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高速铁路对南京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4-11-28 03:00张岳军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速铁路南京旅游

张岳军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发生空间位移的重要媒介,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沪宁高速铁路(上海—南京) 贯穿我国城市群最密集、生产力最发达、经济增长最强劲、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核心区域,使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沿线城市形成的长三角“一小时都市圈”构建取得重大突破。在“高铁时代”背景下,铁路沿线城市的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旅游产品组合、旅游市场格局、旅游客源流向等方面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更好地发挥高速铁路优势,强化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线路串联,实现城际、城乡旅游互动,满足新兴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和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十分重要。为此,以南京为研究对象,探讨沪宁高速铁路开通给南京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促进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 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对南京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分析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是我国著明的 4 大古都之一,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誉,曾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南京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拥有钟山风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莫愁湖、明孝陵、总统府、鸡鸣寺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缩近代中国历史的人文景观。“十二五”时期,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旅游经济倍增计划”和“旅游竞争力提升计划”[1],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规划新建 12个重大工程与重大项目,打造 17个文化休闲旅游功能区,为南京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硬件基础,同时不断加大优势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全力打造“人文绿都、博爱名城”的城市旅游品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快捷,铁路沿线城市的旅游业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后,南京的旅游集散中心作用更加凸显,旅游吸引力越来越大,旅游人次迅速增加,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态势。旅游地吸引不同地区客源的多少,受旅游地与客源地的旅游空间距离、旅游者经济收入水平、个人喜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旅游地吸引力测量的模型较多,通过采用公式⑴[2],比较分析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前后,南京作为旅游目的地对国内主要客源地的吸引程度。

式中:Tij表示旅游客源地i与旅游目的地j之间的游客量;Pi表示旅游客源地 i 人均可支配收入;Ai表示旅游客源地 i 人口数;Dij表示旅游客源地 i 到旅游目的地j所需的时间;G,b 为经验参数。

根据公式⑴,假设各旅游客源地的人口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致,旅游目的地(南京) 对旅游客源地吸引力程度为

式中:Di1表示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后到南京所需旅行时间,Di2表示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前到南京所需最短旅行时间,Ti1为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后旅游客源地可能为南京带来的游客数量,Ti2为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前旅游客源地可能到南京的游客数量。

从公式⑵可以看出,当各旅游客源地的人口数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同时,南京的旅游吸引力与各客源地到南京的时间距离关系更为密切,即时间距离越短,吸引力越大。利用 2012年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以沪宁高速铁路经过的主要城市苏州、上海,以及南京的主要客源市场安徽合肥、浙江杭州为计算对象,借助公式⑵比较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前后南京旅游业对外吸引力的变化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前后主要城市到南京的情况比较

从表1 可以看出,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后,上海、合肥、杭州到南京的旅行时间比大于苏州到南京的时间比,反映出当客源人数与可支配收入一致时,时间距离越短,该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就越强。沪宁高速铁路的开通,缩短了南京与其他主要客源城市间的时间距离,提高了南京的外部可进入性,构建了便捷快速的交通运输体系,增加了乘坐高速铁路的旅客转变为游客的机会。实践证明,2012年南京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272.5 亿元,比2011年增长 15.1%;旅游创汇 13.62 亿美元,增长13.6%;接待入境旅游者 162.71万人次,增长8.0%;接待国内旅游者7950.45万人次,增长10.7%。南京旅游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6.18%,如果按照产业增加值占 GDP 5%以上的支柱产业标准,旅游业已经可以列入南京支柱产业行列。在全国 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南京市的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和游客满意度等统计指标也名列前茅。

2 沪宁高速铁路给南京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沪宁高速铁路的开通拉近了南京与高速铁路沿线各城市间的距离,尤其是与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上海的对接,为南京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The schoolbag which is on the sofa is Tom’s.(沙发上的那个书包是汤姆的。)which在此句中做主语。

2.1 有效拓宽南京旅游客源市场

现代旅游者追求的是一种“快旅慢游”的旅游方式,高速铁路减少了游客出游的时间成本,如南京—上海的旅行时间由3h 缩短至 1个多小时,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沿线城市的潜在客源变成了现实客源,节点城市之间客源互动性增强,短线旅游产品需求持续增加。例如,对同处于长三角区域的南京和杭州而言,上海一直是双方争抢的重要客源地,但由于时间因素的制约,上海客源较多地输入杭州;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后,来南京的上海客源明显增加,据统计,该线年均输送旅客超过6000万人,上座率超过 95%,高峰小时单向断面输送客流达 1.6万人以上,成为全国最为火爆的动车线路之一,吸引了 500km范围内的上海、浙江及长三角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游客,极大地发挥了高速铁路的集聚功能。

2.2 加快推进南京旅游目的地建设

“高铁时代”、长三角“一小时都市圈”的形成,通达性的提高使更多的境内外游客愿意选择来南京旅游。同城化效应带来的大量游客涌入对南京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形成倒逼机制,要求将过境旅游城市形象上升到旅游目的地高度,在原有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对高速铁路沿线及其辐射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寻找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吸引力主题,确立统领整个高速铁路沿线旅游的目的地形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城市旅游功能品质、城市人居质量,防止出现“替代效应”[3]和“溢出效应”[4],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延长旅游产业链,让人们在享受高速铁路“快”的舒畅感的同时,也能够在“慢生活”中深切体验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城市韵味。

2.3 增进南京区域旅游合作进程

从沪宁高速铁路沿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沿线各城市因为区位交通、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的差异,旅游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同层级和“核心-边缘”的梯级辐射形式,从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非均衡特征[5]。上海是旅游中心城市的主辐射中心,南京、苏州是次辐射中心,区域内其他城市以其特色旅游资源与主辐射中心、次辐射中心的资源有机整合,作为其边缘拓展圈,成为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支撑。沪宁高速铁路的开通必然引起高速铁路沿线旅游城市及旅游产品的重组,这为南京融入高速铁路旅游时代、不断深化与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创造了条件。如南京与上海签订了一系列旅游合作协议,建立了紧密的客源互换互送机制,上海的旅行社十分看好南京具备的华东旅游汇聚地、转途客源的优势,积极来南京参加旅游线路、自助旅游产品推荐。

2.4 助推南京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一般意义上,旅游产品是指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但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应是基于旅游者视角的一次难忘的、具有审美和愉悦价值的经历。沪宁高速铁路带来的更多商务行、自由行中的高端客源,消费能力强,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较高,由于目前国内带薪休假制度尚未健全,游客出游的时间一般集中在周末和小黄金周,高速铁路的快捷缩短了旅途时间,也为游客创造出更多的游览时间,传统的观光游览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生态游、科考游、商务游、修学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快速诞生和发展,“快旅慢游”式的休闲娱乐体验更容易受到游客青睐。

3 沪宁高速铁路对南京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3.1 旅游产品结构类型需要进一步丰富

时间是旅游者选择出游半径的重要决策因素。沪宁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原本的时空距离逐渐被感知距离所代替,节省的旅途时间将会增加旅游者在线路节点的停留机会,旅游者将会有充足的时间对城市的内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对南京而言,旅游产品的开发定位显得非常关键,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体验需求,高端的休闲度假产品,以及专项的商务会展、民俗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应推向市场,以产品的丰富性、文化性、参与性、舒适性吸引消费群体。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目前南京的旅游产品类型较为单一,旅游产品的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较为零散,相比较而言,上海吸引国内外高端游客较多,消费层次比较高;而南京虽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是大量的旅游项目还处于低层次的观光型开发阶段,缺乏有品牌、有特色、符合国际化水准的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购物旅游和艺术旅游,游客的平均消费额仅为在上海的 50%左右。

3.2 城市内部交通服务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速铁路旅游呈现的是一种典型的“快旅慢游”旅游方式,虽然节点城市和停靠站增加了客流量,但也意味着游客的增加对于城市内部的可进入性和景区的容量提出了挑战。为此,如何快速分流庞大的客流,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游客快捷地进入景区并保证一定的游览时间和景区合理容量,避免出现“高速铁路快、进城慢、旅游难”的新问题,是南京城市旅游组织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同时,在“高铁时代”,中高端游客对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消费环境、内部交通、市民行为规范等都将有更细致的追求,对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等产业要素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南京的整体旅游环境、城市景观、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购物街区文化、星级酒店住宿、餐饮及其他服务配套设施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 传统旅游产业模式需要进一步革新

据统计,国内旅游市场 80% 以上的游客都是自助旅游者,而高速铁路旅游者的比例将会更高[6]。以旅行社为例,目前南京的大部分旅行社仍是采用以团队、观光为主的传统运营模式,对于高速铁路游客的自助化旅游方式缺乏深入的跟踪研究,传统的旅行社运营模式会阻碍南京城市旅游的发展,影响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和高速铁路游客的满意度。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南京旅游企业才能抢占区域旅游市场、增强自身的旅游竞争力。

3.4 与周边城市旅游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铁时代”将缩小区域差距,以前因为交通因素造成区域旅游资源劣势的局面将大为改善,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小时旅游圈”、“同城效应”更加明显。沪宁高速铁路开通后,南京“小时旅游圈”发生了变化,城市旅游的吸引力比之前有了明显扩张。因此,为了尽可能吸引旅游者,避免同质化和低效率的旅游开发倾向,南京应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形成相对优势;同时,周边区域内的各景区之间各显其能、唇齿相依,旅游资源的互异性和单体性通过多边协同联动,以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溢价。而在南京市的各项发展规划中,详细性产业发展规划和城镇空间布局主要还集中于地区性的考虑,对跨区域旅游的整合开发和衍生产品开发缺乏长远的部署。

4 促进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在高速铁路旅游时代,高端旅游者和自助旅游者将成为主体,房车旅游、租车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也将产生,高速铁路在为南京带来大量游客的同时,也给南京市的旅游接待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7]。首先,南京应加快旅游集散系统的建设,推动区域内旅游交通与高速铁路的对接,在高速铁路站内规划建设完善的公交、客运、出租车,以及机场大巴、旅游巴士停靠点和出入口,设立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提供旅游核心要素的相关服务,设计发放旅游消费指导手册,促进自助游市场的培育,使游客快速分流到各旅游景区。其次,必须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南京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尤其在旅游旺季,高速铁路游客的大量涌入很可能会出现星级酒店住宿紧张、一房难求的现象,从而影响游客的出游质量和满意度。因此,配备一流的住宿、餐饮、娱乐和综合服务设施,推行优质标准的旅游服务,建立旅游服务质量信息发布制度等十分必要。

4.2 实现沿线城市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整合旅游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南京的旅游资源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严重,产权形式复杂,难以形成合力,限制了优质资源“整体效用”的发挥。因此,南京的旅游资源应突破行政界限和部门类别限制,实现对高级别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形成资源开发与保护有机统一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如整合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鸡鸣寺等名人陵寝与山水风光旅游资源;整合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民国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莫愁湖公园、内外秦淮河等水上游览旅游资源;整合狮子山、幕府山、燕子矶、栖霞山、八卦洲等绿地休闲旅游资源[8]。

在继续巩固提升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产品,优化提升旅游产品结构,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需求,真正推动城市旅游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转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逐步构建旅游资源优势与产品优势相对应、与经济优势相对应、与产业发展相对应的层级体系。充分挖掘六朝文化、民国文化、帝都文化,统一汇合、分类展示;以产品化体现和要素化利用为主要途径,整合推出大明文化游、宗教文化游、民国风情游、名人典故游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4.3 加大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1)应认识到突出特色、开展专项,以特色树品牌、以专项吸引特定消费群体,才是提升游客出游率的核心因素。“高铁时代”的来临,游客的构成类型、心理需求、出游方式、旅游动机等都发生了变化,常规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南京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应认真研究游客的消费心理特征,合理配置旅游资源,重塑旅游产品结构,设计开发出有特色、有新意、有回忆的多元化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注重在改造新建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做好历史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的保护,让外来游客找寻到历史演变的印迹,如借助《 红楼梦 》的影响力,开展“游江宁织造府,品红楼往事”之旅。

(2)根据高速铁路 1日游、2日游、周末游等短线游增加的趋势,充分挖掘南京地方文化、山水风光、古镇民居等旅游资源载体,增加演艺、节庆等互动娱乐项目,开展绚丽缤纷的云锦服饰秀和具有南京浓郁特色的文艺表演,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低碳现代农业特色,建设发展一批高水准的城郊休闲度假农庄、乡村俱乐部、乡村养生基地等。

(3)积极推进城市旅游向商务旅游转型升级,注重在打造高端产品和特色产品上下功夫。加大商务、会议、展览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会展中心和商务旅游集聚区。如可以借助承办足球、篮球等全国联赛,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游泳等国际赛事,推出体育赛事专项旅游,吸引国内外游客。另外,还可以依托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融参观、游览、体验、保健、购物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如加大酿造类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工艺品类南京市云锦研究所、医药保健类南京市浦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现代工业旅游的开发力度。

4.4 建立一体化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城际铁路不只是一条铁路,而是促进区域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南京作为沪宁高速铁路沿线的一个重要节点,应在明确自身旅游产业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分工合作,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因此,建议由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从区域层面加强指挥协调,尽快组织专家编制《 南京市高速铁路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研究制定南京市旅游产业布局、重大项目策划、市场目标定位、旅游环境整治等战略规划,明确高速铁路旅游的整体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科学规划南京各片区的发展方向、形象定位、等级体系及开发顺序,根据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积极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采用“点(景区、景点) — 轴(旅游线路) — 圈(旅游带、旅游圈)”的模式,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共同打造南京旅游复合轴,组合成若干条个性鲜明、一程多站、适销对路的环线精品旅游线路。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协商、日常工作推进及保障等方面的合作机制,以保障与周边旅游城市合作的制度化,将区域旅游合作引向纵深。如建立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共同发展智慧旅游,实现双方旅游网站链接,推行景区门票互惠活动等。同时,加大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行业标准制定、旅游专业人才培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质认定等领域的合作力度,实现区域旅游服务全方位拓展,共同建立具有全国领先地位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4.5 打造南京高速铁路旅游品牌

根据高速铁路旅游发展出现的新规律和新需求,创新开发新的景点、增添新的内容,打造最能凸显南京旅游特色的文化新坐标,如科学规划能够丰富夜间旅游活动的商业休闲街区、餐饮购物街区、时尚消费街区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工商执法、交通城管、建设园林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加大城市绿化、亮化和美化建设,突出抓好旅游交通标识、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发展环境。同时,应做好城市居民道德素质提升和市民荣誉感的培育工作,让每个市民都成为南京城市旅游资源的推介者和城市形象的维护者,以 2014年第二届青奥会为契机,以更加积极、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外来游客,真正让南京成为旅客欣赏“美丽江苏”的形象窗口。

此外,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应抓紧研究出台《 高速铁路旅游服务标准 》,引导旅游企业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增加游客愿意来、值得来、还想来的重游意愿,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形象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市场吸引力强的拳头产品。积极组建沿线城市旅游营销联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微博、重大节庆活动等传统和新兴的旅游营销载体,创新营销方式,拓宽营销渠道,以此来提升南京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结束语

高速铁路拉近了沿线各节点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沿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半径,密切区域旅游城市的合作关系,对地方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南京作为沪宁高速铁路沿线的中心城市,应把握“高铁时代”机遇,直面现实挑战,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努力将区位交通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经济优势,实现南京旅游业的发展。

[1]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京市旅游园林局. 南京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R]. 南京:南京市旅游园林局,2011.

[2]保继刚. 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运用[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4):133-136.

[3]张学良,聂清凯. 高速铁路建设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J]. 现代城市研究,2010,25(6):7-10.

[4]王 振.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J]. 科学发展,2010(4):101-109.

[5]张补宏,徐 施.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6):101-102.

[6]崔 乔.“高铁时代”下山东省旅游目的地发展浅析[J]. 旅游纵览,2011(5):27-28.

[7]张岳军,张 宁.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9):84-88.

[8]罗 浩,陈 浩,钟国平. 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设想[J]. 商业研究,2009(4):144-148.

猜你喜欢
高速铁路南京旅游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南京不会忘记”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南京·九间堂
旅游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