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膳食主义发展趋势与我国农业发展新思路

2014-12-01 14:21刘文颜贤仔
老区建设 2014年20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

刘文 颜贤仔

提 要现代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借鉴国外本土膳食主义理念,结合国情判断本土膳食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提出一条可以达到“食品安全”与“农业安全”共赢的农业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本土膳食主义;食品安全;农业本土化

作者简介刘文1974—?雪,女,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发展;颜贤仔(1969—),男,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贮存与加工,食品安全管理。(江西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GL0812)、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YJ17)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1YJA790088)

一、本土膳食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本土膳食主义”( Locavore)于2005年的世界环境日由 Jessica Prentice首次提出,随即引起广泛讨论与实践。当年,旧金山就出现了一个“本土膳食主义”组织(Locavores),自我规定只从居住城市方圆100英里以内获取食物,以减少食品运输增加的环境污染,同时确保食物的来源。2007年,“Locavore”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美国的词典中,指的是吃新鲜的本地产品的倾向;土食者,本土膳食主义者。此后,在美国的索诺玛、加利福尼亚、纽约等多地开始掀起本土膳食风并蔓延至加拿大。

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本土膳食主义”这种专门的提法,但类似的实践有很多,比如,城市居民在社区利用闲置土地或到农村租地通过自己种养以自给自足农产品,城市居民到农贸市场、蔬菜大棚、养殖场购买本地农民种养的农产品,本地居民购买本地企业加工的食品,餐饮企业购买本地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供应给食客,通过设施农业种养其它地方的农产品品种供应本地市场,本地人在本地收购本地生产的农产品到外地开餐馆供应原籍人士,等等。

总体看来国内外实践还比较多,但学术界的专门研究很少,只是探讨了这种模式的影响作用,当然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归结起来,其积极的一面体现在:新鲜营养安全健康,减少生产和物流带来的环境污染,缓解农产品物流顽症,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塑造和强化地方品牌,传承农耕文化,保障种业安全,等等,这些都契合了小城镇发展思路(Catherine Tumber,2009)和绿色经济发展要求(Kathy Rudy,2012);消极的一面就是可能造成营养的不均衡,期望的环境效益未必能够达到(Vasile Stanescu,2010),模式选择不当还可能造成土地细碎化降低土地生产力,扭曲农产品贸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等等。

二、本土膳食主义发展的原因分析

本土膳食主义之所以会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保护,二是食品安全。

(一)环境保护

推行本土膳食主义有助于减少农产品运输环节的损耗和污染。英国的提姆·郎(Tim Lang)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概念(Paxton?熏 1994)。所谓的食物里程就是指农产品从农场到食品加工厂,从食品加工厂到物流仓库,从物流仓库到批发商,再从批发商到零售超市的物理距离的总和,即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总里程,它包含了农产品供应链整个周期的实际距离。一般来说,食物里程越长,也就意味着消耗的能源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如果能够缩短食物里程,就意味着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

(二)食品安全

推行本土膳食主义有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本土膳食能保证食品的新鲜营养健康。农产品是有生命的有机物,很多农产品易腐烂变质,随着性质和状态的变化其使用价值也丧失了。为了减少耗损,很多农产品还未成熟就被采摘,经过长途运输待运抵消费地后其口感和营养已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本土膳食的安全可信度更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然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越来越关心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相关安全知识也在不断增加。伴随本土膳食的推行,由于近距离原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容易收集,本地农业生产全过程都可以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只要政府监管到位,公众信任度自然就高,食品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三、本土膳食主义的发展趋势判断

本土膳食主义的提出至今虽然不到10年的时间,但蔓延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蔓延范围也将越来越广,理由有三:

(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最近几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现以及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使得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3年1月中旬欧洲“马肉风波”再次让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人又深陷转基因食品之争,食品质量安全再掀波澜。本土膳食主义的发展和普及正好有利于解决食品质量方面的安全问题。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食品安全有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之分:数量安全可以通过增加农产品种养面积、提高劳动生产率、寻找替代品等方式解决;质量安全问题更为复杂。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1.市场本身失灵。Ccaswell and M0jduszka(2001)、周应恒、霍丽釧等(2003)、周德翼(2004)、David L. Ortega(2011)等认为食品市场自身存在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先天缺陷,由此引起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消费者的“逆向选择”,最终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2.需求方面,消费者缺乏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Williamson1992、 Zwart & Mollenkop?穴2000?雪、 徐晓新(2002)、周洁红(2005)等调查研究表明,消费者自身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知识的缺乏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3.供给方面,食品原料、生产和加工存在安全隐患。Hennessy?穴2001?雪、 Weaver 和Hudson?穴2001、Vetter2002?雪、张辉2009?雪、王廷丽(2010)等研究认为,食品安全涉及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整个食品供给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具体体现在: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工艺落后,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等)的乱用滥用,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性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侯守礼等,2004)。

4.政府现有措施失灵。体现在:食品安全政策不完善,多头监管体制不健全,管理很难适应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要求,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检验检测机制和质量标准体系。

依据本土膳食主义的原理,由于本土生产本土加工、距离近的原因,供需双方的信息相对较对称和完备,市场失灵和供应方面的隐患可以大大降低,在此基础上,只要消费者不断充实相关知识同时政府加强全过程监管,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终将解决。

(三)本土膳食主义推行的积极意义

本土膳食主义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之外,还有诸多好处:

1.缓解农产品物流顽症。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储运过程中要求有配套的硬件设施,包括专门设立的仓库、输送设备、专用码头、专用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等;为使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还需采取低温、防潮、烘干、防虫害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此外,农产品在跨区运输销售过程中还受到各个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干扰,由此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飙升,这必将影响农产品的最终销售,为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最后就将负担转嫁给农产品生产者,从而造成“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现象频出。本土膳食主义的推行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这些方面的成本费用,将之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2.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塑造维护地方品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很多地方的农业GDP比重在逐年减少,本地消费的农产品外部依存度越来越高,一旦出现比如自然灾害造成交通中断或者政府间关系交恶的情况,势必影响当地民众的基本生活。这一类地区应当顺应本土膳食主义的发展趋势,利用一切可耕种土地大力发展本地农业,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土地利用率,尽力维护“地理标志”品牌。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会接受本土膳食理念,继而倒逼生产者顺应潮流回归本土化;另一方面,本土膳食主义契合了当前小城镇发展思路(Catherine Tumber,2009)和绿色经济发展要求(Kathy Rudy,2012),必将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推广。因此可以判定:本土膳食主义今后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普及。

四、本土膳食主义发展趋势下我国农业发展新思路

本土膳食主义的发展意味着消费者需求发生改变,需求决定供给,农业发展应顺应本土膳食主义的发展趋势,在有条件的地方回归本土化,遵循传统农业的思路,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农业设施化、科技化、产业化、现代化,最终实现食品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双赢”。当然,要推行农业本土化阻力非常之大,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受政绩考核体系影响,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力推加速工业化,农业本土生产易被忽略。(2)近年来产生的很多农业本土化模式,如开心农场、农场主超市等,都是从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却又区别于传统农业,是以可持续型农业构建健康的食品生产和流通体系,核心理念是重建人与人的信任网络。然而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让这种信任网络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
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浅析食品安全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