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技能为导向探索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

2014-11-25 02:31王爱民
教师·中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课技能幼儿园

王爱民

一、问题的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及其他幼教工作者,体育是培养合格幼师的一个学科学前教育专业,其任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学生要完成正常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还应体现出师范性和专业定向性,让学生具备幼儿园体育教学,组织运动会、测评幼儿身体各方面工作的能力,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必须经过悉心的培养和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当今社会我们的学生面临“三高”的问题,即教育主管部门入职要求的门槛高,幼儿园招聘教师素质要求高,家长就业期望值高,这就要求培养幼师的教师的教学手段要高,所以探索适应职业技能专业化的体育教育模式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依据特定的体育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规律而归纳提炼出的具有典型、稳定性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程序、体育课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和相关条件等多个相互独立,却又彼此关联的逻辑子系统。学前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真正独特在于其面对的是儿童,教师要为儿童的“成长”负责。这里的“成长”指的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知识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品格的塑造、智慧的生成等。作为儿童的陪伴者和引领者,一位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意味着他懂得如何走近儿童,引领儿童,并善于以适应儿童方式使儿童自然完整的成长。体育教学中,学前专业与非师范专业采用的教学模式,既有相通之处也应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学前教育体育在教学上既要吸收、运用比较成熟、科学的得到广大教育者认可的一般性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又要有培养专业职能的体育教学模式。经过阅读参考文献和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探索并总结出技能培养的模式,即能力渗透—模拟课堂—教育实践体育教学模式。

1能力渗透

能力渗透就是把能力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成为老师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必须渗透到每节课和每学期的教学活动中,实行各个击破逐个掌握和吸收。具体实施方法是:一年级以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为主,培养小组长能力,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学的能力。班上需有一个专职的体育委员,同时每节课还需安排一名值日的体育委员,履行体育委员职责。在二年一期可安排学生编排徒手操,放松舞蹈(包括幼儿韵律操、模仿操等),每一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由学生完成,教师在二年二期则可安排游戏创编教学和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指挥能力的培养。幼儿体育教学就是在学中玩,玩中学,以游戏为主,辅以简单的运动技能学习,游戏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必须注重学生的游戏创编教学能力的培养,队列队形指挥能力也是幼儿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技能,老师要懂得幼儿队列队形的要求,在期末的时候,学生的队列队形指挥能力集中统一过关,由非任课体育老师组成评委、把过关成绩作为体育课成绩的组成部分。

积极开辟选修课,主要是健美操班和创编游戏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与团委会合作成立体育社团,并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讲座,每一年都安排裁判员培训考级等工作,精心组织班级各类体育比赛和校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的制定、编排工作、裁判员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和组织,由体育老师全程指导。每一学期举办一次学生体育手抄报比赛,进行班级评比和个人评比,成绩记载到体育课成绩中去。

2建立模拟课堂

模拟课堂就是在体育课中,上幼儿园体育课,由一名学生当“幼儿老师”,其他学生当“幼儿”。这一教学活动安排在三年一期。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在一、二年级已基本完成,初步具有当一名幼儿教师的能力。这项教育活动能进一步提高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使学生知道当一名真正的幼儿教师还缺少什么,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具体做法:①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一周,体验幼儿园环境,感知幼儿;②充分运用二年级所学的教学法;理解幼儿教材写好教案。③精心组织,作出恰当评价,并把成绩记载到体育课中去。

3教育实践

三年二期学生下到幼儿园实习,通过一、二年级能力渗透培养和三年一期的模拟课堂教学,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能否成为真正的教师,实习是非常关键的,应对其实施学校与园方双重指导与管理模式,期间组织学生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上课必须有教案,且必须校园双方的指导老师签字即可上课,实习过程实行指导老师全程监控。实习结束前一周组织优质课展示,实习结束写出实习总结,评出优秀实习生。

三、关于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讨论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我国体育课程管理大致可分为“基本规定型”“统一互动型”“绝对灵活型”“统一指导型”,就目前来说,学前专业体育课属于“统一指导型”。这种管理体制下,可以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协调周全,既有利于教师参与课程研究又有利于教法研究,又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我们开设了必修课、活动课、选修课。必修课开设了“幼师体育与健康”和“幼儿园体育理论与方法”两门课程。选修课开设了“健美操”和“幼儿园游戏创编和组织”。教学内容的安排尽量与幼儿园有关项目相结合,加大基本体操、健美操、形体训练、游戏、体育理论等教学内容。课外活动主要是体育社团和体育比赛等活动。

2教师的专业水平及评价机制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师高弟子强,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学生,作为培养教师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是培养职业化、专业化优秀学生的前提和保证。专业师范学校体育教师必须明确三年制体育教学目标,学习并领会三年制教育纲要和课程要求,通盘考虑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有创新意识,致力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学前专业体育教学的新路。教师要加强业务进修,研究教学改革,提高业务素质,要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或其他现代教学手段把精彩的比赛视频,幼儿园教师的优质课、幼儿园体育活动剪影,或上体育课的动作示范、动作结构原理等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增加教学知识密度,扩大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展望未来,明确奋斗目标,使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成为学生自觉行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与老师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对教师教学工作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应由如下几方面组成:①每学期学生对老师进行教学评价;②同头班的体育理论考试成绩和能力过关成绩;③发表专业的学术论文;④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活动的表现;⑤指导学生活动所获成绩。

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学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就是教学的成功,学生的体育成绩要反映出学生的技能水平,也要反映出学生学习表现以及参与的程度。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做到过程评价和结果有机结合,使教学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手段。体育课成绩评价中要淡化运动技能的分数,要适当增加能力培养、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平时的表现分数。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技能幼儿园
体育课
爱“上”幼儿园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画唇技能轻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