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症和凝血因子的影响

2014-12-03 08:10石金河陈希妍马彦娟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河南卫辉4531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阿托冠脉斑块

石金河 陈希妍 任 芳 马彦娟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河南 卫辉 453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通常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前者包括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由于存在冠状动脉中的不稳定性斑块破裂、糜烂以及出血会形成血栓,甚至心肌梗死,最终导致猝死〔2〕,其中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程。ACS早期会并发诸多并发症,发病30 d内死亡发生率高,早期加强治疗方案有利于预后。他汀类药物不仅对降脂功效显著,还能发挥抗炎和抗血栓功效〔3〕,有助于改善预后。本文对我院老年早期ACS患者行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30例老年ACS患者。入选标准:典型胸痛>1次;心电图T波倒置,肌钙蛋白阳性,ST段抬高或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感染者,心衰者。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龄65~81〔平均(68.9±5.8)〕岁。所有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类型和血脂水平等基线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睡前服药。对照组予以10 mg/d,观察组予以20 mg/d,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于治疗1、3个月后测量血脂水平、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浆组织因子(TF)和TF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4〕采用血脂达标率评价疗效:血胆固醇(TC)<4.68 mmol/L或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和TFPI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脂达标率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TC达标率提高更多(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比较〔n(%),n=65〕

2.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后1、3个月,所有患者血浆CRP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TF、TFPI水平比较 治疗后1、3个月,所有患者TF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TFPI水平无变化,但观察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浆CRP水平变化(s,mg/L,n=65)

表2 两组血浆CRP水平变化(s,mg/L,n=65)

组别 基线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11.67±1.88 11.14±1.581) 11.13±1.581)观察组 11.71±1.86 10.44±1.231)2) 9.47±0.861)2)

表3 两组TF、TFPI水平比较(s,n=65)

表3 两组TF、TFPI水平比较(s,n=65)

组别 TF(pg/ml)基线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TFPI(ng/ml)基线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335.67±90.88 312.32±64.321) 311.05±62.241) 45.54±17.34 45.89±16.65 47.05±16.84观察组 330.89±91.74 278.13±61.081)2) 236.09±58.441)2) 44.86±17.56 50.53±18.221) 56.44±18.881)2)

3 讨论

ACS概念的形成和诊疗发展是心血管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5〕,研究普遍认为,ACS发生的根本病因是冠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斑块破裂,会引发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使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进而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阻塞〔6〕。根据机体代偿和阻塞程度的差异,后果不尽相同,因此分类较多,但不可否认的是,ACS是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ACS就诊率极低,仅20%的患者因典型胸痛就医〔7〕,大多数患者延误病情,动脉粥样硬化迅速进展,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进而增加病死病残率。此外,炎症反应贯穿ACS斑块发生至破裂全程,不利于预后,因此,尽早使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改善血栓和纠正炎症至关重要。阿托伐他汀是降低脂蛋白水平和LDL的药物〔8〕,选择性抑制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治疗作用具有充分循证证据〔9〕,是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药物,目前国内外指南普遍推荐阿托伐他汀用于ACS的二级预防〔10,11〕,这不仅得益于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功效,国内外众多研究〔12〕表明,阿托伐他汀还具有抗炎症和抗血栓的治疗效果,大大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预后。血浆CRP是一种蛋白〔13〕,通常产生于炎症急性期,当组织损伤及发生炎症反应时,其表达增加,而且CRP还能反作用于斑块进展〔14〕,改变斑块的结构,加速斑块破裂,加剧炎症反应,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因此,可通过对CRP的检测评估阿托伐他汀对炎症反应的影响。TF是外源性凝固反应的起始因子〔15〕,大量存在于粥样斑块内,粥样斑块破裂导致活性TF大量暴露于血液循环,进而启动凝血,加剧血栓形成。因为TF的作用,炎症反应和血栓相辅相成,导致冠脉急性事件,因此,TF和TFPI可以反映患者的疾病程度和预后。

阿托伐他汀对ACS二级预防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各种剂量的风险/收益尚有争议。本研究说明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同时还可能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和对平滑肌细胞迁移或增殖的抑制发挥抗炎作用,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阿托伐他汀大剂量治疗老年ACS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对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有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1 杨志寅,孔令斌,崔 芬,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遗传与行为交互作用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9):776-80.

2 项美香,马 宏,王建安,等.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认识与诊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7):677-9.

3 史文举,浦 奎.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2):151-4.

4 李海苗,袁明远,吴朝晖,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炎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697-8.

5 王 显,胡大一,杨士伟,等.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学与血浆炎症介质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27-30.

6 胡志高,王金蓉,屈晓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34-5.

7 谌绍林,朱健华,丁 敏,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71-3.

8 郑小燕,刘 玲,赵水平,等.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10):900-3.

9 李芝峰,殷跃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2):1048-50.

10 史文举,浦 奎,赵琳燕,等.冠心病炎性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C〕.天津:2009年第五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论文集,2009:164-9.

11 许海涛.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3):229-32.

12 汤成春,马根山,冯 毅,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08;36(6):410-2.

13 徐宛玲,张 莹,吴霁辉,等.抗抑郁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2):153.

14 苏津自,薛 艳,蔡文钦,等.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比剂所致肾功能损害影响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9):807-11.

15 马承恩,王可富,公茂磊,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凝状态及抗凝治疗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7):492-4.

猜你喜欢
阿托冠脉斑块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