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

  • 文质论的两种形式与刘勰的立文之道
    付佳奥文质论的两种形式与刘勰的立文之道付佳奥(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00)在早期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汉儒偏重观察文质的历时意义,将文质应用于政治,打造文质循环、损益救弊之说,以质为先,长期影响着文质论的表述形式。魏晋之际,二元思维在玄学清谈和佛教义解中出现新变。佛经翻译使形而上的文质论和形而下的翻译行动发生联结,揭示出以旧文质观观照文学的问题所在,使文质在共时层面的和谐成为当务之急。在《文心雕龙》中,文质论历时、共时两种形式交融。刘勰更加明晰了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3-12-29

  • 汉代文质论探析
    101400]文质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想。古代学者们时而用文与质描述文采与质朴,时而用其概括形式与内容。①一般认为,文质说起源于孔子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②,虽然孔子的文质论是用来形容人的,其所蕴含的思想却具有普遍性,启发了文学审美,为后世文质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有关文质的探讨进一步深化,董仲舒、扬雄、王充等学者在此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汉代文质论的主要内涵先秦时期关于“文”与“质”的表述,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且主要涉及政教

    名作欣赏 2023年12期2023-09-28

  • 《表记》对孔子的君子文质观的继承与发展
    仁义”“亲尊”“文质”方面论述其政治文质观与历史文质观。一、孔子的君子文质观:“文质彬彬”与“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孔子的文质观主要是从君子的视角进行论述的,孔子所谓的“君子”,包含“在位者”与“有德者”两义。但孔子更加看重“有德者”一义,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关于“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一句的意思,杨伯峻先生在刘宝楠《论语正义》的基础上翻译为:“如果要我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4]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1

  • 文质:中国最需要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父亲
    单【人物名片】张文质,著名教育学者,家庭教育专家,生命化教育发起人。著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张文质家庭教育讲演录》《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急不得,慢不得——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实操手册》等著作。张文质不仅是著名教育学者,还是高产作家和演说家,在全国各地做过上千场教育讲座。日前,笔者采访了他。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作教育的中心,身体素质、性格、责任感、与人交往的能力、遇到各种危险的临场智慧

    现代家长 2022年11期2022-05-30

  • 文质论的角度看《沧浪诗话》的复古倾向
    摘要:从文质论的角度看《沧浪诗话》复古倾向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从“质”的内涵上看,是恢复古人之诗“吟咏情性”的本质特征;从文质关系上看,是恢复古人之诗文质相称的传统;从“尚质”倾向上看,还要恢复古人之诗“质而自然”的审美风格。关键词:《沧浪诗话》 严羽 文质 复古 吟咏情性严羽的《沧浪诗话》体现了明显的复古倾向。他在《诗辨》中宣称:“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a这“合于古人之诗”在严羽看来有什么特点?这也就是严羽倡导的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早期儒家的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
    刘丰关键词:“文质”论;“三统”说;“五德终始”说;儒家摘 要:文质论本是孔子提出的道德修养论的一部分,但是战国时期儒家又提出了以文质相互救弊为主要内容的“文质”论来解释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战国至两汉时期影响甚大的“三统三正”说、“五德终始”说等不同的历史思想和历史哲学。这些历史理论在形式上是在解释历史,但其直接的目的则是通过历史的循环来说明现实和预示未来。它们一方面成为解释政权合法性的理论模式,同时也是匡正现实政治的重要理论武器。儒家的历史哲学也是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3-27

  • 文质史野
    。杨时补述之:“文质不可以相胜,质之胜文,犹之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矣,虽有文,将安施乎?”按之于书,亦然。质者,质朴也;文者,文饰也;史者,虚而不实也;而野者,本性野鲁也。书有形迹,点画结字谋篇,无不可饰之,可谓文;书有神韵,人物品藻性灵也,无不见本性,可谓质。文质相彰相悖,遂成书之优劣。朝剑初时习颜李,先作大字,用笔大氣磅礴,尽遒劲之用,无妩媚之姿,辅以汉隶,探索波磔之文质,体味结字巧拙,转入晋人,以“二王”帖为载体,力图在飘

    书画世界 2022年1期2022-02-24

  • 文质模式”与中国古代经典阐释学
    510006)“文质”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关于人、事、物的评价标准,其源远流长,意义丰富。20世纪80年代初王运熙、杨明即发表《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批评中的文质论》(《文学理论研究》1980年第2期)一文,对这对概念的含义、意义及历史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二十多年后王运熙又发表《文质论与中国中古文学批评》(《文学遗产》2002年第5期)一文,进一步论述了“文质论”的重要性,认为“文质论是中国中古时期的核心问题”。2019年青年学者薛学财发表《学质文论与作为风格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5

  • 孔子文质观探微
    225002)“文质”是一对由来已久的理论范畴,源自先秦时代,孔子和老子对“文质”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对“文质”的探讨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虽然“文质”的最先提出并非是针对文学范畴,但对后世的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历代的文人学者们都或多或少地对这一组范畴展开过讨论并充实着文质的理论内涵。以往的文章多是谈论“文质”范畴的演变或是对某一古典文学作品文质观的探析,又或是用文质观分析艺术作品,而忽略了“文质”范畴与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1-30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浅析中庸思想下孔子的文质
    子人生的始终,在文质观中体现尤为明显。一、“文质彬彬”与“和而不同”——孔子的文质与中庸孔子文质说的提出见于《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他认为“文”与“质”要二者兼备,要相辅相成,配合得当,才能达到“君子”这一和谐的状态。孔子作为第一个正式将“文”与“质”对举的人,这种要求文质兼备的主张,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孔子一生主张“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他认为中庸是

    名家名作 2021年7期2021-11-12

  • 文质兼美
    钟一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孔子的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在孔子那里,君子是美的代表,是美的代言人,是美的统一体。“文”和“质”的完美统一,才是最美的。“文”实际上就是礼,“质”实际上就是仁。文质彬彬,是仁和礼恰到好处的结合,就是内心的仁和外在的礼的完美统一。人是万物之灵,君子是最美的人,君子便是万物之中最美的。君子是“文”与“质”的统一,文质彬彬就是文质兼美。人是如此,万物莫不如此。文质兼美成为我们评价某种事物甚至某件具体事物的一个标准,也就是其是否成

    中国艺术 2021年6期2021-02-09

  • 《论语》“文质彬彬”研究综述
    014)一、由“文质彬彬”到文质论《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文本,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对后世文艺思想的演变影响深远。《论语·雍也》中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89,在后世发展为针对文学内容和形式关系进行讨论的“文质论”,成为孔子文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和运用,一直探讨至今。(一)“文”与“质”之源是否起于孔子在《论语》中,有两篇提到有关“文质”的言论,一篇是《雍也》,另一篇是《颜渊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02

  • 文质散曲评论
    530000]周文质(1280—1334),字仲彬,建德(今浙江建德市)人。钟嗣成《录鬼簿》中对他记载道:“体貌清癯,学问赅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业儒,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佳音律。性尚豪侠,好事爱客。”可见二人曾为挚友,情感深厚。周文质兼作杂剧和散曲,杂剧共四种,今只存苏武还朝一种;散曲现存小令四十三首,套曲五首,隋树森悉数收入《全元散曲》。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

    名作欣赏 2020年26期2020-07-12

  • 勇气源于对生命的敬畏
    滥之势的当下,张文质老师挺身而出,呐喊“教育的勇气”,唤醒校长、教师、家长们谈教育、做教育的时候要回到生命源头,因为“回到生命源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常识与道理,更好地扶持一个生命更正常地、更自然地发展自己”。读毕张文质老师《教育的勇气》一书,我突然明白了:在各种抢跑教育、功利教育甚嚣尘上之际,张老师能够以清醒的理智、不苟同的勇气喊出“回到生命源头”,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儿童的珍视与理解。张文质老师是生命化教育的发起人,从21世纪初开始

    江西教育B 2020年4期2020-05-09

  • 文质与直译和意译关系的探究
    倡厥中理论。对于文质的争论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我国翻译工作的发展。在中国翻译史上,最早将文质之争与直译和意译联系起来的当属梁启超。首先,对文质与直译和意译关系的探究,必须从文质的来源与变迁谈起。纵观历史,文、质最初是独立存在的两个概念。语言的发展让文与质产生了一些交集。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文与质慢慢地进入了文学批评领域。文质作为文学批评领域的概念被引用到翻译之中是从佛经翻译开始的。其次,为了探究文质与直译意译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联系,需要探究直译与意译的提

    林区教学 2020年7期2020-03-03

  • 《文心雕龙·原道》篇“逮及商周,文胜其质”之“胜”字解
    及到了商周之文的文质关系、刘勰对商周之文的评价,且与刘勰贯穿全书的文质观密切相关,因之也就有寻根问底的必要。一、关于“逮及商周,文胜其质”一句之文字训释及文意理解问题《原道》篇“逮及商周,文胜其质”一句产生歧解的原因,主要在于学者们对“胜”字、“其”字和“文”与“质”的解释不同。关于“胜”字,有两种不同之解读。周振甫先生在其《文心雕龙选译》(2)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原道》篇译“文王作繇辞在商代,雅、颂是周时诗,可以用来说明商周文胜。文采胜过质朴,指文采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2-13

  • 《春秋》学质文论与作为风格阐释学的中古文质
    方式①诞生了,“文质论”正是这种新的阐释方式得以实现的主要理论工具。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文质论视为一种文学风格阐释学,甚至也不妨说是中国文学阐释在作品整体层面得以发生的起点。有鉴于此,王运熙断言文质论是“南朝至唐前期文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P317),可谓深中肯綮。但文质概念并非只是文论范畴,同时也在伦理、政治、历史等领域的论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阎步克指出魏晋以降文质概念“已积淀为人们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成为古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社会科学 2019年7期2019-12-11

  • 文质兼美到多元和美——也谈语文课文的选文标准
    刊登了何源的《“文质”应一律“兼美”吗》(以下称何文),对把“文质兼美”作为语文课文唯一的选文标准提出质疑,认为,只学文质兼美的范文,会阻碍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不应要求“文质”一律“兼美”。笔者以为,“文质兼美”的标准确有不妥,但问题并非如何文所言。一美是客观存在,也是主观感受,系主客交融的意境,乃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人非生而知之,其审美能力完全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此处的“偷”,即为仿用、化用或借用

    名作欣赏 2019年19期2019-09-26

  • 试论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的“情采”含义与关系
    同,而是在孔子“文质”说的基础上,扩展了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关键词:情采;文质;为情而造文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文心雕龙》结构紧密、论述详细、体系庞大。在《情采》篇中,针对当时的文风,作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表明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强调“为情而造文”。一、误读与辨疑在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情”与“采”两个字贯穿始终。长期以来,关于“情”与“采”的含义与关系始终有争议。“情”与“采”通常会被误读成文章的“內容”与“形式”。如郭绍虞、王文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2019-09-08

  • 家庭教育理念的四种核心表达
    _徐飞 供图_张文质没有陪伴,就没有教育多年以前,张文质还是个懵懂小孩时,因调皮捣蛋、不务正业,挨过父亲的揍。据他回忆,父亲每次揍他都很有仪式感——通常都是在父亲傍晚下工以后,又累又饿回到家,然后发现猪拱坏圈门跑出来到处找吃的。于是暴吼一声:“文质!又没喂猪?!”张文质是老大,放学后负责喂猪。但他不是在和弟弟妹妹打闹、吵嘴,就是在玩耍,喂猪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父亲的暴喝让他吓得半死。父亲把猪赶回猪圈,让他拿锤子把圈门修好,然后顺便揍他一顿。那时候他所生活的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1期2019-08-01

  • 践行生命化教育18年
    _徐飞 供图_张文质文质,诗人,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家庭教育研究专家,专著有《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奶·蜜·盐的分龄教养金律》《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唇舌的授权》等“教育是慢的艺术”,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的这句话影响力之大,几乎成为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多年来的实践,越来越让张文质意识到,学校作为知识普及的教育机构无法落实到生命个体的具体情境中。他认为,研究儿童比研究教学更重要,教师的思维要从教好一节课转向读懂一个人。读懂一个人一定能教好一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1期2019-08-01

  • 道安“五失本”中的文质思想
    安 “五失本” 文质 佛经翻译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31Abstract The "five lost versions" put forward by Dao A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Schol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2019-06-03

  • 刘逢禄《尚书》文体观管窥
    源。论述中涉及“文质之争”这一经典而重要的论题,他主张以“质”矫“文”的文质中和之道。这有着深远的思想渊源和浓重的现实影响,体现了经学与政治、文学间互渗融通的学术价值取向,是一种带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说。刘逢禄的《尚书》学是其所建立的今文经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尚书》是先秦典籍中对后世文体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一部上古历史资料汇编。谈及《尚书》文体影响,多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尚书本身的“六体”与“十体”的相关论争,二是《尚书》对后世文体的影响。历代学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4-28

  • 教育的勇气源自内心的善念
    勇气》作 者:张文质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我一直佩服张文质先生,因为他始终同情弱者,支持不幸者,尤其那些身处某种困难或者险境中的人,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假以援助之手。读完新近购买,张文质先生的《教育的勇气》,我的佩服之情更加浓烈,更加持久,更加坚定。《教育的勇气》是张文质和青年教师的谈話记录。今天的教育正处于丰富的变化之中,它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复杂而又深入地交织在一起,重新理解人性、理解教育、理解人的发展,是当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这本书中,张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2期2019-03-28

  • 通变与时中:《文心雕龙》“情采”篇的文质观*
    723000)文质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与中国古代“内圣外王”“重本轻末”的思想密切相关。《文心雕龙》作者从文学本体论的高度建立了文质结合新范畴的核心理论体系。“情采”篇作为文学创作论“雕琢性情”之章,在论及文质观点的重要篇章部分,其独特的创作思想和写作理念,“为情而造文”“要约而写真”[1]的创作主张,突破了原有的“为文而造情”“情文不符”“淫丽而烦滥”的文风,指明了文学发展新的方向。文质概念是一个有着民族特色的经典古代文论命题,追根溯源,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3-18

  • 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
    键词:兴观群怨;文质;尽善尽美;中和之美;道德修养“在周、秦诸子的学说中本无所谓文学批评,但因其学术思想在后世颇有权威,故其及于文学批评者,也未尝不有相当的影响;一一尤其以素主尚文之儒家为尤甚。”可以说随着文学的诞生,文学批评也应运而生,在春秋以前,文艺观零星地存在于一些典籍当中,如《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基于此,孔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孔子自称“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但是他在“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2018-11-10

  • 起源于佛经翻译中的文与质的协调发展关系
    翻译的历史当中,文质之争成为翻译活动中的主要讨论点,本文试图从文质的角度去探讨翻译当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文质的关系究竟是“你死我亡,相互对立”,还是“协调发展,相互统一”。关键词:文;质;协调发展翻译活动在中国的历史当中产生的很早,在翻译活动中出现的翻译方式与策略也有许多。这些翻译策略对于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试图讨论一下在佛经翻译的历史当中出现的重要的探讨话题,即“文”与“质”的关系。希望对于今后的翻译实践能够产生一定的帮助作用。一、佛经翻

    报刊荟萃(上) 2018年8期2018-08-27

  • 论王充的公文批评思想
    ”两个范畴;主张文质并重,但质重于文;提倡明白晓畅的公文语言;追求公文主体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关键词:王充;公文;功用;文质;情实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6—0232—04王充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也被人们看做是文学思想史上的杰出人物。在学术界,论者多从哲学和文学这两个层面去考察王充的学术思想。但实际上,王充作为一个哲学家毋庸置疑,但作为一个文学思想家却是当代人们的误读所致。当下人们所

    中州学刊 2008年6期2018-08-19

  • “赋迹赋心说”探源
    ”中“锦绣”、“文质”、“经纬”、“宫商”、“宇宙”、“人物”等词语在先秦至晋均具有多义性,“锦绣”、“文质”用以形容文章之美,“经纬”、“宫商”可作礼、乐的代名词,“宇宙”、“人物”总括时、空、人、物。这些语例表明,这六组词语互为表里,且与《史记·礼书》“礼者养也”的精神相一致。而赋作为一种文体正式产生于西汉,故“赋迹赋心说”在西汉至东晋均有可能产生,实为汉晋赋论。关键词:赋迹赋心说;锦绣;文质;经纬;宫商;宇宙;人物中图分类号:I04; I222.4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8-11

  • 文质”应一律“兼美”吗
    何源在课文的“文质”方面,从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开始,历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把“文质兼美”作为唯一的选文标准。从学理上看,学习文质兼美的范文的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但要求课文一律文质兼美,只学习这样的范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一、单一的“文质兼美”选文标准对阅读能力发展的负面影响1.在文体阅读方面,制约了实用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从体式、样式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类,可以首

    语文建设·上 2018年10期2018-05-30

  • 科学处理语文教学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在教材选文中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1],这指的是选材上的内容与形式并重,不可“重质轻文”或者“重文轻质”。而事实上,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出版了温儒敏先生主编的部编版教材,但是我们总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倾向性的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行为:要么容易忽略语言形式的教学,过于注重内容教学;要么过于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略选文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与主题影响,将之束之高阁避而不谈。无论是哪一种,都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的初衷。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或说意义与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2018-02-22

  • 浅谈儒家哲学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
    创作的思想境界,文质相谐等方面来阐述“中和”之美在书法中的积极作用。关键词:中庸 和谐 虚实 刚柔 文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思想活跃的学术气氛,流风所至,遍及四野。作为传统文化之一脉的书法艺术,也沐浴其中,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儒道二家。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本文侧重探讨书法中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儒家哲学中有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中庸”、“和谐”的强调。古人在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变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6期2018-01-27

  • 文质”应一律“兼美”吗
    何源在课文的“文质”方面,从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开始,历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把“文质兼美”作为唯一的选文标准。从学理上看,学习文质兼美的范文的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但要求课文一律文质兼美,只学习这样的范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一、单一的“文质兼美”选文标准对阅读能力发展的负面影响1.在文体阅读方面,制约了实用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从体式、样式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类,可以首

    语文建设 2018年10期2018-01-24

  • 《文心雕龙》文质观探微 ——以《原道》《征圣》《宗经》三篇为例
    元元《文心雕龙》文质观探微 ——以《原道》《征圣》《宗经》三篇为例秦元元1,2文与质一直是中国古代文论恒久的一对范畴,“体大而虑周”的文论巨典《文心雕龙》把文质统一作为用心为文的总体角度统筹全篇,《原道》《征圣》《宗经》作为总论的前三篇占据着重要地位,原道篇中的文与心、征圣篇中的情与辞、宗经篇中的体有六义都是文质关系问题薪火相传、桴鼓相应的细化传承,以论文的角度讲道——文——质三者之间是三位一体、循环往复的关系,为全书奠定了整个论文的基调。《文心雕龙》文与

    长江丛刊 2017年32期2017-11-24

  • 相由心生
    张逸珊古人常强调文质并重,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说得对,可听起来不免有些强迫的意味,好似老子对着小子说到:“你要时刻管着自个儿不要行为粗鲁!”因此,我认为要文质结合,实现自然的知行合一,必须要“相由心生”。古代的大家曾对“文”与“质”这个命题争论不休。儒家倡导文质并重,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孔子好“礼”,这“礼”与“文”有很大的联系,用现在的话说,都是人外在的“套路”。因此,道家来批判了,道家讲求“明哲保身”,讲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3期2017-05-15

  • 扬雄“文质说”及相关的文学观念与创作
    读视角。《太玄》文质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与文质说具体相关联的文学观念是怎样的,文质说是否可和扬雄具体的文学作品相互印证并从中找寻出文学观念和文学实践合一的取向,这都是饶有趣味的学术议题。一 《太玄》“文质说”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文学观念的内在统一性《太玄》衍《易》,赞辞的设置一阴一阳,一凶一吉,彰显出均衡性。这种均衡的思想落实到文学观念层面,是《文》首“文质班班”说提出的哲学基础,二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太玄·文首》曰:“阴敛其质,阳散其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4

  • 彬彬有礼:孔子文质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现实意义
    彬彬有礼:孔子文质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现实意义齐晓红(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710127)孔子文质思想核心观点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在其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当今重文轻质的社会现实,孔子文质思想更突显出积极的现实意义。孔子;文质;仁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9-29

  • 道器互补,文质合一 ——梧州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02)道器互补,文质合一 ——梧州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于洋1,姜丽2(1.2.梧州学院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广西梧州543002)[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以创新思维、文化价值、科学技术、美学、社会学、材料学、哲学等为载体,对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人文环境进行设计、塑造,以此创造出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是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应用性学科,主要涉及文化、经济、艺术、技术等维度,基于上述观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强调道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7-01

  • 浅说“文”与“质”
    派生出来的一整套文质理论构成了古代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读《礼记》可以清楚地看出,儒家的文质观是在《礼记》中首次被完整地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并基本定型的。谈到儒家的“文质”理论,人们首先联想到的自然是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的见解。“文质彬彬”见于《论语·雍也》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单从字面上去理解,人们可能很难对“文质彬彬”中的“文”和“质”这对概念作出确切的解释。但只要把这对概念放到先秦典籍,特别是《论语》全书中去综合

    博览群书 2015年1期2015-09-10

  • 皎然《诗式》文质论管窥
    究·皎然《诗式》文质论管窥陆双祖(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盛唐诗学高峰之后,皎然的《诗式》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对唐诗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总结了诗歌的内在规律,提出了新的诗学观点。皎然《诗式》提倡“中道”,主张文质自然统一,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文质思想。皎然的文质思想对近体诗学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开启了中唐晚唐诗学,对宋代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皎然 《诗式》 文质 自然唐以诗著,但唐人诗学著作却寥寥,皎然的《诗式》是唐人不多的几部诗学著作中之较著

    社科纵横 2015年11期2015-04-08

  • 早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论”文艺思想
    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①《论语·雍也》,程树德:《论语集释》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00页。孔子把“文质彬彬”作为衡量君子人格的基本判准,其“文质论”主要是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讲的。到了经学发达的汉代,儒家文质相副的理论则被进一步赋予社会政治和形而上学的意义。西汉初期流行的“文质论”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尚书大传》曰:“王者一质一文,据天地之道。”《礼三正记》曰:“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也。”②陈立:《白虎通疏证》卷八,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4-03

  • 复质与广大:《论语》和《诗经》的诗教思想
    《春秋》;诗教;文质《论语》涉及诗教的记载,有两章非常著名:一章是《八佾》篇的子夏问诗,一章是《阳货》篇的教伯鱼读《二南》。前者从《卫风》读出“绘事后素”,复质之教也;后者通过《二南》走出“正墙面而立”的逼窄,广大之教也。春秋之季,文胜蔽质,格局乃狭。故孔子诗教一如《春秋》教法,提倡由文返质、以质救文,如此方可重新打开文明空间,臻于广大。把这两条涉及诗教的《论语》章句放在一起阅读,对于今日教育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发意义,因为现代教育片面重视知识积累和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8

  • 创意造言——李翱文质思想略论
    较为深刻,尤其对文质问题有独到的思考。一李翱 (774—836),字习之,陇西成纪人,中唐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成员。李翱在早年孜孜于学儒,“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1],后拜古文运动领袖韩愈为师,“始从昌黎韩愈为文章,辞致浑厚,见推当时,故有司亦谥曰文。”[2]韩愈《送孟东野序》也提到:“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3]李翱在《祭吏部韩侍郎文》中也说:“视我无能,待予以友。讲文析道,为益之厚。”[4]由此可见他们二人之间亦师亦友的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3-18

  • 张说的“完美”文质理想
    张说的“完美”文质理想○陆双祖摘要:张说是唐代文学由初唐转入盛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张说主张文质半取,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文质思想融通综合,对盛唐诗歌的发展和盛唐文学审美理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关键词:张说完美文质观张说是继陈子昂之后,对盛唐诗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诗人。张说(667—730),字道济,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历仕四朝,主要生活于开元时期。张说的创作与成就昭示了初盛唐之际文学的精神和风貌,他的“完美”文质理想也代表了盛唐前期的诗

    现代语文 2015年31期2015-02-28

  • 翻译过程中的文质之争与直译之辩
    利斌翻译过程中的文质之争与直译之辩◎郭 畅1王利斌2在中国的翻译发展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其中最早的一次便是关于佛经的翻译,此次翻译高潮引发了后人有关文质之争的各种讨论。五四运动以后,人们又开始了对直译与意译的广泛讨论。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各家各派观点,从本质上分析文质之争与直译之辩的区别与联系。文质之争 直译 意译一、文派与质派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

    参花(下) 2014年9期2014-12-12

  • 中国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对当今译者的启示
    )中国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对当今译者的启示孟祥宇(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文质之争”经历了从东汉到北宋的漫长历史时期,在中国翻译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从重文重质,到文质融合,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时代需要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文质之争”启示当今译者重视源语和目的语,把握时代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方能做好翻译。文质之争 启示 语言 时代1.文质之争的起源文质概念最早见于孔子的论语。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文教资料 2014年4期2014-08-18

  • 佛经翻译中“文质之争”的中国诗学阐释
    9)佛经翻译中“文质之争”的中国诗学阐释华先发,华满元(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历史上佛经翻译活动中出现的“文质之争”就表象而言,是关于如何译经的方法论之争,但从实质来看却是中国古代诗学延伸至佛经翻译领域的表现,故其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诗学之特点,蕴含深邃的中国文学之道和伦理思想。阐释这两个特点有助于我们完整解读“文质之争”这一存在背后的存在。佛经翻译;“文质之争”;中国诗学;阐释在以往的佛经翻译理论讨论中,我国翻译界不少学者就“文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4-01

  • 从“文质兼美”到“合理虚构”①——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矛盾性
    01)一 关于“文质兼美”1.一以贯之的标准“文质兼美”是建国以来一贯坚持的选文标准,这从我国几个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选文规定可以得到充分证实: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课文应该是文质兼美的范文”,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0年修订稿)规定“课文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1期2013-08-15

  • “三代改制质文”的政治哲学意蕴——董仲舒文质论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效应
    学意蕴——董仲舒文质论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效应张树业(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文质之辩是儒家政治哲学中心议题之一。孔子明确以“与文”“尚质”之微妙方式探寻文质中和之道。董仲舒继承这一主题,并在政治哲学领域将之自觉展开,力倡“文德为贵”“任德不任刑”,为儒家文治、德政主张寻求天道观和经典论说的支持。在强调“质文两备”的前提下,更突出“先质后文”“承周文而反之质”的时代文化精神走向和政治变革要领。董子更进一步提出“三代改制质文”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4-12

  • 南朝文论中的文质观及其意义
    于或崇文或尚质的文质论,特别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很多篇章文质对举,文质并重是他所标榜的核心文学理念。可以说,文质兼备成为诸多南朝文论的关注焦点,进而言之,它也是南北文风融合的取法标准,而且昭示了汉唐文学发展的正确走向。一“文”和“质”作为相反的概念对举,其实并不始于文论领域,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被用来描述不同的对象,使用于非文论的其他领域。以文质评人,文质关乎个体品性。《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即一

    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2期2011-11-19

  • 佛经翻译中的文质之争与文质之和
    言学佛经翻译中的文质之争与文质之和文永超(四川外语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佛经翻译开创了中国翻译实践的第一次高潮,这个时期的译者提出了诸多含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译学概念,比如“文质”、“语趣”、“义理”。其中,文质说是一组核心概念,贯穿佛经翻译的始终,文派与质派就翻译风格和翻译方法展开了一场漫长的论战。合理科学地认识这对概念,对于了解佛经翻译史、了解中国传统译论都是大有裨益的。文章首先探讨了文派质派译论的来源,然后详细分析两派思想在佛经翻译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情”“采”关系新解
    读。情采;关系;文质;情性本体《文心雕龙》作为我国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探讨了很多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情采”篇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备受文论家的重视,2008年5月白建忠博士所发表的《〈文心雕龙·情采〉辨疑》一文[1],即为最新的研究成果,颇具启发性。但笔者认为此文在努力突破传统理念的同时,对一些关键问题的阐释并没有真正打破思维上的樊篱,这种试图突破而不能成功的现象形成了当下对“情采”篇的解读困境。基于此,本文将在尊重文本,细读原文的基础上回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接纳那个“笨小孩”: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越远。出镜父亲张文质:教育学者,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唇舌的授权》《保卫童年》《教育是慢的艺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等。说起养育孩子的秘诀,张文质在电话里大笑说:“爱她呀!”身为人父人母,爱孩子是天性,可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么去爱。对于张文质来说,爱孩子就是接纳她、支持她,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她沟通。张格嫣予,这个被称为“90后新锐作家”的女孩,在小学毕业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夜空中飞翔的精灵》,那一年她12岁;初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9年12期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