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鼓类打击乐器研究

2014-11-28 03:03招嘉健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手鼓鼓面巫师

招嘉健

(私立华联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中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鼓类打击乐器研究

招嘉健

(私立华联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而不同的少数民族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主要以少数民族鼓类打击乐器为切入点,对我国壮族、傣族、羌族三个少数民族的鼓类打击乐器的制作与演奏方式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有效的增进人们对这三个少数民族鼓类打击乐器的了解。

中国特色;少数民族;鼓;打击乐器;研究

一、壮族——边鼓

作为壮族鼓类打击乐器的首要代表,边鼓是一种混合击膜鸣乐器。而边鼓主要适用于壮族铜鼓乐的合奏中,主要起衬托作用。壮族边鼓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东兰、武鸣一带十分流行,是当地人十分喜爱的一种鼓类打击乐器。边鼓的主要是用竹子或者整块木料雕刻而成的,边鼓的形状为扁圆行,鼓的上边口相对于下边口来说略粗,并且上边鼓的鼓面主要是由牛羊皮或者是蛇、猪皮来制作的,制作边鼓的工匠会利用双排的鼓钉将鼓皮巧妙精美的钉在鼓皮四周。而边鼓的下鼓面通常是不钉制皮面的。壮族人喜欢喜庆的红色,因此他们会将边鼓的外框漆成艳丽的红色,并在鼓框周围用钉子钉上彩色的穗饰。

通常情况下,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巴马地区的边鼓较大,边鼓的上鼓面直径在22到28厘米之间,而下鼓面的直径在20厘米左右,单面蒙羊皮、猪皮或者是蛇皮。在利用边鼓进行演奏时,广西武鸣一带的演奏者会采取用左手托持鼓框,用右手拍打或敲击的演奏方式,而在广西东兰、巴马地区的边鼓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往往采用的是用双手的拇指与掌心托持边鼓鼓框,用其余的手指进行弹击鼓面进行演奏的演奏方式。

边鼓发音坚实清脆,但音量不大。以前主要用于祭祀时巫师的跳神歌舞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开化,现在壮族的边鼓则主要用于壮族铜鼓乐和道公戏的合奏与歌舞伴奏当中,是起衬托作用的主要乐器。

二、傣族——象脚鼓

作为傣族最为重要的民间乐器,象脚鼓主要用于傣族歌舞与傣戏的伴奏中。象脚鼓因其鼓身与大象脚十分相似而得名,其不仅是傣族的主要鼓类乐器,更是景颇族、布朗族与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十分喜爱的伴奏打击乐器。象脚鼓主要是由一整段木材进行加工制作得来的,外形与人们喝红酒时的高脚酒杯十分神似。象脚鼓内部为空芯,鼓的上部似杯型的共鸣体,在蒙好鼓面后,傣族人通常用细牛皮条将鼓面勒紧,并将细牛皮条于鼓身的下部栓紧,在演奏时,演奏者可以通过调节细牛皮条的松紧程度来控制象脚鼓的张弛,从而获得更好的音质与音色。与壮族的边鼓一样,傣族人也会在象脚鼓的外表上漆上喜欢的颜色,并在鼓身的下半部装饰上美丽的花纹与图案。为了美观,一些演奏者还会在自己的象脚鼓上系上彩色的绸缎与花球。

象脚鼓的敲奏方法十分丰富,往往随表演情绪需要而指、掌、拳、肘、脚并用,鼓点纷繁多变。鼓手边敲边跳,不时做出摆鼓、甩鼓、摇晃转身等动作,十分诱人。演奏时,将象脚鼓背带挂于肩上,鼓身斜向身前,也可将鼓直立于地,左手扶住鼓边,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敲击鼓面。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演奏方法有正拍、闷拍、指拍(用一个指头)、掌拍和拳击(半握拳)等,右手多击重拍,在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傣家鼓手演奏时,为了改变鼓的音色和音高,聪明的傣家人还会利用在鼓面中心糊上饭团,用饭团的大小、厚薄来改变演奏效果。象脚鼓因大小不同而发音各异,大鼓音色雄壮、浑厚,中鼓激越、昂扬,小鼓清脆、明亮。

三、羌族——羌族手鼓

羌族人将手鼓成为“日木”,而且羌族人还会将手鼓称为“羊皮鼓”、“铃鼓”,作为羌族重要的民间打击乐器,手鼓的历史十分源远流长,在现代时期,羌族的手鼓主要在我国的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及黑水、汶川、理县、松潘等羌族地区广为流行。羌族手鼓的鼓框主要为木材,在鼓面上蒙以羊皮,与壮族的边鼓一样,羌族的手鼓也是单面蒙制的。手鼓的鼓身高度约为十一厘米,鼓面的直径则从38厘米到40厘米不等,在鼓框的内部设有横梁。羌族人为了装饰他们喜爱的乐器——手鼓会将羊头作为其装饰,而羌族人用藤条或者是杉木作为手鼓的鼓棰。并且羌族人会利用绸布和彩穗作为手鼓鼓棰的装饰。

羌族的手鼓主要在羌族的祭祀等活动中巫师进行跳神时使用。巫师在跳神时会用左手持手鼓,用右手拿鼓棰敲击,在巫师敲击鼓心时,手鼓会发出浑厚低沉的声音,而在巫师敲击鼓边时,手鼓则会发出清脆高亢的声音,从而使手鼓具有多变的音乐节点。羌族手鼓的演奏技巧主要有单击鼓面、鼓边和混合敲击三种,能够很好的对羌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民族风格进行表现。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壮族的边鼓、傣族的象脚鼓与羌族的手鼓这三种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鼓类打击乐器的制作工艺、演奏方式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介绍,希望在增进人们对这三种少数民族鼓类打击乐器的了解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鼓类打击乐器的流传与发展。

[1]董维松,沈恰.民族音乐学译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11,12(2):15-19.

[2]严昌洪,蒲亨强.中国鼓文化研究[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13(4):45-48.

[3]徐凯.谈谈中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打击乐器——“鼓”[J].艺术百家,2011,17(4):48-55.

J625

A

1005-5312(2014)23-0160-01

猜你喜欢
手鼓鼓面巫师
爸爸敲鼓
伊朗手鼓
手鼓
懒巫师的谢礼
神秘的北部巫师
带上巫师的魔法书,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丝绸之路上的膜鸣乐器
谁动了巫师的魔药?
彩泥变变变
——鼓
胡椒会“跳舞”声音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