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2014-12-03 08:11刘劲松李丽萍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北仙桃43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苦参复方直肠癌

刘劲松 李丽萍 刘 俊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北 仙桃 433000)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发病人群趋于老龄化〔1〕。患者饮食多油脂,缺乏膳食纤维,易形成也不饱和胆固醇,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在肠道内累积,导致结直肠癌〔2〕。此外,遗传因素、息肉、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对该病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接收诊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经内镜检查活检后由病理学确诊。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3~70〔平均(48.5±3.4)〕岁;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5~73〔平均(56.7±2.8)〕岁。其中直肠癌44例,结肠癌46例;病理学划分高分化腺癌28例,中分化30例,低分化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无显著差异,心、肝肾功能均正常(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1231)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给予150 mg/m2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37)、亚叶酸钙(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390)200 mg/m2静脉滴注2 h。追加氟尿嘧啶(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689)400 mg/m2,静脉滴注2 d。对照组单纯采用上述化疗方案。两组均连续治疗2~3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按照WTO疗效评定标准〔3〕,疼痛完全缓解(CR);疼痛显著缓解、睡眠正常(PR);疼痛稍微缓解,但仍伴有阵痛(MR);无明显变化(NR);稳定(SD),进展(PD),有效(RR)=CR+PR;总有效率=(CR+PR)/(CR+PR+SD+PD)×100%;总改善率=(PD+SD)/总数×100%。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肢体麻木、乏力、口手周异常等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程度分无、轻、中、重4个等级。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结直肠癌患者肘部5 ml静脉血,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VEGF水平〔4〕,试剂盒购于上海沪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或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CR 17例,PR 20例,总有效率为82.22%(37/45)。对照组CR 5例,PR 15例,总有效率为44.44%(20/45),观察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χ2=30.73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例(8.89%)和 13例(28.89%)(P<0.01,χ2=13.053)。

2.2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神经、血液系统毒性1例,乏力、低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8例,神经、血液系统毒性2例,乏力、低热3例,不良反应率为28.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

2.3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 VEGF水平比较 治疗后5、30 d,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5、30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s,pg/ml,n=45)

表1 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s,pg/ml,n=45)

与治疗前比较:1)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5 d 治疗后30 d对照组 327.4±38.4 294.7±35.11) 267.8±34.21)观察组 319.2±32.5 192.8±30.41) 173.2±31.71)t值 1.093 14.721 13.609 P 值 >0.05 <0.01 <0.01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死亡率较高,临床越来越重视〔5〕。相关研究发现,60%的患者病发于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6〕。肿瘤发于黏膜下层且无淋巴转移,为早期结直肠癌,进展期直肠癌为肿瘤已累及到肠壁基层,一般分为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多数结直肠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通常不易被察觉,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手术治疗后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较大,术后死亡率高。

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时多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神经系统及血液毒性及骨髓抑制〔7〕。研究证明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癌症等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具有抗癌活性的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刺激免疫系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缓解结直肠癌患者的疼痛感以及对体重等的影响,可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主要成分苦参中含有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凋亡,改变其细胞周期分布,有效遏制肿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细胞增殖〔8〕。本研究认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

VEGF早期亦称作血管通透因子,是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体〔9〕,血清 VEGF 水平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10〕。田雅军等〔11〕认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高表达,并认为VEGF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分期及复发的参考指标。本研究认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

1 房修椢,张可帅.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肿瘤药学,2012;8(2):4.

2 杨 宏,李 慧,张 英,等.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3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67-8.

3 孙丽群.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3;33(1):53-4.

4 孙丽群,王品发.肝复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6):10-1.

5 高 卫,李红宇,党 琦.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41):85-6.

6 崔寒尽,何浩宇,林 源.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J〕.肿瘤药学,2011;1(1):72-7.

7 李学恩.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1):144-5.

8 贺立新.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肿瘤药学,2011;1(3):212-5.

9 张志超,韩 刚,孙亚欣,等.血清VEGF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0):1340-1.

10 陈 琳,侯 梅,吴 琦,等.结直肠癌组织P53、TopoⅡ、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47-8.

11 田雅军,王立君,赵 鹏,等.结直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6-7,50.

猜你喜欢
苦参复方直肠癌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大剂苦参治不寐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复方肝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