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4-11-27 01:20谢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生态文明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内在辩证统一关系,经济的良好运行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生态环境。在各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可以更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的要求,推进发展理念的更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等是广东省粤西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生态文明 区域经济 融合发展

0 引言

广东省在《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开拓发展西部”的目标,要全面提升粤西地区整体竞争力,实现“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对地处广东省粤西欠发达地区的阳江而言,发展是当前最大的任务,特别是2015年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广东粤西地区各地都在抢抓大桥开通机遇,超前谋划、乘势而上,积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协调推进经济发展的导航仪和方向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阳江要实现幸福追赶,不仅要努力进行区域经济的“追赶”,更要注重生态文明下的“幸福”。因而处理好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十分必要。

1 阳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毗连港澳,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不仅在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的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北部湾经济区对接珠三角经济区的桥头堡,明显的区位优势使阳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中独具魅力。

阳江充分发挥海洋港口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推进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方面,依托阳江独特的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借力广东能源基地建设的契机,阳江核电站、阳东风力发电场、阳春抽水蓄能电站、阳西燃煤电厂以及太阳能、天然气、海浪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相继上马或投产,已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新能源发电体系。阳江着力推动五金刀剪、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的70%,出口占全国的85%,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刀剪生产和出口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商贸、会展、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增长快速,2014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19.2%。物流运输持续活跃,预计全市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公路、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快速增长。现代农渔业发展迅速,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深入实施深蓝渔业发展工程,推进高新区港口片区和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

2013年,全市GDP总量达1040亿元,增长15.3%,增速全省第一;人均生产总值42000元,增长14.7%,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53.7亿元,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2%,增速全省第一。

2 阳江生态环境现状

阳江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的落后产业,这些落后的产业对当地的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其产能粗放,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随着阳江地区对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阳江市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54万吨,比2005年增加0.04万吨。“十一五”以来,阳江市建成一批产业转移园和定点基地,但按要求必须进园和定点基地的企业并没有入园(基地),入园(基地)力度不高,导致阳江市污染源分散,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如那格五金电镀城已经运营近20年,部分电镀厂搬迁后该电镀城周边残留有部分工业废弃物及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等污染源,急需整治。

目前,该地区的一些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形成相应的集约化意识,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少企业在污水、烟尘、废弃物的排放过程中,并没有增加相应的过滤设备,这导致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阳江市漠江水厂和阳东县北惯水厂取水点已经开始受到污染的影响,对阳江市饮用水源构成威胁。阳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受到损害。

3 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协调推进经济发展的导航仪和方向标。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包含了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实现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建设要依靠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而经济发展也要以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为目标和归宿。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的范围内,以人为中心的主系统和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协调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它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同时,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4 阳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融合式发展的路径分析

前面的分析充分表明,阳江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与保护阳江市生态环境的职责任务之间的矛盾凸显,我们必须转换视角,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坚持从发展的实际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通过推进发展理念的更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首先,以更新发展理念为先导,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阳江地区来讲,要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观念,实施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政府和权力机关要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其次,以全方位的创新为重点,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要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为主线,在优先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目标。在第一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省级“菜篮子”基地建设,发挥阳江资源优势,新建农业园区,加快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在加快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步伐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在第二产业方面,工业要不断提升“绿色”含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沿海临港工业体系。推进五金刀剪产业、食品(水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市场环境,全面提升旅游业档次和水平,着力打造独树一帜的生态旅游线。

最后,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构建合理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某企业的污染可能超越行政区划的边界,影响其他行政区划单位。如果没有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手段,那么会导致企业只追求局部利益而忽略生态文明建设,使区域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收费等经济手段,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生态经济的补偿机制。要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优先建设符合生态经济要求的重大建设项目,并在能源、资源、水、土地等要素配置上给予优先安排。注重落实有关促进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阳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3-2020).

[2]阳江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3]曾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未来[J].现代经济探讨,2008(5).

[4]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文是2013年阳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结果成果。

作者简介:谢宏,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