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风险评估及相关性

2014-12-03 08:11李玉明石河子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新疆石河子832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性骨折年龄组髋部

陆 宁 李玉明 张 苇 (石河子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是导致老年人丧失自理能力的主要原因〔1〕。骨折风险的判断主要依据骨密度(BMD)。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它依据不同国家骨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预测个体未来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折(脊柱、前臂和肱骨近端)和髋部骨折(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的概率值,它通过结合7个临床风险因子和具备或者不具备股骨颈骨密度值共同进行预测〔2〕。FRAX具有很高的预测骨折的能力,因为它基于一系列的meta分析〔3,4〕,其原始数据来自于全世界9个队列的研究结果,包括北美洲、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并且验证了具有相似地理分布11个独立的队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年。中国大样本FRAX调查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石河子地区264例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使用FRAX评估工具,计算出患者未来10年发生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的概率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脆性骨折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264例。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对本调查知情同意并配合调查;研究得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同意;②年龄≥60岁;③在石河子地区居住≥10年;④所有老年患者均有因摔倒或其他非暴力骨折病史,有明确骨折时间及部位,且均经本院放射科摄X线片证实,经管医生诊断并且未经过骨质疏松的正规治疗。排除标准:①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②神志不清,智力障碍,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发出问卷285份,收回2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6%。60岁及以上骨折老年人264例,其中男性100例,平均年龄(73.1±7.8)岁,女性164例,平均年龄(70.7±6.5)岁;已婚179例,非在婚85例;文盲102例,小学104例,初中39例,高中及以上19例;月收入<1 500元85例,≥1 500元165例,无收入14例;有医疗保障252例,无医疗保障12例;髋部骨折135例,脊柱压缩性骨折46例,前臂骨折23例,肱骨近端骨折10例,其他部位骨折50例。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①WHO推荐的FRAX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在FRAX测评工具中,可以依据体质指数(BMI)或股骨颈BMD结合骨折风险因子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本地区目前还没有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设备进行(BMD)测量,故依据BMI进行评估。该工具用“是”或“否”进行结果判定。该工具需要录入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及7个风险因子(是否有既往低能量骨折史、是否父母有髋部骨折史、是否目前依然吸烟、是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否有风湿性关节炎、是否有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因素和是否每日饮酒超过3个单位),就可以计算出该患者体质指数和未来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骨折和髋部骨折的概率值。具体操作:登陆互联网站(http://www.shef.ac.uk/FRAX/index.htm)在语言栏中选择“Chinese Simplified”,随后点击中文界面的测评系统,选择亚洲-中国-中国,出现中文界面的FRAX测评工具。② 自设问卷部分:此部分问卷是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而成。Cronbach为0.74,CVI为0.93。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状况、医疗保险、骨折部位、风险因子等。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合格后方可入院调查。在调查现场,调查员一对一询问调查。调查完毕,随机抽取5%的问卷检查,发现错误和遗漏项目及时补充更正。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用 ,对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和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构成 两所医院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264例,从构成比看70~74岁骨折老年人最高达31.1%,其次为65~69岁(21.9%),75~79岁(18.2%),60~64岁(15.9%),80~84岁(8.7%),85岁骨折人数最少为4.2%。

2.2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比较 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组老年人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分别为(6.1±2.1)、(7.5±2.4)、(5.6±2.3)、(4.8±3.3)、(5.2±3.0)、(3.5±1.8),6 个年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F值8.605,P<0.01),其中,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以65~69岁最高,各年龄组髋部骨折概率值分别为(1.8±0.9)、(2.8±1.2)、(2.9±1.8)、(3.0±2.8)、(3.2±2.0)、(2.2±0.9),髋部以80~84岁最高,各组间差异显著(F值29.504,P=0.000)。

2.3 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比较 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比较来看,女性均大于男性(P<0.05);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概率值比较可以看出,70~74岁和80~84岁的女性大于男性(P<0.05),见表1。

表1 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骨质疏松性骨折各项指标比较(n=264,s)

表1 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骨质疏松性骨折各项指标比较(n=264,s)

年龄组(岁)n 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t值 P值10年髋部骨折概率值t值 P值60~64男性 14 5.0±1.6 -2.659 <0.05 1.6±0.7 -0.922 >0.05女性 28 6.0±2.1 1.7±0.9 65~69男性 13 5.3±1.6 -4.377 <0.05 2.4±0.9 -1.331 >0.05女性 45 7.8±2.2 2.8±1.2 70~74男性 35 3.5±1.9 -6.927 <0.05 1.9±1.5 -3.012 <0.05女性 47 6.6±1.8 3.0±1.8 75~79男性 19 3.0±1.1 -3.290 <0.05 2.1±1.0 -1.663 >0.05女性 29 5.1±3.8 2.5±3.5 80~84男性 11 2.5±0.7 -8.951 <0.05 1.7±0.7 -5.262 <0.05女性 12 7.6±1.8 4.5±1.7≥85男性 8 2.6±0.6 -5.326 <0.05 1.8±0.4 -2.823 >0.05女性 3 6.0±1.6 3.4±1.0

2.4 风险因子及体质指数(BMI)与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的相关性 60~64岁、70~74岁年龄组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与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58和0.308,P<0.01,两者存在着正相关,70~74岁年龄组体质指数与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的相关系数是-0.385,P<0.01,两者存在着负相关,≥85岁组体质指数与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的相关系数是0.634,P<0.05,两者存在着正相关,见表2。

2.5 风险因子及BMI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的相关性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年龄组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存在正相关;65~69岁、70~74岁、75~79岁年龄组BMI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存在负相关,见表3。

表2 风险因子及BMI与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的相关性

表3 风险因子及BMI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的相关性

3 讨论

FRAX工具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还未见大样本、多地区的研究数据资料和干预阈值指导临床。FRAX评估工具与其他工具相比,优势明显,它无须特殊设配,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运行费用低,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且在无骨密度检测设备的地区进行骨折风险评估更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本研究证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发生骨折的概率是不同的,与Tsang等〔5〕研究的结果:FRAX预测的香港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髋部骨折概率值(包括股骨颈BMD)相比,每组年龄段的概率值偏低,可能原因为香港的FRAX评估工具的构建结合了本地区的骨折发生率,人口死亡率等流行病学资料和具备个体的骨密度值有关〔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所有老年人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比较,女性均大于男性,与Leslie等〔6〕研究的结果:加拿大和美国白人FRAX工具预测50岁以老年人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概率值(包括BMD)(10.9±7.3、2.8±4.4加拿大)、(12.2±7.3、3.1±4.7 美国白人)相比较,主要部位概率值(5.8±2.7)和髋部骨折概率值(2.7±1.8)都偏低,这可能与年龄、种族、生活习惯及流行病学资料不同、本地区样本都为骨折病人有关。

分年龄阶段分析发现,比较同一年龄组髋部骨折概率值,70~74岁和80~84岁的女性大于男性(P<0.05),其原因可能与女性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此时出现快速的以松质骨为主的骨量丢失,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而男性性激素改变无明显的阶梯性,骨量丢失呈现出缓慢过程〔7,8〕。

本研究中,60~93岁所有老年人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与平均风险因子个数存在正相关;分年龄段分析发现60~64岁、70~74岁年龄组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与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存在正相关,而其余年龄组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是60~64岁的骨折患者,虽然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为1.8个,但因其较其他组年轻,活动量较大,对自身保护不够,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这与曲波〔9〕等研究相似。70~74岁年龄组骨折人数最多,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为2.5个,可能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视力下降、触觉敏感性下降、或患有多种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平衡能力差等,容易跌倒,造成骨折有关。而≥85岁组体质指数与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显示正相关,表明8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其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是逐渐升高的,这与以往研究认为低体重指数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不一致的〔10〕。这可能与本研究中85岁高龄老人样本量较少只有11例,影响其骨折的因素较多有关。

本文发现60~93岁所有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与平均风险因子个数的存在正相关;与BMI存在负相关。进一步分年龄段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性老化和多种慢性病,感官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如视力障碍、步态不稳、平衡能力差对身体的姿势控制力减弱,易发生意外摔伤造成髋部骨折,而80~84岁、≥85岁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的原因与样本量不足有关。65~69岁、70~74岁、75~79岁年龄组BMI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值存在负相关,可能的原因是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与骨所承受的机械负荷有关,BMI高使骨组织所承受的机械负荷增加,减少骨吸收刺激骨形成。有研究表明当BMI低于20 kg/m2时,骨折危险性明显上升;而当体质指数高于20 kg/m2时,体重对骨折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但低体质指数带来的骨折风险明显高于高体质指数的抗骨折作用。瘦小者的骨折风险很大程度上与骨密度低相关〔11〕。

本研究中存在着样本量不足,代表性不够等问题,研究结果能否为本地区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阈值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值得考虑。今后的研究在于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代表性。

1 Melton LJ 3rd.Adverse outcomes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J Bone Miner Res,2003;18:1139-41.

2 Kanis JA,Johnell O,Oden A,et al.FRAX and the assessment of fracture probability in men and women from the UK〔J〕.Osteoporos Int,2008;19(4):385-97.

3 Kanis JA,Borgstrom F,De Laet C,et al.Assessment of fracture risk〔J〕.Osteoporos Int,2005;16:581-9.

4 Kanis JA,Oden A,Johnell O,et al.The use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en-hances the performance of BMD in the prediction of hip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men and women〔J〕.Osteoporos Int,2007;18:1033-46.

5 Tsang SWY,Kung AWC,Kanis JAH,et al.Ten-year fracture probability in Hong Kong Southern Chinese according to age and BMD femoral neck T-scores〔J〕.Osteoporos Int,2009;20:1939-45.

6 Leslie WD,Majumdar SR,Lix LMH,et al.High fracture probability with FRAX usually indicates densitometric osteoporosis:implicatin for clinical practice〔J〕.Osteoporosis Int,2012;23(1):391-7.

7 Lane JM,Rilay EH,Wirganawicz PZOsteoporo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J〕.J Bone Joint Surg,1996;782A:618-32.

8 Peacock M,Koller DL,Fishburn T,et al.Sex-specific and non-sex-specific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ibute to normal variation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me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5;90:3060-6.

9 曲 波,潘显明,权 毅,等.成都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0):733-5.

10 Nevitt MC,Cummings SR,Stone KL,et al.Risk factors for a first-incident radiographic vertebral fracture in women>/=65 years of age:the stud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J〕.J Bone Miner Res Jan,2005;20(1):131-40.

11 Kanis JA,Borgstrom F,De Laet C,et al.Assessment of fracture risk〔J〕.Osteoporosis Int,2005;(16):581-9.

猜你喜欢
性骨折年龄组髋部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树鼩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有限元模型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及评估中的应用
中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