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角色适应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2014-12-05 03:12白翠玉
护理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初产妇婴儿产后

白翠玉

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的特殊时期,不仅要经历生理上的改变,更要适应母亲这个新角色的挑战。对于初产妇而言,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承受精神和身体的巨大压力,因此更易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1]。由于新生儿的到来,对产妇的生活作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加之睡眠不足和情绪低落影响乳汁分泌等,都会加重母亲角色适应困难。有研究表明,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不良发生率高达60%[2],不良的应对方式产生心理问题的危险度为43.3%[3],而积极的应对方式、良好的主观支持及对支持利用度能帮助初产妇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3]。本研究应用产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进行干预,以改善初产妇的角色适应状况和应对水平。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2年9月—2013年8月入住本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5.4岁±4.7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2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①年龄18岁~35岁,能独立完成问卷的首次生育妇女;②所产婴儿健康;③入组前无特大疾病和精神疾病史;④能提供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母婴回到病房后,做好护理指导,对于产妇的个别需求给予指导和帮助,采用遵从家属意愿适时指导。干预组除采取常规护理外,还应用以下综合干预措施。所有干预措施均由专职护理人员完成,从母婴回到病房后开始干预。

1.2.1 病房开展亲子互动活动 新生儿回到病房后,责任护士指导父母与新生儿互动(例如怀抱婴儿、哺乳姿势、喂养技巧等),增加新生儿与父母接触机会,使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同时鼓励父母了解新生儿的觅食反射,学会给新生儿更换尿布、沐浴、脐部护理、抚触等技能,让父母从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等各个环节为新生儿提供各种生理需求,创造各种机会增进亲子互动。

1.2.2 加强母婴床旁护理 责任护士每天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护理,讲解产妇乳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的优点、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的各种生理反应(包括哭闹、吐奶、黄疸和红疹等)的处理。

1.2.3 启动社会支持系统 部分初产妇对生活作息的改变出现焦虑,这时要调节好心态,努力适应角色转变,多寻求社会支持。责任护士与家属沟通,告知产妇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多与产妇沟通,注意产妇饮食和休息,了解其需求;多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减轻产妇的负担。增强社会支持可以使夫妻双方更快地适应父母角色,提高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

1.2.4 增强产妇自我护理能力 指导产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时排尿和防跌倒的知识,教会母乳喂养常见情况处理(例如乳房胀痛、皲裂等)、乳量充足和缺乏的判断、产后恶露观察、产后性生活、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及产后复查等内容,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1.3 效果评价 ①采用吴婉华等[4]设计的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进行测评。该问卷的Cronbach’sɑ系数为0.826,问卷共16个条目,内容包括婴儿对产妇生活的影响、产妇母亲角色的幸福感、照顾婴儿日常生活能力、信念4个方面,应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计分(1分~5分),最高分80分,最低分16分,评分越高,角色适应越好,64分~80分为良好,48分~63分为中等,16分~47分为差。②采用姜乾金等[5]修订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问卷共20个条目,包括面对(8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和屈服(5个条目)3种应对方式,各条目均按1级~4级计分,其中8个条目反向计分,评分越高,说明应对方式使用的频率越多,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所有问卷均由初产妇在产后42d来院健康复诊时进行测评,由专职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填写,本次共发放问卷240分,回收240分,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的角色适应情况比较 干预组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评分为47.01分±8.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01分±7.43分(t=5.012,P<0.01)。两组母亲角色适应水平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水平比较 例(%)

2.2 两组初产妇应对方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应对方式情况比较 分

2.3 初产妇角色适应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对初产妇干预前角色适应与应对方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初产妇角色适应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产后综合护理干预促进初产妇适应母亲角色 随着婴儿的降生,产妇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她们需要有照顾婴儿的能力,学会与婴儿沟通。如何尽快适应这个转变,成为合格的母亲,且对母亲角色感到适应和快乐,是每个初产妇必须面对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产后综合护理干预的初产妇角色适应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的产妇(P<0.01),表明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初产妇尽快进入角色。采用亲子互动、母婴床旁护理可以增加母亲对新生儿的了解,逐渐转变心态,适应母亲角色;而启动社会支持系统可以缓解产妇精神和心理压力,减轻产妇的负担。随着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自信心增强,母亲角色适应能力也随之增强。本次干预过程中,为减轻初产妇角色适应的困难,使产妇与婴儿尽快建立正常的母婴关系,责任护士主动与产妇反复沟通和交流,不断给予鼓励和指导,促使她们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实践,逐步掌握母乳喂养和照顾新生儿的基本技能,适应并强化角色转变,最终有益于新生儿将来的行为发育[6]。

3.2 产后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初产妇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一个在应激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7],不同的应对方式可以影响到应激反应的结果。初产妇的应激源主要是身体的恢复和婴儿的照顾以及其他家庭因素,在这个关键时期,一定要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康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促进初产妇选择面对的应对方式,减少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初产妇的紧张情绪,有效提高她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身体恢复和照顾婴儿的信心,对自身和婴儿健康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8]。本研究中所应用的亲子互动、母婴床旁护理、启动社会支持系统和增强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均对改善初产妇积极应对新事物起到了正面作用。所以,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注重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初产妇进行积极应对方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自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接受护理服务和指导。

3.3 初产妇应对方式与母亲角色适应存在相关性 初产妇的角色适应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适应来完成自身角色的变换,而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更有助于初产妇尽快地完成角色变换[9]。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产妇的角色适应评分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回避和屈服呈负相关(P<0.05),这说明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状况与产妇应对方式有密切关系,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初产妇角色适应情况也不同,这与王玲[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在初产妇的护理工作中,有必要对初产妇的各种应对方式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初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成为合格的母亲。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医院分娩的初产妇比例较高,他们的角色适应及应对方式情况更加意义重大。通过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初产妇的角色适应,改善其应对方式,对初产妇的康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 高金兰,尤丽.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2013,33(1):61-63.

[2] 吴丽萍,胡晓斐,王叶飞.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10-413.

[3] 陈向韵,袁秀珍,岳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初产妇妊娠压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2):42-44.

[4] 吴婉华,陆红.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状况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A):596-598.

[5] 姜乾金,沈晓红.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订版):124-127.

[6] 赵敏慧,邵肖梅.早产儿母婴互动的研究现状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44-1147.

[7] Hall PA,Marshall J,Mercado A,et al.Changes in coping style and treatment outcome following motor vehicle accident[J].Rebabil Psychol,2011,56(1):43-51.

[8] Emmanuel EN,Creedy DK,St John W,et al.Maternal rule development:The impact of maternal di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following childbirth[J].Midvifery,2011,27(2):265-272.

[9] Liu CC,Chen YC,Hsieh YS.Effects of maternal confidence and competence on maternal parenting stress in newborn care[J].Adv Nurs,2012,68(4):908-918.

[10] 王玲.初产妇产后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830-3831.

猜你喜欢
初产妇婴儿产后
艺术家婴儿推车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