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媒介的新闻自由性

2014-12-12 04:36高璐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新闻自由媒介

高璐

(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

浅析网络媒介的新闻自由性

高璐

(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

网络媒介的出现给新闻自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新闻传播受众有了更大的新闻自由性,但这种新闻自由性是相对的。只有在遵守国家法律条文的前提下,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这才是真正的网络媒介的新闻自由性。

网络媒介 新闻自由性 正能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受众了解新闻的手段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上。网上的新闻门户网站、手机上的微博客户端,这些都变成了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日常方式。但是,获取新闻方式的增多,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为受众带来更加快捷、方便的生活。因为网络媒介的特殊性,使其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管,从而使其有滥用新闻自由的趋势。那么,网络媒介的优越性和传统的新闻自由应该如何做到统筹兼顾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一、如何认识我国的新闻自由

(一)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普世价值观

新闻自由是人类争取各种自由斗争的延续和发展结果。在政治上,自由是指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按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人类从早期的奴隶制社会就展开了争取人身自由的斗争,到封建社会末期,这种斗争进而发展成为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1]184-190

“新闻自由”这一词汇的含义,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解释。而新闻自由口号最早是由资产阶级提出来的,并当做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武器。新闻自由的提出和实施,为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消除了障碍。[1]191-197在一些西方国家,一提到新闻自由还会牵扯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无论对与否,但就我国国情来讲,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普世价值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传播正能量”。

(二)新闻自由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传播正能量”并不是说只报道正面新闻而不报负面新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报道负面新闻也是传播正能量的一种手段,会起到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但这里的关键词是“实事求是”,无论是在哪种媒介上发出的声音都应该并且必须具有真实性,否则就是滥用新闻自由。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对于传统媒介的影响大多都是正面意义的,是起到推动作用的,是为受众谋权益的。社会主义媒介是党的喉舌,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党,所以在社会主义媒介发出党的声音的时候,实质上也是发出了中国人民的声音,在为中国人民说话。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2]所以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对于传统媒介来说是“最真实的自由”、“是最优越的自由”、“是最理想的自由”。

二、如何认识网络媒介

(一)网络媒介对比传统媒介的优越性

新的事物总是好的,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它天生的很多优点都是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单就这一小点就可以提出很多论点,但这里只说最主要的一点“信息时效性”。

“新闻”一定要“新”,在这点上网络媒介做得比传统媒介要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网络媒介发布信息时的发布手段要比传统媒介简单得多。相比较传统媒介发布信息时的 “采集”、“初稿”、“审稿”、“终稿”、“印刷”、“拍摄”、“剪辑”、“上传”、“播出”,所有的这些网络媒介都可以简化,它只需要“采集”、“出稿”、“发布言论”,这就意味着网络媒介发布的信息更加具有“时效性”和“新鲜性”,而这两点恰恰是最能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未来,网络媒介的信息宣传比重一定会大过以纸媒、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这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网络媒介对受众的新闻自由性的影响

网络媒介对受众的新闻自由性的影响不言而喻,这也是网络媒介所具有的天生优势所决定的。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性的、不可逆的,一般的受众群只是被动地去看、去听。网络媒介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信息的传播变成了双向性,可以互通。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已。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很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转帖,或是置顶。在做这些的同时,受众属性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受众已不仅仅是受众而已,受众本身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所以对比传统媒介,自由开放且可以参与互动的网络媒介能更加得到受众的青睐,而受众也更加愿意在网络上使用自己的言论自由权。

三、网络媒介应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新闻自由性作用

(一)网络媒介应正确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传播正能量

网络媒介发布信息的特点是快速、迅捷,且受众也可以互动、转发,形成信息的二次传播。所以网络媒介舆论力量要比传统媒介强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网络媒介的信息发布一定要真实、准确,否则就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曾经有过 “中国八大城市娶妻成本,动辄百万最少四十多万”的新闻,文章里详细计算了在杭州娶老婆的成本大概要120多万,几乎要让男方倾家荡产。这条新闻在杭州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让一些年轻的外地人有了“逃离杭州的想法。这种负能量影响了受众乐观向上的情绪,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的不良反应。

网络媒介作为新兴媒介也是媒体力量的一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普世价值观也同样适用于网络媒介,它对网络媒介也同样具有约束力。网络媒介也要向传统媒介一样,无论发布的新闻或信息,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地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向社会传播正能量。这不光是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约束力,也是网络媒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

(二)网络媒介的新闻自由应当在法律条文内进行

“隐蔽性”也是网络媒介的一个特点。作为网络媒介的信息发布者,以为躲在屏幕后面随便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造谣滋事。因为他们觉得没人知道他们是谁,网络隐蔽性的特点使这些造谣者失去了造谣时道德层面上的负罪感,也没有了社会责任感。

表达自由思想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之一,构成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基础。[3]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对行业内的新闻从业者来说的,但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有很多人并不是新闻从业者,“新闻行业自律”和“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们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这该怎么办呢?这种时候,就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硬性地加以规定了。

近段时间,很多所谓“网络红人”、“微博大V”因造谣滋事、扰乱社会秩序已经被警方抓捕、立案调查。这说明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新闻从业者或是普通公民都要对自己所发表的言论负责,不可以随便说、胡乱说,更不可以无中生有、造谣滋事。

我国的法制建设还处于“进行时”,对于网络媒介这一“特殊领域”的法律条文规定还在起步阶段。但随着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确立,法律这一准绳一定会更好地净化互联网上的信息环境,使网络媒介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能够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挥。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好的,新兴的第四媒介——网络媒介也是好的。但如何使这两者相加好上加好,还需要所有业内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在法律条文的规范下,为受众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才能实现新闻的真正自由。

[1]胡正荣.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张举玺.实用新闻理论教程[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55.

[3]吴小坤.自由的轨迹——近代英国表达自由思想的形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新闻自由媒介
新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曲折——近代英国的新闻自由之路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解读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浅议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