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冲突情境,提升应变能力

2014-12-01 20:03姚文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应变人际交往冲突

姚文连

〔关键词〕冲突;应变;人际交往

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七零后父亲,我对孩子的成长寄予了更多的期盼,尽管我自己很平凡,但是我非常希望孩子的将来因我现在的努力而改变。在应试教育氛围依然浓厚的今天,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知识水平都不成问题,而应变能力的普遍欠缺就成了制约他们未来发展的瓶颈所在。特别是那些经常由父母越俎代庖来解决各种问题的孩子,即使品学兼优,然而一旦远离父母的视线,他们常常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独自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着实令人担忧。正因如此,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三个真实的家庭教育小案例,总结蕴含其中的得失,以期共同提升孩子们的“危机”应对能力。

一、知错能改,勇于担当

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的培养,我家小孩非常活泼好动。有一次课间活动,他后面的一个同学不小心将文具盒弄掉在地上,还没有来得及捡起来,被他嬉闹的时候一脚给踩坏了,那个小朋友哭着报告给老师。中午放学的时候,班主任和我提起这件事,问我能不能买一个新的赔给那个小朋友。当着老师的面,孩子没有敢提出反对意见,但当我提出要用他自己的压岁钱来买的时候,他却略显不满地说:“那个文具盒本来就要坏了,现在却要赔个新的给他,我们不是吃亏了吗?”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非常喜欢自己的文具盒,别人也是一样。因为你有错在先,况且超市也不卖旧文具盒,因此我们只能买个新的赔给人家,自己犯下的错误自己要负责。”虽然他仍有一点不愿意,但还是很快就接受了这样的解决方案,也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

颇为戏剧性的是几天后的一个中午,由于他在放学之前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匆忙之中便忘了将放在桌上的文具盒收拾起来放进书包里,下午上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即将要坏的文具盒已经掉在地上被人彻底踩坏了。

下午放学的时候,他忐忑不安地告诉我:“可能就是那两个最调皮的同学踩坏了我的文具盒。我虽然非常生气,但也没敢告诉老师,因为住校生和半膳生每天中午都有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班主任已经不止一次地讲过放学前一定要收放好自己的东西。”

我严肃认真地对他说:“你既没有亲眼看见,也没有人告诉你,不能随便怀疑别人,冤枉别人和被人冤枉都是不好的,况且你自己也有一点责任。”他不无埋怨地说:“踩我文具盒的人也要负责任,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

我又趁热打铁地说:“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这次我就再帮你买一个新文具盒,但你一定要记住今天的教训,努力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他欣然应允。

虽然我认为他当时还不能完全领会“责任”二字的真正含义,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却让我清楚地感受到,责任意识早已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并且开始悄然生长。那天晚上,他的妈妈为了弄鱼肉给他吃,不小心被一根鱼刺卡到了喉咙,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自己也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所以他一边叫妈妈不要慌张,一边去拿自己的储钱罐,毫不犹豫地说要用二十元压岁钱带妈妈去附近的五官科医院,请医生帮助妈妈取出鱼刺。当妈妈问他为什么要花自己的压岁钱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是因为我才被鱼刺卡住的,所以就应该是我负责任。”发自内心的童言稚语,印证了他一点一滴的成长。

二、崇尚法理,胸怀宽广

去年五月份的一天,他的妈妈骑着电瓶车在去上班的路上,经过一辆加长的厢式水产货车时,不小心被另一辆突然出现的电瓶车撞倒在地,当时没感觉疼痛,就是脸上挫伤了一点皮,那个开电瓶车的人只说了一句对不起,就以赶着上班为由走了。而那位自知违章停车的驾驶员,看到我的爱人还坐在地上,不仅没去询问情况,反而迅速地倒车离开。当我接到电话赶去的时候,已经有好心人将我的爱人扶起来,有人说“应该打电话报警”,也有人说“幸亏有安全帽的保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的爱人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情况不算太坏,就是脸部肿得厉害,淤血至少要一个多月才能散开。

傍晚放学的时候孩子知道了这件事,义愤填膺地说:“如果让我看到那个坏蛋,一定要先给他一个正踹(他刚学的一个跆拳道动作),然后再让警察叔叔把他抓起来。”我借着这个教训,再次强调了“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出行安全”的重要性,一旦遭遇突发情况,一定不能惊慌失措,既要迅速做好力所能及的防护自救措施,防止二次伤害,也要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家人或打其他常用的救助电话,共同寻求应对危机的方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再次看到了那辆货车,当时有好多种破坏的念头在我的脑海中倏然而过。

孩子说:“真想对那辆车搞一点小破坏,或者在车的每一块玻璃上都写上‘大坏蛋三个大字。”

我郑重其事地说:“那个驾驶员违章停车又见伤不救,当然应该受到批评和惩罚,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损害他人财物,做有悖法理的事情,否则警察要抓的人就会包括我们,维权一定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争吵和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何况我们自己也有车速较快、预判不足的失误。”后来我们再次看到那辆车的时候,理性已经超越了愤怒,唤醒了我们对交通安全的更大关注。

在这个多元化和快节奏的时代,人际关系比以往更加复杂,许多观念和方法很难再用简单的是非对错来评价。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冲突或摩擦,我们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但绝不能任凭一时意气畸变成阴暗报复的心理,而应该坚守在道德与法律规范约束下解决问题的信念,先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适度宣泄自己的情绪,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做正直诚实的人,做光明磊落的事,促进孩子运用理性思维方式,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三、交流碰撞,主动成长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家小孩十七个月就去亲子园了,那儿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小朋友都比他大,刚开始我们一直教育他要多交朋友,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一定要立即报告老师,不能抢别人东西,更不能和别人打架等等。正因如此,他才会不止一次地向我讲述自己被人“欺负”的小故事。刚开始我们还能笑而置之,久而久之也开始怀疑我们的家教观念。

当我和同事们交流这种情况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不勇敢、不自信,很难适应将来的激烈竞争。刚开始我并不认同他们的观点,真正让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观念的是孩子大班下学期发生的一件事。

那一次他在幼儿园玩滑梯,一个中班的小朋友莫名其妙地从滑梯上向他吐了口水,当他独自去找那个小朋友“理论”时,却被推倒在地。他哭着告诉我事情的经过,刚开始我没有批评他的打算,只是说那个小朋友不讲文明。但当我看到那个比他还矮的小孩和他的奶奶毫无歉意地离开时,我就冲动地发起了脾气:“你个子比人高,年龄比人大,怎么会被他推倒在地,你怎么这么没用啊!”

他除了委屈地大哭,还带着一脸的疑惑和惊愕。当我冷静下来回想这件事情,才发现孩子其实并无过错,因为一直以来他所接受的就是“忍让式”的教育。晚上和他一起写成长日记的时候,我先表达了我的歉意,并逐步开始向他传达“既要努力与人为善,也要尽量不让别人欺负自己”的新人际交往原则。

没想到这样的改变后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一次他把别人脖子抓破的事件。那天中午放学接他的时候,我是先从他的一个同学那里知道这件事之后,他才气愤地告诉我事情的经过。原来,那个同学找不到自己的铅笔刨,又不知道他也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下课时就去跟他要,要不到就开始抢,还找了一个人帮忙,他实在没有办法才去抓他的。我首先批评他不应该和同学打架,然后又打电话向班主任确认了他所描述的事情经过,我突然感到有些惶恐不安,在批评他“不计后果”的鲁莽和肯定他“男子汉式”的勇敢之间的选择和思量,让我进退两难。

在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和他讨论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起初他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勇敢地保护自己的东西,本身并没有错,但你不能够抓同学的脖子,即使只是破了一点皮,人家的父母也肯定会非常气愤和心疼,换作是我也会感同身受。”他这才认为自己确实也有一点错。我又顺水推舟地对他说:“如果你能提前告诉那个同学,你也买了一个相同款式的文具,或者在他找不到的时候和他一起寻找,都可以避免这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何乐而不为呢!”他最终领会了其中的道理,第二天便主动跟那个小孩和他的妈妈认了错,很快他又多了一个“不打不相识”的好朋友。

在孩子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同学之间的磕磕绊绊在所难免,没有碰撞交流,就不会有真正的成长。孩子终将要有自己的独立生活,一味地代替孩子化解矛盾,不仅会延缓孩子主动发展的步伐,甚至还容易使其形成意气用事、不负责任的坏毛病,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这一点来看,知错能改比不犯错误更加难能可贵。

童年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社会风气亟待扭转净化的今天,求真向善尚美更应该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不管遇到怎样的纷争和矛盾,我们都不能在有心或无意之间向孩子们传达损人利己、睚眦必报等种种恶念。因为恶的种子一旦在孩子的心中萌芽,就很难再被彻底除掉,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重则会在将来某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开出罪恶之花。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无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都受到父母为人处世方式的熏陶影响。无论是教育的指导思想,还是日常的行为方式,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地施加积极正确的影响,不能言行不一,让孩子无所适从,进而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没有人生来就是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适用。面对那些不期而遇的冲突情境,家长一定要率先垂范,切忌惊慌失措,要善于引导孩子冷静理智地分析应对,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实践去检验和修正自己的价值观,摒弃那些似是而非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孩子早日建构自主应对危机的方法策略,最终提升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孩子的主动成长和终生发展加油助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中学,盐城,224300)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应变人际交往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温度修正试验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形状记忆合金相间间隔棒减振性能研究
宁东矿区新第三系红层软岩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