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陕甘宁要向东大开放

2014-11-25 14:22
西部大开发 2014年10期
关键词:陕甘宁老区革命

第二届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经过两天的主旨、主题、专题演讲、报告、辩论、项目洽谈,现在就要落下帷幕。受论坛主办方、承办方的委托,我现在对本届论坛作一个简要总结,由于水平有限,总结难免有不足之处,务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届论坛是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继今年6月底在甘肃兰州成功举办“新丝路新思路暨百家经济媒体看甘肃采访活动”后的又一次盛会。本次论坛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国工商联合会的支持下,在艾丰经济研究院、青岛保税区管委会、北京泛亚智库国际咨询中心,在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的精诚协作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期间,来自东部特别是山东的各位企业家及领导与来自陕甘宁老区67个县(市区)的代表近100多人欢聚一堂,加强相互交流,探讨相互合作,共谋老区振兴繁荣发展。综观本届论坛,议题集中、内涵丰富、气氛热烈。孙晓华主席、艾丰先生、冯并先生对本届论坛给予了充分肯定,媒体同行给予了广泛关注,各位来宾会上会下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届陕甘宁振兴发展论坛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继续深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践体现。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甘肃兰州会议结束后不久即开始着手策划,自筹备之日起即得到了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西部开发司、陕西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关心重视,得到了平凉市发改委、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各界朋友的支持帮助。在此,我代表本届论坛的主办方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向以上单位的领导、向陕甘宁三省区领导、向在论坛上作精彩主旨演讲的嘉宾,向山东来的各位企业家代表、向参加此次论坛的三省区67个县的参会代表以及与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没有陕甘宁革命老区经济的振兴,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陕甘宁革命老区同全国一样在一个个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不断进步,在一次次新的挑战面前不断创新。当前,陕甘宁革命老区面临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期,同时的确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8个中心城市功能过于聚集,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病比较突出,老区产业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老区内发展落差比较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此外,资源环境的约束明显,水资源短缺等。上述挑战在考验老区人民的智慧与能力。我们深知,智慧源于思想的碰撞。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离不开交流合作。老区人民需要更加注重学习,向东学习。需要更加注重交流,向东交流。需要更加注重合作,向东合作。老区人民应该做出去,引进来,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才能推动老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的举行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怎么看,怎么办”是论坛的主题词,“追问振兴难点,探索发展之道”是论坛的目的和任务,“交流、合作、共赢、发展”是论坛永恒的主题。

凝心聚力,向东开放,创新创业,一体融合已是老区未来振兴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本次论坛上,不少来宾与朋友都深有同感,深刻地认识到了交流的必要,沟通的重要,希望着东西合作的成效。我觉得,老区人民需要在思想上经常性、长期性地进行多样化的交流碰撞,从中获取新知,生发智慧,产生力量。如今,一年一度的陕甘宁振兴发展论坛已成功举行两届,实现了老区人民的这一愿望。本次论坛秉承着“交流、合作、共赢、发展”的主题,本着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态度,高密度地安排了32场精彩的演讲。一场场精彩演讲、一段段机锋睿智,无不渗透着大家对老区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经验凝练,无不凝聚着大家对老区未来的信心和力量。在本届论坛上,我们汇聚了众多的思想、观点、建议,介绍了不少东部地区成功的实践经验,有效探索了老区振兴发展规律,谋划了加强东西协作的有效途径。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将有益于老区人民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这些难得的思想火花,将必然点亮老区人民追求卓越、实现跨越的前方道路。我感到,一种集合了坦诚、自信、协作、融合的氛围正在老区人民与东部人民之间形成,这不仅是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论坛举办两年来的重要收获,同时更是陕甘宁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次论坛,各位来宾普遍感到收获较多。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交流了思想,奠定了共识;二是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三是传递了信息,启发了思考;四是加强了交流,发展了合作。

在论坛开幕式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综合处于合军处长全面、系统地回顾了规划实施两年以来,老区振兴发展的各项工作,客观、中肯地评价了老区振兴发展取得的良好成绩,详细、缜密地分析了老区振兴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理性、乐观地展望了老区的发展前景。另外3场主旨演讲中,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孙晓华先生,著名经济学家,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经济研究院院长艾丰先生,经济日报原总编辑、我国著名区域经济专家冯并先生,立足各自领域,从理论、实践操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无论是观点,还是建议,无论是实践,还是经验,都充满着崭新的理念与作为,产生了强烈的思想碰撞。特别是,此次论坛对加强东部与老区间交流的必要性,对加强老区与东部间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产生了广泛的共识。

越是有思想的碰撞,我们离老区的真实就越近。在为期一天半的论坛中,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认真审视、研判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同的分析与观点不断地发生着碰撞,迸发出无数智慧的火花。正是在这些启发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大家更加认清了新时期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更加从多角度探讨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发展规律,更加贴近了符合老区发展的真实性。论坛中,我们不仅论证了老区发展的美好前景,而且更加务实地指出了发展路上的坎坷,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观点与建议。这种对老区振兴发展规律的辨证认识与把握,将促使老区人民头脑更加保持清醒,推动老区决策更加追求科学。大家深切地感到,正是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让我们对老区的现状与潜力有了更清晰地思考,也正是基于这种对老区透彻的认识,才使我们更加坚定振兴发展信心的源泉与动力。

论坛本是一个信息交汇的舞台。在各位嘉宾的演讲中,在相互的交流中,大家的相互了解加强了。大家了解了东部的发展现状,了解了东部最前沿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了解了东部绿色环保产业功能上的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这是其他渠道很难获得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本次论坛“产业化、专业化、权威性、实用性”的具体体现。信息的获取是思考的素材,有了新的信息,必然启发我们新的思考。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各位来宾一定和我一样,思路广开,大受启发:老区振兴事业如何推进,老区产业如何拓展,老区振兴发展规律怎样遵循,市场风云如何把握,改革创新如何深化,等等,都将以本届论坛为新的起点,伴随着大家今后很长一段思考的时间。

“向东开放,东西融合”,“交流、合作、共赢、发展”是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永恒的主题。作为论坛的主办者,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本届论坛实现了如此活跃的沟通与交流。我认为,这不仅是老区振兴事业、老区产业大发展的必然所得,同时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社会团体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使命感、责任感使然。在交流中,信息得以互换、思想得以生发,兼以情感得到更深的沟通,实现东西合作、共同振兴发展即成为必然。

最强动力,来自最高决策。《规划》出台两年多来,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虽然3省区8市9县(区)的官员总是讨论起来热情洋溢,展望前景充满期待,但是,一体化融合振兴的进程却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建议打破行政利益,遵循统一市场规则,成立一个更高一层的协调机构指导老区振兴发展。我还建议,推进陕甘宁老区振兴发展,要立足各自的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立足合作共赢理念,形成区域间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产业规划不搞同质化、同构性发展。

当本届论坛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对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我坚信,陕甘宁革命老区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14年的西部大开发,2年的革命老区振兴形成的良好基础,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有率先富起来的东部百强县的现代化的治理经验、优秀的人才与技术、雄厚的资金,有陕甘宁革命老区人民与东部人民之间不断加深的交流、不断升华的合作,陕甘宁革命老区一定能够赢得新的发展,一定能够走向新的繁荣。第二届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虽然即将落幕,但“交流、合作、共赢、发展”的舞台将始终存在,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北京泛亚智库国际咨询中心、西部大开发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地秉承这一主题,为拉近陕甘宁革命老区与全国人民的距离,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陕甘宁革命老区的繁荣明天!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会长、北京泛亚智库国际咨询中心执行主席卫思宇在2014年9月28日“第二届陕甘宁振兴发展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猜你喜欢
陕甘宁老区革命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中国的出行革命
革命老区展新姿
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老区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第二届陕甘宁振兴发展论坛3
陕甘宁商业联合发展促进会邀请函
陕甘宁振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