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鼓励·鞭策

2014-12-08 11:29
决策与信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月刊刊物决策

《决策与信息》杂志创刊30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厚爱,上自中央领导下至普通读者,他们满怀革命热忱,关心本刊,支持本刊,呵护本刊,为刊物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极大活力。在此,我们刊登部分领导、学者、读者以及同仁对我刊的指导、希望之片段,以表达我们由衷的感激之情。

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高扬:

“决策咨询工作是个新兴事业,决策咨询部门是新建的部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大势所趋。”

“《决策与信息》杂志办得是好的,这份杂志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希望进一步充实内容,改进发行,将它摆到各级党政、企事业领导干部的桌面上去。”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

“民间办科研、发展咨询业,是改革中的重要突破。”

“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方向正确,队伍纯洁、拼搏精神好。”

——摘自省委领导文件批示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原副局长贾春峰:

决策信息的研究开发很重要。你们自力更生,在市场中找钱,为“天子”代言,办这样一个严肃主题的刊物很不容易,一定要坚持办下去。

一份刊物就是一面旗帜。当年,《新青年》杂志就是“五四”时期代表新潮流、鼓舞革新者的一面旗帜。举起旗帜,就让人们看到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个决策者、领导者要给人以魅力。没有魅力的领导,不是一个好的领导。魅力来源于知识,来源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无知,不能当领导。希望通过刊物,给领导人以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哲学、美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扩展知识,增强理论色彩,把刊物越办越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情报研究所顾问孙方: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汇聚了二十多位五十年代初期教育出来的中年知识分子,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向全国组稿、发行一份月刊,一份围绕决策系统传播信息的月刊,非常不容易,非常叫人感动。这是一批五十岁上下的中年同志,经过十年动乱以后,利用他们“迟到的青春”,在作“最后的冲刺”。我国几十年来,把智力结构用到决策上是很不够的。现在,《决策与信息》月刊的编辑、记者,把触角伸向改革大战的指挥部,向人们传播改革、开放的决策大计,这是振奋人心、很得人心的好事。希望把工夫下在读者身上,特别是新上任的大批中青年领导干部身上,要为他们出主意,想点子,引导他们读书、思考和实践。我相信,方向正确,坚韧不拔,这份刊物,能够坚持下去。它的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强有力地显现出来。

新华社国际部驻外首席记者倪满和:

《决策与信息》编辑部的同志们具有很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办刊物,人们称他们是“晚上九点钟以后的编辑部”。刊物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办下来的,而且办得比较好。我也相信刊物会越办越好。

《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原主任:吴元富

过去我们在决策上的失误造成的教训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也是办好刊物的立足点之一。刊物要敢于正视我们犯过的错误,要敢于指出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错误。如果刊物能通过指出过去的错误从而使我们今后少犯错误,那是刊物的一大功德。应该面对现实,不回避矛盾。对于物价,有人讲,现在老百姓是又骂又买。光骂不买,说明价格定高了;光买不骂,说明价格定低了;又骂又买说明正合适。《决策与信息》也应办出这个水平,叫人对刊物又要提意见又要看,并且非看不可。

《人民政协报》原社长兼总编辑金瑞英:

《决策与信息》月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顺应时代,反映社会现实,抨击时弊,表达人民心声,赢得读者的欢迎和厚爱。

《决策与信息》月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倡导改革,传递八方信息,力主科学民主决策,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阵地,它的发展壮大,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决策与信息》月刊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面有突出贡献。它是各级领导、知识分子的好朋友。

时代的潮流,推出了《决策与信息》,《决策与信息》将继续受到时代潮流的考验。愿它在激流中奋进。

猜你喜欢
月刊刊物决策
画与理
刊物贺词
画与理
画与理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
2011年《小说月刊》转载列表
读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