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骥德《曲律》的创作论

2014-11-27 01:20梁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1期

摘要:本文择取了《曲律》的创作论部分加以论述,试图分析《曲律》在总结戏曲创作理论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王骥德 《曲律》 创作论

《曲律》是一部比较完整和严密的著作,它的主要部分是论述南北曲的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同时又论述了剧本的各个方面,此外还评论了杂剧、传奇等戏剧样式的各种作品和各位剧作家。

1 论戏曲与诗文创作之不同

王骥德是一个具有进步的文艺思想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著作《曲律》从诗文之不同进一步肯定了戏曲这一通俗文学样式,将戏曲提高到与诗文同等甚至高于诗文的地位。他面对传统文人士大夫将诗文视为正统文学的集体思维定势的情况,大挞时弊,提出了文学发展论,他提出“诗不如词,词不如曲”,这是因为文学“渐进人情”的缘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文学形式的演变是由雅入俗的转变的过程,旧的文学形式由于其滞化,而必然败于新的更“近于人情”的文学,明清两代戏曲与小说的兴起正好契合了这一点。

王骥德从戏曲与诗词创作方法的不同方面提出曲与诗词迥异。王骥德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相侔也。”戏曲与诗文的创作方法不一样,作家作为戏曲创作主体所用的手法相异于诗词,他在下面的论述就有些纠偏的意味了:“诗人而以诗为曲也,文人而以词为曲也,误矣,必不可言曲也。”明以前的文学理论注重诗词文,而很少注意戏曲,王骥德正是有感于此,决心创作一部 “体大而虑周”的戏曲理论专著:“曲何以言律也?以律谱音,六乐之成文不乱;以律绳曲,七均之从调不奸。”戏曲创作由此始,作词作曲都有了绳墨。

2 论作家的个人修养

除要求作家重视作品的艺术魅力外,王骥德还对作家个人修养如须识字、须读书、须懂声调等作了要求。戏曲创作虽然有与诗词不同的创作特点,但对于作家而言,只有多读书,多借鉴才能将其吸取发扬光大“词曲虽小道哉,然非多读书以博其见闻,发其旨趣,终非大雅。”这就要求作家博览群书。声调(曲调)无法使听众产生美感,是因为作者不懂得曲调的缘故,如何才能熟练掌握声调之法呢,“盖曲之调犹诗之调”、“其法须先熟读唐诗,讽其句字。绎其节拍,使长灌注融液于心胸之间;机括既熟,音律自谐,出之词曲,必天沾唇拗嗓之病。”可见,学习以前的优良文学传统是作好戏曲之关键。然而,他又提出警惕“卖弄学问,堆垛陈腐,以吓三家村人”的另一种倾向,古云:“作诗原是读书人,不用书中一个字”,戏曲的创作同样如此,这就提出了借鉴与重新这一命题。

3 论结构和炼字之法

王骥德在第十六章《论章法》、第十七章《论句法》、第十八章《论字法》中,都涉及到了戏曲的文章字句的结构之法,他在《论章法第十六》中对戏剧结构之法有精确的譬喻:“作曲,犹造宫室者然。工师之作室也,必先定规式,自前门而厅,而堂,而楼,或三进,或五进,或七进,又自两厢而及轩寮,以至廪庾、庖湢、藩垣、苑榭之类,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尺寸无不了然胸中,而后可施斤斵”作曲结构之法与此相似,“作曲者,亦必先分段数,以何意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作曲结构之法需要从全局掌握作品之前后顺序和作品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结,他反对毫无计划的乱写乱画,随意而至,“只漫然随调,逐句凑泊,掇拾为之,非不闻得一二好语,颠倒零碎,终是不成格局”。

在句子的结构和炼字方面,王骥德对作曲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句法,王骥德提出了九宜九不宜,并总结为戏曲用语“宜自然,不宜生造”。同时,对语句的新颖也做出了要求,“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他人用拙,我独用巧。平仄调停,阴阳谐叶。上下引带,减一句不得,增一句不得”、“一调之中,句句琢炼,毋令有败笔语,毋令有欺嗓音”。只有这样方能做到“积以成章,无遗恨矣”。

4 论戏曲语言

王骥德在李开先、何良俊、沈璟等人“本色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戏剧语言的“本色”特征。王骥德以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剧作作为本色的典范,他认为“本色”的含义在于戏剧的演出效果,配合戏剧这种通俗化、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吸取“须奏场上之曲,不论士人闺妇,以及村童野老,无不通晓始称通方。”“作剧戏,亦须令老妪解得,方入众耳,此即本色之说。”王骥德重视“本色”,同时又指出戏剧语言的两种偏向:“本色之弊,易流俚腐;文词之病,每苦太文。”所以要合理地掌握雅俗、深浅、浓淡的分寸“雅俗深浅之辨,介在微茫,要在善用才者酌之而已。”

中国戏剧家作曲,大多重视戏曲的曲词,较少注意宾白。王骥德从剧场演习的完整性出发,深刻地认识到宾白写作的重要性和难度,“诸戏曲之工者,白未必佳,其难不下于曲”。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戏曲的整体艺术效果,“大要多则取厌,少则不达”。然而怎样才能将宾白作的好呢?“句字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意宛转,音调铿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

王骥德提出除了注意曲词和宾白外,还意识到了插科打诨的重要性,戏曲里的各种使观众发笑的穿插是戏剧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调节舞台气氛、烘托人物性格等作用,“大略曲冷不闹场处,得净、丑间插一科,可博人哄堂,亦是剧戏眼目”。

参考文献:

[1]孙崇涛,叶长海.王骥德的戏曲创作论——评《曲律》[J].中国社会科学,1983(03).

[2]赵敏.从《曲律》看王骥德的曲学思想[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王宁.王骥德《曲律》之散曲理论探略[J].文艺研究,2000(05).

作者简介:梁琨,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