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文质观下的陶诗风韵

2014-11-28 03:03孙荣榕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质陶诗文心雕龙

孙荣榕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文心雕龙》文质观下的陶诗风韵

孙荣榕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屡次提到文与质,并以文质彬彬为两者最和谐的境界。在具体的篇章中,刘勰又分别对两者持不同的态度,或重质,或重文。本文仅从刘勰所论的质的角度讨论陶诗,认为陶诗表面上符合刘勰质的定位,实际上却兼有文的特点。

文质;文心雕龙;陶渊明诗

刘勰是注重文的,“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文文学作品固有的属性。而刘勰又不断提到质,“质文交加、“文质辨洽”、“有文无志”等短语分散出现在《文心雕龙》的各篇中。陶渊明作为魏晋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风却被大多数同时代人评为质直。陶诗的质与刘勰论及的质有什么区别呢?本文试图从刘勰文质观中的“质”这一概念来寻找二人的差异。

今人对刘勰在《文心雕龙》的质大致有两种界定:一是与“文”相对的质朴的艺术风格;另一种是与文形成主次关系,一般代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研究者各执一词。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本来就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本文对质的讨论综合两种观点。此外,文质论还有指道德而不指文章的时候,如《程器》篇中的“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中的质指的就是人的质,非文的质。

一、作为艺术风格的质

刘勰在《时序》篇开头就以“时运交移,质代文变”为从唐至齐十一代文学的发展画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显然,这里的质是与文并列的一种艺术风格。

质首先给人一种枯槁的印象。陶诗大多,节奏缓和,没有过多感官的刺激。尽管钟嵘看到陶诗也有像“日暮天无云,欢颜酌春酒”一类华丽的词句,但“世叹其质直”,还是以质朴为其主要风格。杜甫在《遣兴五首》中也说“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其次,质是质朴的意思,是不事修饰。陶诗确实是质朴的,然而陶渊明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似乎天然地有着艺术的眼光和胸怀,他的语言是用自己的自然情性流出的语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似乎天生就能欣赏自然之美。即使是在物质条件贫乏的乡村田园,他的生活依然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么有诗意。陈师道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说的就是这种艺术家的胸怀。苏轼《和陶诗序》说陶诗“质而实绮”,质是直陈其言,不刻意修饰,而绮指的正是艺术的眼光、艺术的胸怀。

二、作为思想感情的质

《文心雕龙》中的第二种质指的就是思想情感了。童庆炳在《〈文心雕龙〉“质文代变”说及其启示录》明确提出刘勰的质指的是情志,其论据是刘勰在《情采》里说的“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这里的质成了文的原因,起决定性作用。

当哲学、理趣、对人生深沉的思考等内涵进入陶诗的时候,陶诗就不再以鲜明的形象性出现。他在形神影之间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在荒草丛中感受人生的虚渺,思考生与死的关系。他的诗中有一片宽阔的大地、深邃的天空。

这不代表陶诗没有色彩。陶诗开了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先河,他偏爱明丽而稍微浅淡一些的色彩,这正是山水田园的色彩。山水之美是超越世俗声色的绝好途径,“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千百年来,山川日月依然装点着无数诗人的诗歌。这也并不代表陶诗只有理性,缺乏情感,只是变得更加内敛、深厚了。陶渊明的情思本来是敏感细腻的,他能从一双燕子的眼神里读出了“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的疑问。但陶诗的情感力量是强大的,使其细腻的感情浑然不觉。他有“提壶挂寒柯”、“傲啸东轩下”的豪情,也有“慷慨独悲歌”,“终晓不能静”的孤独、悲慨。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提倡一种“文明以健”的明朗而有力的文风,在《养气》篇中说到:“夫三皇辞质,心决于道华”。《程器》篇中的“楩楠其质,豫章其干”也是对质的肯定。陶诗的质使其诗歌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平淡。平淡的诗风固然会有质朴、无意于修饰的特点,但是它除了质还有其他特点。华丽、质朴、平淡都不是陶诗的全部,浑融可谓是一个更为准确的词语,它以古朴为主,融合了华美,又以抒情为主,融合了议论与哲思。

综上,陶诗的质朴,醇厚使其百读不厌,余味无穷,上升成了一种以古朴风格为主的浑融的艺术风格。陶诗的韵味正在他的质。它的言有尽意无穷,是因为将思索与人格融进了诗歌。在陶诗里,质“思想情感”与“艺术风格”的两层意思得到了完美结合。

魏晋南北朝的是一个文学绽放灿烂光彩的十代,反映到刘勰的文质观上,是对文的重视。文是文学作品最普遍的本性,是《原道》篇的重要概念,显然比质更重要。然而,陶诗的质不同于刘勰的质,它曲折迂回地以另一种方式向刘勰的文回归。“他超越了当时崇尚形似的艺术观,比他同时代乃至以后几代文人更早地发现和创造了浑融完整的诗歌意境。这种意境是在诗人淳真平淡的生活和心情中自然形成的,因而六朝人不能理解。”正如刘勰在时序篇所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两人在质这一标准上是隔阂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受时代风气的影响。

[1]王运熙.文质论与中国中古文学批评.文学遗产,2002,05.

[2]童庆炳.《文心雕龙》“质文代变”说及其启示录.江海学刊,2008,05.

[3](南朝梁)刘勰著.王运熙,周锋撰.文心雕龙译注(原道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冰心著.三寄小读者(通讯十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

I222

A

1005-5312(2014)23-0021-01

猜你喜欢
文质陶诗文心雕龙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晚明陶诗评点研究
论王充的公文批评思想
“赋迹赋心说”探源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文质相合 淡泊自守——張世刚书品小议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论《文心雕龙》象喻批评的逻辑建构特征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