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施教 以师德育人

2014-12-12 04:36武保周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师德学困生爱心

武保周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银杏小学)

用爱心施教 以师德育人

武保周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银杏小学)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也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更应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体现出用爱心施教、以师德育人的特点。

教师职业 爱心施教 师德育人

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学生成长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工作内容的超前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在以人为本的今天,用爱心施教,以师德育人,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要充满爱心地投入教学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手中的,学生能否生活得很有趣味,能否学得很好,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幸福快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实亲和力不是来自教师本身的气质,而是来自教师的爱心,去接纳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觉得被教育是幸福的。教师是一份充满爱和责任的职业,是培养造就人的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用心施教,以爱执教,才能做好这一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二、教师应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的根本,师德修养比教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时时处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教书育人。

加强师德修养,首先要爱岗敬业。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因此教师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师个人的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一些影响。因而,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更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为示范,为人师表”。

加强师德修养,要严于解剖自己。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认识自己,又谈何了解、教育学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聪明的人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别人,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则更难。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自我教育为特征的修养。其次,要善于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根据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最后,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己、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只有在此之后,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努力改变现状,才能使师德水平真正提高。离开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任何认识和解剖自己都是毫无意义的,师德修养也只能是走走过场而已。

三、教师应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

学困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大多数学困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学困生由于有过多次的失败经历,对人对事往往缺乏自信,面对成绩优秀的同龄人,或表现漠然、敌意,或产生自卑与焦虑,易产生较大的情感、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学困生的学习落后,对其一生来说,可能只是暂时的,与其今后生活的幸福感也不一定构成正比,但他们的心理阴霾如得不到及时驱散,就很可能让他们一生都难以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幸福的人生。对于他们,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肯定,使他们在关怀中得到温暖,在肯定中获得自信。在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爱心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是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真诚相待,耐心帮助,热情鼓励,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与威严的面容和犀利的语言相比,他们更需要的是保护、尊重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有好的转变。同时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扬其长避其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需要有爱心、用爱心去施教,以师德来育人。

猜你喜欢
师德学困生爱心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爱心树(下)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