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例

2014-12-12 04:36肖靓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袁 达 肖靓莎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例

袁 达 肖靓莎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的、稳定的职业化专家型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本文以独立学院人才流失的普遍现象为基础,分析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队伍存在培养体系不完善、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机制不合理等三大问题,提出加强管理体系的完善、创建学习型组织及建立专业化队伍等对策,促进独立学院高效、生态地发展。

独立学院 辅导员队伍 思政教育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客观依据

(一)顺应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市场,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生态圈“买方市场”的重要成果,对独立学院辅导员而言是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学生工作的单项化和细化也将是高等教育功能发挥的源头,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要想推动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传统的提供优质的教学师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需求,必须转变各部门职能,将教育、服务、管理融为一体,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主体,真正形成由行政职能部门向专业性服务机构的转变,才能真正顺应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1]

(二)优化多样化市场需求人才体系的必然举措

独立学院作为创新产物出现在民办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多元化特色的办学主体对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要更与社会市场需求相吻合,培养出专业素质较高、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遵循市场经济的办事规律。而独立学院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又带来了复杂性。促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加强新形势下管理、教育、培养及队伍建设的探索,使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于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之中,才能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形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念,运用专业化、创新化的方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才,从而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迈进,形成良性的人才体系生态培养圈。

(三)确保独立学院生态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

如今,独立学院的存亡直接由所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来决定,若违背社会主义人才系统的培养规律,容易导致独立学院“亮红灯”的局面。而独立学院的辅导员作为“千头线,一根针”,学生的“生活保姆”、“心灵辅导师”、“学习指导者”、“卫生监督员”、“职业导向员”等,是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群体,[2]工作中不仅要贯彻国家、院校、系部的指令,还要依据学生实际,配合团委、学生会、社团等方面的工作,一旦一个环节出错,都容易导致整个学校思政工作的失误,尤其是无法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学生群体适应社会需求,只有将辅导员队伍打造成 “专家型”、“专业化”的队伍,通过动态平衡的人员聘用、考核、激励、晋升和流动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留住辅导员岗位的人才,吸引更高层次和质量的人员加入,由辅导员自身的生态和谐发展带动整个独立学院甚至整个高校的动态和谐发展。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调查现状,以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例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就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例,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网络聊天三种方式收集材料,根据入校年限(0-2年、3-5年、5年以上)的不同,分别对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23名辅导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调查情况如下:

(1)针对辅导员对自身岗位职责是否了解的问题,选择了解透彻的辅导员占75%,选择基本了解的辅导员占25%,选择不了解的几乎没有,证明全体辅导员对自身职责了解较为清楚。

(2)针对目前高校提供的辅导员培训的效果反馈,因工作年限的不同,评价情况不同。整体上对于很有收获和有收获的评价占87.5%,说明开展培训的形式评价是值得肯定的。工作两年以下的辅导员对培训整体的评价是满意的,但工作两年以下的辅导员认为选择培训内容太少的占30%、认为培训评价一般的占10%。如何提高培训质量,推动工作年限短的辅导员尽快适应工作需求,发挥培训的作用,具有紧迫性。

(3)针对目前辅导员工作承担的工作内容,90%以上的辅导员说明担任的职务门类超过2门以上(除辅导员职务外还包括学生党支部书记、四查工作、心理健康专干、就业专干、资助专干、评优评先专干、宣传专干、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职务),工作2年以下的辅导员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对较轻,并且通过问卷辅导员普遍反映琐碎事情较多、工作繁忙,容易产生倦怠。

(4)针对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87%的辅导员认为需要继续学习提升,2年以上辅导员愿意转岗的几率较大。5年以上的辅导员职业倦怠较严重,且学习动力与创新不足。

(二)科技学院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辅导员的培养体系不完善。科技学院对辅导员队伍的人才培养缺乏统一的思考,没有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引导和规划严密的培养体系,同时,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到位,整个辅导员系统工作产生工作倦怠以后缺乏动力。对于所提供的自身素质的高层次培训也是采取应付式的态度,而各部门考核、评估及检查等工作都趋于形式化,甚至还占用大部分时间精力,造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2)辅导员的自身理论水平不高。科技学院的大部分辅导员是硕士研究生,在繁琐的日常事务的工作中,享受的发展平台和科研机会较少,感觉自身发展遭遇瓶颈,由于刚参加工作,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甚至由于招聘准入机制的不完善,存在不少辅导员不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及思政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基本应付于照顾学生的基本生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向较弱,自身潜能的激发也苦难重重,难以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禁锢思想而产生职业倦怠。

(3)辅导员的工作机制不合理。科技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安排不科学,许多部门之间的工作布置都靠辅导员来完成,因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面较广,每个人所负责的内容繁杂而重复,导致很难找到中心任务。受到日常工作的冲击后,很难有时间自我思考和自我钻研,加上本身理论基础薄弱、科研能力较差,没有时间和精力在个人专业素养方面进行提升。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体系是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任何团队的活力在乎其管理机制,也是影响其是否稳定的关键性因素。作为身兼数职、琐事缠身的独立学院辅导员而言,没有全新且良好的用人发展机制,无法促使辅导员队伍处于良性循环,容易造成团队的职业倦怠,形成队伍内部“一潭死水”的状态。[3]笔者认为,其一,完善薪酬福利体系是关键。其二,保证用人机制的灵活运行。用人方面将聘任制、合同制并轨,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下增强竞争和淘汰机制,使得辅导员更容易淡化身份,加强岗位的职业性。[4]最后,在独立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前提下,要调动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必须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罚分明的高效体制,使得用人制度、人才培养、奖罚制度形成和谐有效的生态循环圈,真正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辅导员队伍。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动力

学习型组织可以成为提高团队竞争力的新能源。首先,学习型组织中强调个人成长对组织成功的价值及激励个人发展的组织环境的创建,这些都是保证辅导员个人提升的有利发展条件,如果一旦从个人的基础上激发辅导员自身积极性和能动性,易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感染力,拉动整个团体的积极奋进。其次,学习型组织强调优化个人及团队的心智模式,促进学生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良性互动和动态思考的心智是优秀团队的基本模式,作为扮演较多角色的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若能形成相互交流、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良性理念,更能将琐碎的工作分工条理化,促进学生与辅导员事务之间互动的良性运转。再次,学习型组织意图加强团队学习,形成促使学生成才的共同愿景。[5]最后,学习型组织一旦在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中确立,更利于学生自主管理与开放管理的有机融合。这样更容易建立相对自由与信任的开放的环境,更利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伙伴关系的确立,这样的管理双方更能实现企业团体中强调的“民主化、扁平化、自主化、服务性管理”。[6]学习型组织能够为辅导员提供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平台,形成持续不断的创新源泉和动力的思想,让组织中辅导员个体更能时刻明确自身任务,自我管理,保证工作内容的更新,相互形成不断超前的力量。

(三)建立专业化队伍是独立学院留住人才的根源

目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较为突出。队伍流动性较大不仅容易产生工作内容脱节,更大层面上不易于与学生有效信任机制的确立。[7]因此,要从根源上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一方面,从专业化职业化的角度建立公正、有效的职称评聘体系;另一方面,要进行专业化的队伍培训。首先,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属性,因此实行职称单列成为新的发展出口。[8]只有将其职称评聘指标单独设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成立相应的职称评聘委员会,设立相应的职称评聘指标,创建独立的职称序列和评审等,为辅导员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保障。其次,进行专业化的辅导员培训,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独立学院可建立专业化的培训基地,按时将不同的新辅导员进行专业性质的培训。最后,辅导员行政职务晋升通道也应开启,严格按照“258”的政策提升辅导员待遇,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可以及时享受 “副科级、科级、副处级、处级”待遇,使得辅导员在此工作岗位上更有激情和动力,并将其岗位作为可以奋斗一生的职业。[9]总之,只有加强对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重视性,增强工作性质的吸引力,提高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地位,创建有效通畅的终生职业生涯规划路途,才能从根本上留住人才,促进母体院校与独立学院的整体发展。

[1]王敏,刘经纬,李玉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2]王素玲.生态哲学视域下的高等教育生态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6).

[3]叶爱芳,巫晓琼.试论教育生态观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现代物业,2011(10).

[4]王中坚.当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理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3).

[5]郑光勇,黄懿,李冬初.谈独立学院聘任制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0(6).

[6]蔡红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8).

[7]顾晓虎.把握五个度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

[8]吴月齐.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实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9]黄炳辉.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