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适切性分析

2014-11-22 18:46曹静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必要性小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转变,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是客观事实,同时亦是一种教育趋势。在简要回顾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适切性,并进一步就如何开展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必要性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历史回顾

我国现阶段所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正处于不断探索与发展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我们首先要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20世纪40年代国际理解教育处于理念产生和初步倡导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突出表现在和平教育、国际组织宣传与了解、尊重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50年代国际理解教育在经历了两次更名后,最终“国际理解教育”这个术语开始稳定地应用开来。到了60年代国际理解教育的推进在这一时期面临着多种困境和难题。特别是人们虽能理解“和平”“人权”“国际文化理解”等概念但却很难确定恰当的、具体的实施模式。为此,教科文组织于1962年提出了一份报告,旨在向青年人宣传有关和平,相互尊重和理解思想的方法。到了60年代后期,随着教育被看做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科文组织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读写能力,扩充基础教育和开展教育规划等内容,因此使得国际理解教育在这一时期处于“受冷落”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理解教育开始发生转折。1974年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第18届会议上发表了《为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及人权和基本自由相联系的教育之建议》,该《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国际教育的任务,其为以后的国际理解教育拟定了行动框架,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80年代后期,国际理解教育稳步发展,并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二、在我国的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新世纪的小学生树立“国际理解”的观念,而学校作为学生新观念形成的主要场所,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向我国伸出了合作之手,因此,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实现互惠双赢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在我国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新世纪的小学生从小树立“国际理解”的观念,这不仅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的舞台上立足的大事。

2.“理解”是一种思维习惯,当孩子形成这种习惯后,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运用这种“理解”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说,将“理解”作为一种习惯对孩子进行培养是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理解”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理解”,在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这种“自然而然的思维习惯”,这无论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对于我们民族的未来而言,都将是受益匪浅的。

3.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是“文化理解”,而“真正的文化理解”是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的同时去理解他国文化,是二者的结合,而非取其一。“理解”既然是一种双向活动,它需要双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即不仅需要理解他人,同时也有被理解的需要。“文化理解”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我们要让别国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首先就需要我们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有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本民族的文化。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是一种根植于心的教育,在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进而形成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树立起国际理解的意识。

三、如何在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1.课程是教师传播思想、教授文化的主要媒介,“国际理解教育”同样需要以课程为载体,将“国际理解”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如语文课中在对国外著名文学作品进行学习时,可以让同学们查一查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等,以便学生对他国的历史有更多的理解。再如,加强对学生的外国语教育,“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过好语言关是实现“国际理解”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另外,除了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外,可以开设“国际理解教育”的特色校本课程。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可以带孩子利用假期时间去国外旅游,亲身去体验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学校可以在开学之处组织学生就自己在假期中所去过的地方进行介绍,在家校的合作对孩子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家长可以在带孩子旅游时,引导孩子多注意当地的人文景观及饮食文化等,并鼓励孩子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观所感,在孩子回到学校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将本班孩子进行分小组介绍,或者也可以按照学生所去的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进行分小组汇报。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对各国的风土民情有更多的了解。

除此之外,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与国外的学校加强合作,如派遣教师出国学习,或进行学校之间学生交流。随着国际合作越来越多以及从小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意识越来越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而言,引入这种交流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小学阶段我们可以缩短这种国际学生交流的时间,通过这样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外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等。

参考文献:

余新.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

作者简介:曹静,女1986年,研究生,芳草地国际学校万和城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必要性小学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