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死生交范张鸡黍》的人物语言

2014-12-12 04:36林静茹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王韬范式诚信

林静茹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试论《死生交范张鸡黍》的人物语言

林静茹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选取元代后期重要剧作家宫天挺的作品《死生交范张鸡黍》,本文先简介宫天挺生平及其作品,其次简介《范张鸡黍》情节,再通过分析各折中典型语言,进而分析与对比剧中人物坚守诚信的形象。

范张鸡黍 对比 诚信 语言

一、宫天挺生平及其作品简介

元代后期剧坛上较有成就的作家宫天挺,他的事迹在《录鬼簿》有记载,都将他置于“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之首。现在传曹楝亭本记载他的生平事迹:“天挺,字大用,大名开州人。历学官,除钓台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事获辩明,亦不见用。卒于常州。先君与之莫逆交,故余常得侍坐,见其吟咏。文章笔力,人莫能敌。乐章歌曲,特余事耳。”宫天挺一生受挫而不得志,在词曲、诗文方面都有较深造诣和不凡的实践。据现在知道文献记载宫天挺作剧六种名目:《严子陵钓鱼台》、《会稽山越王尝胆》、《死生交范张鸡黍》、《济饥民汲黯开仓》、《宋仁宗御览托公书》、《宋卜皇御赏凤凰楼》,今存《严子陵钓鱼台》、《死生交范张鸡黍》二种。《死生交范张鸡黍》是他的代表作品,该剧取自《后汉书·独行列传》之范式传,范式、张劭二人重诺言、讲信义生死不渝之高尚情义和交友之道。①今存《元曲选》本、《江集》本题目正名作:“义烈传子母褒扬,死生交范张鸡黍。”

二、《死生交范张鸡黍》剧情简介

用简略关键词简介情节:别时相约—范赴鸡黍会,路遇王韬—赴鸡黍会,并再相约—第五伦游说范为官,元伯托梦—范奔丧,为官。②

从开头的楔子,同窗四人正在饯别,交代出场的四个人范式、张劭、孔嵩、王韬,以及他们各自的简单背景,并约定“后二年今月今日”的鸡黍会,并探拜张母于汝阳庄上。第一折,范式赴会途中偶遇王韬,然后一起赴会。第二折,第一次赴会分别,相约第二次再见,然事与愿违,张劭因病去世,托梦于范式。第五伦劝说范式出仕。第三折,范式因梦出发,亲为主丧,祭文、护柩、下葬、浇奠、庐墓丁忧,过百日而不毁。第四折,第五伦奉朝命旌表张劭一家、赐爵范式与孔嵩、责杖王韬,第四折第五伦说道:“虽然无了张元伯,可得了孔仲山,却正是得一贤,失一贤。”以大团圆结束故事。

围绕讲诚信、重情义的主题,杂剧有三条情节结构线索交错展开:一为范式、张劭重然诺、践信义;二为当朝吏部尚书第五伦厉节直行、奉诏访贤;三为王韬冒友求官、欺世盗名的一线。一线为主,二、三线为辅。正反两面共同表达主题,结构紧凑完整,情节感人至深。

三、分析人物语言

宫天挺通过生动形象且富有个性的语言来展现不同性格的四个人——两对朋友、四个文士,由于交友的想法不一,对待入仕的看法不同,以致最后出现不同的结果,写了他们交朋待友的不同经历和仕途走向不一,提出了朋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友谊的问题以及展现当时社会时代背景。接着围绕范、张二人“生死之交”实现了忠信友谊的主题。

(一)个人语言行为方面,体现情深厚谊

范张二人第一次相约乃 “生交”,楔子中相约时“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实践传统儒家信义之伦常,范式“岂避千里远程途”?第一次赴会建立在二人相同意趣基础上对彼此的高度认同与心理同构;③同时表现范式的言行一致,真是难能可贵。

“想圣人教人,不过仁义礼智、孝悌忠信而已”,表现范式对儒道的理解与体会;同时也为范式整个人物在剧中的发展,定了一个行为准则,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在【天下乐】一段:“你道是文章好立身,我道今人都为名利引,怪不着赤紧的翰林院那伙老子每钱上紧。有钱的无才学。有才学的却无钱。”范式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认识,同时给了读者思考两个选择:同流合污抑或是洁身自好?剧中范式能说这样揭示社会现实的话,并隐居读书,说明范式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

第一折末尾“礼义乃国之纲,孝悌是人之本,修天爵其道自尊”表达了出仕为官的目的。范张为官为社稷,而非个人荣贵。

第二折中张劭“待巨卿哥哥来主丧下葬,我灵车动口眼闭。若哥哥不到,休想我灵车动”,合情节发展,灵车不动,托梦予范式,真可谓死生交,重情义。末尾说“世人结友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直待巨卿亲葬张元伯,方表悠悠生死心”,字字透出那份情深。

第三折中 【商调集贤宾】:“兄弟也我和你二十年死生交同志友,咱两个再相见永无由。一灵儿伴孤云冥冥杳杳,趁悲风荡荡悠悠。恨不的摔碎我袖里丝鞭,走乏我坐下骅骝。兄弟也为你呵,整整的三昼夜水浆不到口,沿路上几曾道半霎儿停留,身穿的丝麻三月服,心怀着今古一天愁。”尤其是“这正是心急马行迟,再加上几鞭者”展现出了范式心中的急切,虽然已经很快了,可还是觉得“马迟”,烘托出了范、张两人情深。到了张家,范式亲为张劭主丧,祭文、护柩、下葬、浇奠、守墓丁忧,件件事实、款款情义,对死友超乎俗利的信义。

在剧中【金菊香】一段中:“三生梦断九泉幽,兄弟也谁想你一日无常万事休。(卜儿云)哥哥,许多人拽不动这灵柩。(正末云)这灵车不动呵,(唱)莫不为尊堂妻子留?这三件事我索承头,你身亡之后不须忧。”言语中表达承诺,行为中兑现承诺。“元伯萧然一命亡,有才无寿两堪伤。妻夫镜里鸾孤影,朋友丛中雁失行。三尺素丝书姓字,一堆黄土盖文章。晚来不敢高声哭,只恐猿闻也断肠。”这份情谊的哭声,连猿猴听了也会断肠,该是有多深呀。

(二)通过语言对比,鲜明表现情深与为人

第一折中王韬的挖苦奚讽:“哥哥,你嘴馋。为那一只鸡,半碗饭,几盅酒,如今要走千里路哩。”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观点和行为,范式坚守自己的相约承诺,毅然赴约。不负张劭之期许:“母亲,俺哥哥是至诚君子,必不失信。”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二人前二年同日同月之承诺,不负好友的信任。故范母云:“巨卿千里赴会,真乃信士也。”

在剧本文中【那吒令】一段中,王仲略的无才在对话中,表现得无比讽刺,竟不知道《春秋》乃是一部书,却说:“春秋这的是庄家种田之事。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咱秀才每管他做甚么?”“小生不曾读《春秋》,敢是《西厢记》。”问他《周礼》是什么书,他说:“这的是所行衙门事自下而上的勾当。县里不理州里去理,州里不理府上去理,俺秀才每管他怎么?”语言真切表现出腹中无墨,口开便知。范式只好问他:“贤弟,你怎生得这一任官来?”他还口出狂言:“这是各人的造物,你管他怎么?谁不着你学我做官来。”④这段对话一看便知,不必点明,很明显的方式,表现了王韬的无才又无知,可谓是言如其人,好不含蓄;对比中,范式的学识与谦虚不言自明。

第二折中面对托梦一事,第五伦与范式分歧,最后第五伦只能感慨:“贤士,你二人相交,怎这般深厚也?”似如朋友之间的心有灵犀,旁人是无法理解这份默契和深情的。

第三折中,在【幺篇】段中:“(众街坊云)巨卿,咱且回去,改日再来。(正末云)众位你不知,元伯在坟院中,一年四季,怎生捱这等凄楚?(众街坊云)他是个死人,这一年四季,晓得甚么凄凉?(正末唱)到春来怎听那杜鹃啼山月晓?到夏来怎禁那乱蝉声暮雨收?到秋来怎听那寒蛩啾唧泣清秋?到冬来你看那寒鸦万点都在老树头。这几般儿经年依旧,漫漫长夜几时休。”通过众街坊感受与范式感受对比,众街坊只知人死,哪知心疼死者的这般感受,他们只是代表了普通的情谊,无法体会范张间死生之交的深情厚谊,借以表达范式惋惜好友的离世。

第四折中,因为王韬赖了孔嵩的万言长策,以致孔嵩没能做官,反倒让王韬做了官。面对第五伦的质问:“兀那王韬!你怎敢混赖了孔仲山万言长策?”王韬竟一点也不觉得理亏,还对第五伦直言就说:“您这个老大人差了,我若不赖他的文章,我可怎么能勾做官,便总甲我也不得做。”原是同窗,为何人是如此不同,鲜明地揭露了王韬的无才又无德;同时衬托出范式、张劭、孔嵩的真才学和好德行。这都为最后大团圆的结局以及生死交的深厚情谊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结论

丹纳(Taine,H.A.)说:“伟大的艺术和它的环境同时出现,绝非偶然的巧合,而的确是环境的酝酿、发展、成熟、腐化、瓦解……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要同样的艺术在世界上重新出现,除非时代的潮流再来建立一个同样的环境。”⑤这是表达《死生交范张鸡黍》的这般情谊的深刻社会背景,社会现实很残酷,是抨击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重情义、讲诚信。

我国古代的人生哲学,比较注重思考人生的生存状态,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探求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在思考与探求的过程中揭示其生命意义,设计理想人生,发明处世哲学。⑥35有的人注重地位,放弃人品;有的人宁愿做好自己,放弃地位。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是不能孤立存在,而总是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在封建社会、动荡时代,不少人漂泊流离,奔走谋生,与人交友更为重要。在人际交往中,怎样对待友人或者陌生人,也是元杂剧作者颇感兴趣的题材。⑥114-115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为人处世启示,作为人,只有自己与他人共同建构一个好的氛围,自己要做到重情义、讲道德,才能有这般友谊。一个人的修养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同时朋友间的诚信是朋友情谊的重要保障,听其言,观其行。

诚信之美,古来共谈。曾子杀猪,尾生抱柱。一诺千金,至死不渝。朋友之间,诚信尤为重要。管鲍之交,义在信在,改写百年春秋;范张鸡黍,信在义在,流传千古佳话。⑦佛曰:“心诚则灵。”世人皆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死生交范张鸡黍》,整剧通过朴实的语言透露出质朴的诚信和坚定的行为,无论在怎样的社会风气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都需要坚守诚信,时间和情节发展都说明了,大团圆的美好结局是以诚信为前提的;一个人的才学和品行,还会通过无意识的语言表现出自己内在的品质,如剧中的王韬,便是在语言中漏洞百出,更加讽刺他的无知与无德。

注释

① 本段参考胡俐娟的《元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的结构艺术析探》中关于宫天挺的作品和生平.

②参考张艳《发愤与喻世——对范张鸡黍故事杂剧与拟话本若干比较分析》中对《生死交》情节的简略介绍.

③ 此处参考胡俐娟《元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的结构艺术析探》中的“高度认同与心理同构”这一见解.

④此段为原文引用,参考http://www.chinapoesy.com/YuanQu-379.html(2014-5-6).文内引用原文的片段,均参考此,同一出处.

⑤(法)丹纳.艺术哲学[M].张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4.

⑥ 徐雪辉.文化视角下的元杂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14-115.

⑦王相理.诚信赋[J].辽河,2009(12).

[1]张艳.发愤与喻世——对范张鸡黍故事杂剧与拟话本若干比较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4).

[2]王相理.诚信赋[J].辽河,2009(12).

[3]胡俐娟.元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的结构艺术析探[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4).

[4]徐雪辉.文化视角下的元杂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法)丹纳.艺术哲学[M].张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俞为民.《录鬼簿》的成书与曲学成就[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

[7]陈云发.元杂剧选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8]http://www.chinapoesy.com/YuanQu379.html(2014-5-6).

猜你喜欢
王韬范式诚信
Bandwidth expansion and pulse shape optimized for 10 PW laser design via spectral shaping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Hydrogen isotopic replacement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zirconium deuteride implanted by 150 keV protons∗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王韬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论辨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