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翻译

2014-12-12 04:36安琪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能力

安琪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浅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翻译

安琪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分析了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高职高专英语 翻译教学 问题 分析

一、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家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对翻译方面的应用性人才有了更多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大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实用交际技能的训练,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学用结合”的原则,把培养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作为教程的重要内容,为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翻译基础,使他们今后从事一线工作时能尽快满足实际的涉外交际需要。

二、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翻译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翻译的现状

英语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翻译是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信息的重要技能。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英语,而翻译能力是英语使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发现,英语学习了十来年,有些学生仅停留在说哑巴英语的状态,有些连翻译简单的商业信函都无从下手,许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需要重新学习和培训。

(二)翻译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低,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就笔者所在院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而言,院校2013级录取的新生中,11.2%的学生为职高生和中专生,相比同校参加过普通高考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更弱。有些职高学生在中学甚至没有听力、写作方面的练习和要求,掌握的单词多是偏重于技术类的应用英语词汇。这无疑是我们在开展翻译教学时遇到的不少困难。

2.翻译教学存在的误区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传承”了中学里的教法。在课堂上以讲授语法、词汇、语言点为主,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讲解占主导,致使课堂气氛低沉,学生积极性不易被充分调动。与此同时,即使有些教师讲解了翻译,却从未提及翻译的方法和技巧。造成学生在英译汉时汉语“洋化”,变成了汉字的堆积,甚至对母语的使用也觉得蹩脚和陌生。

(三)翻译在教学中不受重视

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非常不受重视的地位。(1)从教材来看,学生缺乏翻译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以《新编实用英语》为例,这本教材每个单元各编有一些英汉互译的练习,编者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句型样例和给出的定量练习(汉翻英),让学生巩固并掌握前面所学的词汇与句型。但由于对翻译知识、翻译技巧缺乏理论指导,大多学生将翻译仅看做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和转换,常常借助词典或是一些翻译工具,死板遵从原文的词性、语序和结构,往往忽略句子的语境,结果望文生义。(2)从考试题型和分值来看,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检测不够。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也称B级考试)来看,翻译由汉英互译两个部分组成,英翻汉部分即让学生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答案,即使学生没有选择出最佳答案,选择另外两个选项也可获得相应分值。这自然给学生一定的误导,并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学生对翻译的不重视。

三、英语教学中提高翻译技能的建议和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方法

(1)在翻译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针对英语学习对象,即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水平和需求,设立具体的教学任务和课程目标,而不能不分对象地盲目推崇“信、达、雅”,高谈阔论。(2)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可建议学生翻译时先对所吸收的词汇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注意到习得的语法,达到条理清晰、语言明确的目的即可。以这样的翻译标准要求学生,可以缓解他们从事翻译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和畏惧心理,让学生感觉翻译活动是可以通过调动他们自身能动性,有希望独自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3)高职高专学生在实际接触的翻译活动中,多以应用、商贸、科技方面的翻译活动为主,可以结合样例示范,逐步在课堂教学中介绍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比如增减译法、词类转译法等。

(二)反馈理论在课堂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反馈是指为了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而对其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发回的信息。在翻译教学环境中,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协调下,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信息交互活动,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堂翻译教学活动时,让学生进行生生互评,如小组讨论、相互提出建议和反馈意见、修改翻译译文等。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指导、协调,有意识地让学生对同班其他同学的译文从用词使用得当、表达是否贴切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对翻译中的语法错误、搭配错误、句子意义模糊等情况加以重视。此外,教师对翻译得好的学生给予及时肯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可以改变教师单方面给出参考译文、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全面参与,不但可以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评估他人的译文时也逐步学会如何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译文,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

(三)将翻译和阅读理解相结合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翻译与阅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翻译与阅读是同一过程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阶段。课堂上,安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练习翻译,在讲授英语课文时,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短语和句子让学生练习翻译,特别是能体现英译汉技巧与方法的典型语句,做到阅读与翻译相互促进。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英语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翻译意识

1.加强对英语习惯表达方式的应用

另外,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通过自编情景对话等方式,加强对教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习惯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应用。比如《新编实用英语》中练习上出现的一个例子“you get what you pay”,指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在学习这一表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并操练,课堂上要求学生假设自己的角色,编写情景对话。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习惯表达方式加深了印象,与此同时还达到了练习口语的目的。

2.提高语感,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提高英语语感,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将习得的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对异国文化知识进行补充;充分利用网络、电影、英文歌曲等手段,让学生多接触英语“原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适当给出任务,让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复述或者表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渐渐培养他们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从而实现帮助他们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

四、结束语

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比传授新知识更重要。教师不仅是学生外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外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将听、说、读、写、译并重,使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尽快满足学生今后在生产服务一线的需要,从而达到“应用”和“实用”的目的。

[1]教育部《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颖.英语教学中反馈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3]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英语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