拥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元认知人格系统,以帮助患者在日后的生活里能够自己解决问题,防止复发。

现代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减肥的人群也变得越来越庞大,但须知在减肥的过程中切不可因心急而采取一些影响健康的手段。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可能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如BN就是减肥方法不当而导致的常见后果之一。健康的减肥方式是要勤于锻炼,杜绝零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再加上良好的心态。这次的咨询实践表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神经性贪食症有很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1)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减肥
运动与营养减肥的生理学基础
左旋肉碱与运动减肥研究进展
心脏也要“减肥”
河南:农田“减肥”也是时尚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肥胖青年女性减肥效果的研究
大学生肥胖原因及正确减肥方式的探讨
善调饮食肝脏“减肥”并不难
给初读“减肥”
浅析运动与减肥
简化不只是单纯给政策“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