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灌注利多卡因、甲泼尼龙配合习服疗法治疗老年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

2014-12-03 08:34磨宾宇孙文忠冯海燕李纪辉朱汉平韦富贵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习服混合液鼓室

磨宾宇 韦 韬 孙文忠 冯海燕 李纪辉 朱汉平 韦富贵

(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西 柳州 545006)

主观性耳鸣(ST)是指人耳内或颅内主观感觉到客观不存在的声音的一种现象,国外报道老年人的发病率17.8%~35.0%,其中影响到睡眠等日常生活的占3.5%〔1〕。目前主要疗法为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及鼓室注射等)、掩蔽疗法和习服疗法(TRT)等。TRT虽已获得国内外多数学者的肯定〔2,3〕,但是起效慢,老年患者容易缺乏治疗的信心而中断治疗。本研究运用鼓室灌注利多卡因、甲泼尼龙混合液配合TRT治疗,疗效较满意,现与同期的卡马西平治疗配合TRT治疗组进行对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年龄>60岁,病史>12月,经耳科临床检查、听力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ST的患者56例(62耳)。排除标准:①各种外耳、中耳疾病及咽鼓管功能不良者;②蜗后病变者;③合并有内科疾病未控制、表达能力差、患有精神障碍者;④不能定期随访者。将鼓室注射的风险告知后,结合患者的选择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38耳)鼓室灌利多卡因、甲泼尼龙混合液配合TRT治疗,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63~78(平均69)岁;耳鸣时间13~26个月;合并有神经性耳聋的23例(25耳);佩戴助听器3例。对照组22例(24耳)口服卡马西平配合TRT治疗,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61~82(平均71)岁;耳鸣时间12~28个月;合并有神经性耳聋的14例(17耳);佩戴助听器1例。所有患者耳鸣病因均无法明确,有全身性疾病者43例,最常见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高脂血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两组病例年龄及耳鸣时间、耳鸣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的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75%酒精消毒外耳道,2%的利多卡因浸泡外耳道5 min。用2%利多卡因1 ml+甲泼尼松龙琥珀酸注射液(辉瑞制药40 mg/ml)1 ml配置成混合液备用,然后在耳内镜直视下,用7号长针在鼓膜后象限穿刺后缓慢注入备用的混合液0.5~0.7 ml。注射后,头偏向对侧 45°,后仰 45°,尽量避免吞咽动作,保持该姿势30 min(使药物充分与圆窗龛接触),鼓室穿刺后外耳常规禁进水1 w。第1周每3 d灌注1次,第2周起每周灌注1次,连续3次,共4 w。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6 mg,3次/d,共4 w。

表1 两组患者病程及耳鸣严重程度分布(s)

表1 两组患者病程及耳鸣严重程度分布(s)

耳鸣严重程度等级(n,组别 n(耳)年龄(岁)病程(个月)耳)1级2级3级4级5级治疗组 38(34)64.5±3.8 18.4±11.4 0 13 17 7 2观察组 24(22)65.9±5.2 19.6±10.2 0 8 11 4 1

所有患者均接受TRT〔4〕,主要有:①心理咨询:包括耳鸣的病理生理知识、转移注意力、松弛训练、心理咨询和疏导等,给患者树立能够与耳鸣“和平共处”的信心和观念。②噪声治疗:初期采用低强度宽带噪声掩蔽耳鸣,音量以刚刚听到为准,不全部掩蔽耳鸣。每天听6次以上,每次20 min,坚持1个月后根据后效抑制效应调整后续的间隔时间,安静环境及入睡前听小音量的自然环境背景音乐,入睡后停止。TRT疗程6个月以上,有效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降低治疗强度;无效者持续复诊,在医师的指导下坚持治疗。

所有患者均同时口服银杏叶片(金纳多40 mg,3次/d)和甲钴胺片(0.5 mg,3次/d),疗程4 w。

1.3 疗效判定标准〔5〕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个月分别填耳鸣残疾量化表(THI)中文版〔6〕,其分为5级:1级(轻微的,0~16分);2级(轻度的,18~36分);3级(中度的,38~56分);4级(重度的,58~76分);5级(灾难性的,78~100分)。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分数相比来评估疗效,治愈:THI得分降到1级;显效:THI得分下降≥1个级别;无效:THI得分<1个级别或增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病例均完成12个月随访,THI表结果。见表2。所有患者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可见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P<0.01,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Jastreboff等〔7〕认为长期严重耳鸣的形成不仅与听觉中枢有关,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也参与了耳鸣厌烦情绪的产生,他们提出的TRT治疗,其主要机制是通过不全掩蔽、松弛训练、转移注意力和心理咨询等长期TRT训练使患者的神经系统重新整合,以降低中枢敏感性,增加中枢抑制及滤过功能,打破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链,最终达到与耳鸣“和平共处”的治疗效果。这一生理疗法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耳鸣治疗,文献报道有效率高达83% ~95% ,而且远期效果明显〔2,3,7〕,是目前疗效最为肯定的方法。

但是在临床的工作中,TRT在老年慢性ST患者的运用中常常面临以下问题:①老年患者耳鸣症状的激发和影响因素极多,其特点是耳鸣的严重程度与耳鸣的响度及听力损失程度无关,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8〕。要求诊治的耳科医师同时具备心理学知识、沟通疏导技巧及充足的治疗时间,在国外,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心理医师完成,而且按时间收费。相比之下,目前国内的医疗环境让耳鼻喉科医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心理疏导的时间及效果往往成了TRT的一个瓶颈;②TRT通常要求患者坚持1~2年的长期训练,文献报道最早也要3个月才开始起效,多数患者6个月才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且需要坚持18个月加以巩固。老年慢性ST患者多数存在“耳鸣是不能治愈的”、“没有特效的疗法”、“会反复的发作”等旧观念,心理负担重,对耳鸣的治疗缺乏信心。③国外施行的TRT不提倡用任何药物,而在中国,“以药治病”的观点根深蒂固,作为非药物、纯生理的TRT就很难被老年患者们所接受。结合以上分析,本研究设想了鼓室给药配合TRT的“中国特色”疗法,通过药物的短期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接受并坚持后续的TRT。

利多卡因能抑制Na+通道,阻滞传入冲动,从而削减或消除耳蜗及前庭的病理刺激,同时改善耳蜗前庭动脉等内耳供血动脉的血流灌注,使耳鸣和眩晕症状减轻或消失。其起效快、持续时间短,一般30 min后即能减轻耳鸣症状,静脉注射可维持24~48 h〔9〕。但有阻滞心脏传导等副作用,国内有静脉注射此药后患者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停止而死亡的报道,现已不提倡老年患者门诊静脉注射该药〔3〕。类固醇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改变电极性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其对缓解耳鸣及改善听力有明确效果,常用的有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曲安奈德等等。但一般需要中等以上剂量效果才明显,全身或长期使用后将产生诸多的副作用。国外文献〔10〕报道经鼓室给药、静脉推注、静脉滴注3种方法给药后,鼓室给药组外淋巴的甲泼尼龙浓度是静脉推注组的126倍、静脉滴注组的33倍,而且鼓室给药方式药物持续作用的时间更长。因此,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倾向于鼓室灌注给药治疗耳鸣及耳聋,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结合文献经验,本研究选用利多卡因、甲泼尼龙混合液鼓室灌注,22例(57.9%)患者在第1次给药后30 min即自觉耳鸣缓解,18例(47.4%)维持超过72 h。早期2例在冬季治疗的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眩晕、恶心等轻微不适症状,考虑为前庭神经受刺激所致,后常规在鼓室灌注前将药液加温至37~40℃后无类似现象再发。15例(39.5%)出现一过性听力下降、口唇麻木及咽部异物感,症状均较轻,30~60 min后自行缓解,未特殊处理。在随访中无鼓室内感染、鼓膜针孔不愈合等并发症。当然,老年患者中圆窗膜纤维化和骨化的程度会增加,导致使圆窗膜的半渗透性下降,可能会影响鼓室灌注的效果,但相对于静脉或全身用药,鼓室给药途径无疑药物作用更直接、持续时间更长、不良反应更少。传统的扩管药物如银杏叶片,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均认为有减轻耳鸣的作用,但对老年慢性ST患者往往效果不明显。

对照组中12个月的有效率仅为54.17%,与单纯TRT起效慢,患者信心及依从性不高,不愿配合医生严格、完整、长期的进行习服训练有关。而通过配合利多卡因、甲果相仿。虽然本研究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但通过疗效的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鼓室灌注利多卡因、甲泼尼龙混合液配合TRT的综合治疗法能较快缓解耳鸣症状,增强患者的信心及依从性,有效消除影响老年慢性ST患者的部分不利因素,而且不良反应少,在临床工作中比单纯TRT效果更明显。

1 Nondahl DM,Cruickshanks KJ,Huang GH,et al.Tinnitu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the Beaver Dam offspring study〔J〕.Int J Audiol,2011;50(5):313-20.

2 杨海弟,郑亿庆,张志钢,等.主观性耳鸣的掩蔽及习服疗法效果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0):442-6.

3 Bauer CA,Brozoski TJ.Effect of 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 on the loudness and annoyance of tinnitus:a controlled trial〔J〕.Ear Hear,2011;32(2):145-55.

4 殷善开,罗慧敏.耳鸣习服治疗〔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6):371-5.

5 赖 丹,黎万荣,黄毅岚,等.助听器改善老年聋耳鸣症状的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1233-4.

6 石秋兰,卜行宽,王俊国,等.耳鸣致残量表中文版的研译与临床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7(5):476-9.

7 Jastreboff PJ,Jastreboff MM.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 as a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tinnitus and hyperacusis patients〔J〕.Am Acad Audio,2000;11:162-7.

8 刘 志,崔鹏程,高鹏飞,等.197例老年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3):299-302.

9 Kallio H,Niskanen ML,Havia M,et al.I.V.ropivacaine compared with lidoca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tinnitus〔J〕.Br J Anaesth,2008;101(2):261-5.

10 Bird PA,Begg EJ,Zhang M,et al.Intratympanic versus intravenous delivery of methylprednisolone to cochlear perilymph〔J〕.Otol Neurotol,2007;28(8):1124-30.

11 余万东,戴艳红,崔昕燕,等.两种激素鼓室内灌注治疗主观性耳鸣的近期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9):871-7.

猜你喜欢
习服混合液鼓室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高原脱习服研究现状
噪声习服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月季生态培育方法新尝试
基层热室建立及热室中主动被动热习服训练效果评估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