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课程发展研究概述

2014-12-12 04:36周亚莉张丽娟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笔译研究者硕士

周亚莉 张丽娟

(西北师范大学)

翻译硕士课程发展研究概述

周亚莉 张丽娟

(西北师范大学)

本文旨在对国外与国内翻译硕士课程发展研究概况进行梳理,分析得出,国外翻译硕士教育体系已日渐标准化、多样化。与国际相比,我国进展则较缓慢,但仍不乏产出了许多研究成果,并将有关翻译硕士课程发展研究归为四类主题研究。

翻译硕士 课程体系研究 研究概述

一、国外翻译硕士课程相关研究

国际翻译硕士教育肇始于译者培训机构,如9世纪巴格达的“智慧屋”等。1754年,在维也纳建立东方外交学院,进行政治的巩固和民族文化的传播。1835年,埃及也建立了翻译学院,即开罗语言学院的前身。20世纪初,开始培训法律翻译译者,如1921年的哥本哈根商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为翻译培训制度化注入活力,美国乔治敦大学(1949年)翻译学校和巴黎高等口笔译学院(1957年)在欧洲统一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法国为了彰显法语外交的重要性,相继成立了国际译联、高级翻译学院和高等翻译学校。据不完全统计,1960年,全球专设口笔译学位的大学有49所;1980年与1994年分别为108所、250所。截止20世纪末,有近270所(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未计算在内)。

有研究者调查了世界各高校翻译专业现状,总结出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关于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研究共有17项,分别为4项、5项、3项、2项、2项与1项。

(一)欧盟翻译硕士课程

有研究者调查了欧盟委员会笔译总司的机构设置情况,并分析了笔译硕士培养项目的课程设置特点,探讨了该培养方案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2004年10月1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启动欧盟笔译硕士课程项目。该课程项目旨在培养高层次专业翻译人员,注重翻译技能训练。有研究者以比利时蒙斯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为个案,指出该校既注重学生的多学科全面发展,又注重其翻译专业意识的提升,这对我国国内高校翻译学科有很大的启迪。

(二)英国翻译硕士课程

英国的翻译教育模式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依托各大学举办的翻译培训班,毕业颁发翻译证书或翻译文凭;第二类以海里奥特·瓦特大学语言学院为代表,其培养目标是掌握“宽泛的口笔译特殊技能”;第三类以沃里克大学为代表,课程设置包括翻译与接受研究、翻译理论史、诗歌与翻译等。有学者介绍了英国利兹大学和伦敦帝国学院的翻译硕士课程现状。利兹大学的翻译中心是欧盟的翻译合作伙伴,所涉语言除英语外还有阿、汉、法、德等十余种。伦敦帝国学院开设有翻译技术与医学翻译硕士学位课程。

(三)美国翻译硕士课程

有研究者介绍了美国翻译教育的最新进展,即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将翻译教育与翻译研究紧密结合,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探索译者大脑机制(林克难,2000)。研究首先建议从国家层面通过立法进一步提高认识,强调各培养单位结合区域、学校特色建构翻译课程体系,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王志伟,2012)。

(四)澳大利亚翻译硕士课程

澳大利亚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因此拥有独具特色的翻译教育体系。研究者调查了澳大利亚19所大学和学院的翻译教育与课程设置现状。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翻译教育学制灵活、培养模式多样、职业化教育特色突出、课程设置与考试认证体系结合紧密(朱锦平,2009)。还有研究聚焦澳大利亚翻译教育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程之扬,2010)。

(五)日韩翻译硕士课程

有学者考察了日本部分大学和外语培训单位,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被新兴语言实验室等多媒体教学模式所替代,并促使了翻译课堂中教学方法的变革(陈燕生,2003)。1979年,韩国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生院成立,旨在打造实用型高级翻译人才,并被指定为唯一的“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特别单位”。另有研究者介绍了近十年韩国的手语翻译职业发展状况,对我国手语翻译教育颇有启示(陈燕生,2003)。

二、国内翻译硕士课程相关研究

中国内地的翻译教育史始于港台地区的香港中文大学,除了香港科技大学外所有香港的大学都设置有翻译学士与硕士学位课程。始建于1972年的香港中文大学包括培养学士、硕士与博士的整套体系。1974年,香港大学开设翻译学士课程。岭南大学翻译系成立于1989年,可授予翻译学士、副博士和博士学位。香港浸会大学于1994年设有翻译专业学士(优等生)、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香港城市大学可授予口笔译学士和硕士学位。台湾辅仁大学于1988年开设翻译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自1996年开始招收学生攻读翻译硕士。

为对国内翻译硕士教育课程研究情况进行整体考察,本研究通过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年来源期刊目录中的11种外国语言学刊物,与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相关的11种教育刊物,和另外5种在翻译界颇具影响力的刊物 《东方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民族翻译》、《语言与翻译》进行检索,检索“时间”均限定为“2005年至2013年”,主题限定为“课程”,检索出学术期刊论文64篇。通过对论文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之后,将其概括为四类研究,分别为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方案、课程设置/内容、课程发展及经验介绍。

(一)课程理念研究

课程理念的相关文献占文献总数的26.6%。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文献聚焦于对翻译教学或翻译硕士教育等问题的思考,在构建特色课程时强调技术写作理念对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另有研究者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剖析翻译课程实践在生态环境下的内涵,探究翻译课程解决方案(张慧琴,2010)。

(二)课程体系与方案研究

有17.2%的研究关注翻译课程体系与课程方案。有学者认为,我国翻译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重视学生专业双语能力的提升。因此,双语课程体系应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为目标。此外,也有学者希冀通过翻译硕士课程体系的改革,满足本地化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与内容研究

该部分相关文献占文献总量的17.2%。研究者发现,不同区域的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也不尽相同。近年来,翻译硕士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区分不明显及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因此,有学者认为翻译硕士的课程设置应立足于当地市场需求,发展自身特色专业,开设有关翻译项目管理等课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文军,2009)。

(四)课程发展研究

课程发展研究的主题较少,仅占6.3%。研究者提出翻译硕士培养方案的试行计划及课程发展等问题(仲伟合,2006)。另有学者指出翻译课程的四个发展阶段:由单一转向多元的课程设计,研究重点为课程开发;计算机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用个性化的方法改变课程理念进而适应个体需求;最后进入翻译活动课程发展的强化期。

三、总结

由分析可知,国际翻译硕士教育历史悠久,各国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较完善。与国际相比,我国翻译硕士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有学者介绍了不同地区的翻译课程特色,做了关于翻译市场的调查,并对翻译教育经验做了总结研究。由此可知,我国翻译硕士教育研究者在引进国外独特翻译教学方式的同时,结合了国内翻译市场需求的特色,他们一直在努力地探索适合我国翻译硕士教育发展的道路。

[1]陈燕生.视听手段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日本外语翻译课教学印象[J].中国电化教育,2003(4):76-78.

[2]程之扬.论澳大利亚任务型翻译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4):83-93.

[3]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56-59.

[4]王志伟.美国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及其对我国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界,2012(4):52-60.

[5]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09 (4):92.

[6]张慧琴,徐珺.生态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教学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41.

[7]仲伟合.翻译硕士(MIT)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翻译,2006(1):32.

[8]朱锦平.从澳大利亚高校的翻译教学看专业化翻译教学体系的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76-80.

本文是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QNGG13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笔译研究者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