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藤的抗炎镇痛作用

2014-12-03 08:10秦莉花钟华美陈晓阳吴艳飞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4020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热板雷公藤低剂量

秦莉花 钟华美 陈晓阳 吴艳飞 李 晟 黄 宽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0208)

冠盖藤,又名青棉花藤、花藤、猴头藤,为虎耳草科植物〔1〕,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野生于溪旁,山谷,林下,常以气根攀附于谷沟湿润石崖或乔木上〔2〕。民间用于骨性关节炎(OA)治疗,其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炎症和疼痛模型以探讨其抗炎镇痛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健康KM小鼠,清洁级,体重18~22 g,雌雄皆用;健康SD大鼠,雄性,清洁级,体重180~220 g,以上动物均由长沙市开福区东创实验动物科技服务部代购,动物合格证号:scxk(湘)2009-0012。

1.2 药物 冠盖藤采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鉴定为柔毛冠盖藤,制备成水煎液;复方阿司匹林片(大连美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4666);雷公藤多甙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批号Z31020415)。以上药物用时均由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

1.3 试剂与仪器 二甲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批号20080921);角叉菜胶(Sigma公司,批号45F-0427);冰醋酸(潍坊润洁化学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产品,型号BP211D);泰盟PV-200足趾容积测量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GJ28402型热板测痛仪(浙江宁海白石电子医药仪器)。

1.4 冠盖藤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50只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冠盖藤低、中、高剂量组(GGT低、中、高剂量组)。GGT低、中、高剂量组生药分别按2.31、4.62、9.24 g/kg,阿司匹林组按0.20 g/kg,模型组予相应量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连续7 d。参照文献〔3,4〕,于末次给药30 min后,立即在右耳前后两面均匀涂抹二甲苯0.02 ml/只致炎,左耳不涂做对照。致炎后30 min处死小鼠,用7 mm打孔器分别取两耳相同部位耳片。以左右耳质量之差为其肿胀程度,计算各组耳肿胀度。炎症抑制率(%)=(模型组肿胀度-给药组肿胀度)/模型组肿胀度)×100%。

1.5 冠盖藤对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雷公藤组、GGT低剂量组、GGT中剂量组、GGT高剂量组。GGT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同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雷公藤组予雷公藤多甙片混悬液15.44 mg/kg;模型组予相应量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连续7 d。参照文献〔5~7〕,正式实验开始前按后足容积法测定实验大鼠右后足容积,测2次,取平均值作为致炎前足趾容积。末次给药后1 h,分别在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混悬液 0.1 ml/只致炎,测定 2、4、6 h 右后足跖容积。

1.6 冠盖藤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50只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分组同上。GGT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同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0.20 g/kg;模型组予相应量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连续7 d。参照文献〔8,9〕,与末次给药30 min后,小鼠腹腔注射0.6% 冰醋酸0.1 ml/10 g,记录小鼠扭体潜伏期及15 min内各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

1.7 冠盖藤对小鼠热板致痛实验的影响 参照文献〔10,11〕,KM小鼠,置于(55±0.5)℃热板上,记录小鼠自热板上至出现舔后足反应所需时间,即为痛阈值,凡<5 s或>30 s及跳跃的小鼠均淘汰,合格小鼠再测1次痛阔值,取两次平均值。取合格小鼠50只,按照痛阈值随机分为5组,分组同上。GGT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同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0.20 g/kg;模型组予相应量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连续7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测定痛阈值,并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痛阈提高百分率=(给药后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100%。

2 结果

2.1 冠盖藤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GGT高剂量效果接近阿司匹林组。见表1。

表1 冠盖藤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s,n=10)

表1 冠盖藤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s,n=10)

与模型组比较:1)P<0.05,2)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3)P<0.01

组别 肿胀度(mg)抑制率(%)模型组 13.53±1.62 -阿司匹林组 5.13±1.452) 62.08 GGT高剂量组 7.64±1.322)3) 43.53 GGT中剂量组 9.52±1.632)3) 29.63 GGT低剂量组 11.87±2.071)3) 12.26

2.2 冠盖藤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致炎后2 h,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能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与雷公藤组比较,GGT高、中、低剂量组均无差异(P>0.05)。致炎后4 h,与模型组比较,GGT高、中剂量组和雷公藤组能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与雷公藤组比较,GGT高、中、低剂量组均无统计学意义。致炎后6 h,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能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与雷公藤组比较,GGT中、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冠盖藤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s,n=10)

表2 冠盖藤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s,n=10)

与模型组比较:1)P<0.05,2)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3)P<0.01

组别 给药前容积(ml)致炎后肿胀足容积(ml)2 h 4 h 6 h模型组 1.34±0.12 1.89±0.13 1.73±0.10 1.67±0.09雷公藤组 1.36±0.13 1.66±0.152)1.59±0.162)1.53±0.132)GGT 高剂量 1.35±0.08 1.59±0.122)1.60±0.041) 1.58±0.06 GGT 中剂量 1.38±0.10 1.70±0.152)1.62±0.101)1.63±0.083)GGT 低剂量 1.36±0.09 1.73±0.141) 1.69±0.13 1.65±0.103)

2.3 冠盖藤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潜伏期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有显著性差异;与阿司匹林组比较,GGT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扭体次数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扭体次数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与阿司匹林组比较,GGT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冠盖藤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s,n=10)

表3 冠盖藤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s,n=10)

与模型组比较:1)P<0.05,2)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3)P<0.01,下表同

组别 潜伏期(s)扭体次数(次)模型组 278.16±21.23 34.90±5.88阿司匹林组 363.40±15.292) 15.30±5.522)GGT 高剂量组 342.50±20.232) 18.60±5.832)GGT 中剂量组 339.90±21.352) 22.80±6.652)GGT 低剂量组 302.70±43.091)3) 29.00±4.611)3)

2.4 冠盖藤对小鼠热板致痛实验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给药后痛阈值均升高,与阿司匹林组比较,GGT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冠盖藤对小鼠热板致痛实验的影响(s,n=10)

表4 冠盖藤对小鼠热板致痛实验的影响(s,n=10)

组别 痛阈值(s)给药前 给药后痛阈提高百分率(%)模型组 14.82±2.11 15.11±3.05 1.96阿司匹林组 13.96±2.09 20.40±2.672) 46.13 GGT 高剂量组 14.54±2.17 19.72±2.522) 35.62 GGT 中剂量组 14.62±3.38 19.23±2.312) 31.53 GGT 低剂量组 13.99±2.08 16.32±2.463) 1.67

3 讨论

OA是从关节软骨起病,影响整个关节结构,包括软骨下骨、韧带、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外肌肉,最终因关节软骨全部脱失而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12〕。现代研究表明OA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性晨僵、肿胀、畸形。本病随其病情发展,严重影响到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本研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两种非特异性炎症模型评价冠盖藤对早期急性炎症的影响;以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板法两种用于镇痛药粗筛的经典常用方法评价冠盖藤的镇痛作用。本实验结果提示冠盖藤水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89-90.

2 张志耘.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73.

3 尹 莲,徐 立,时 乐,等.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的筛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4):28-33.

4 赵富虎,董玉兰,刘丽春,等.前列舒康胶囊对小鼠和大鼠的镇痛抗炎实验研究〔J〕.甘肃医药,2010;29(3):333-6.

5 张根水,汤翠英.痹痛方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788-90.

6 卿 晨,张雁丽,刘明华,等.骨风丹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25(2):35-9.

7 陈 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58-78.

8 王又红,宰军华,刘卫红.黄及颗粒对小鼠、大鼠四种溃疡模型的影响及其镇痛抗炎实验〔J〕.河南中医,2005;25(8):25-7.

9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46-320.

10 胡 然,贾永蕊,朱素君,等.氯丙米嗪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10(2):98-101.

11 陈晓阳,邓 芳,俞洁东,等.虎射利咽方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1;33(11):1988-90.

12 徐建春,曾少规.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2):175-8.

猜你喜欢
热板雷公藤低剂量
非对称热护式热板仪的研制与试验
双碳背景下提钒弃渣制备集热涂层及其性能
一种超薄真空腔均热板复合材料及其密封成型方法
均热板的应用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质量标准的研究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FBP重建与iDose4IR在肺癌低剂量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