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分析

2014-12-24 05:33王京辉沈小璞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活荷载楼板剪力墙

王京辉, 沈小璞

(1.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 ;2.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海南澄迈富力红树湾C-01区希尔顿逸林酒店,位于海南澄迈县北部,美浪泻湖南侧,分为南塔和北塔2栋塔楼,各栋之间通过防震缝分开,均为半地下室1层,地上12层的高层独栋塔楼,总高度为43.5m。以南塔为例,半地下室层高为6.0m,首层层高为7.0m,二层层高为4.1m,其余层高为3.6m。转换层位于二层楼面。

2 设计参数

2.1 主要设计参数

本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 W0=0.8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 A 类[1]。

2.2 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详表1[2],[3]。

表1 主要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

3 结构设计

3.1 结构布置和选型

本工程南塔高度为43.5m,半地下室,地面以上12层。塔楼标准层层高为3.6m,屋面构架层高2.9m,框支层层高为7.0m,半地下室层高为6.0m。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在二层做转换层。剪力墙截面沿高度变化,厚度为200mm~700mm;框支柱截面为1200mm×1200mm;转换梁截面为1200mm×2200mm、1200mm ×2000mm、1000mm ×2200mm、800mm×2000mm、800mm×1800mm。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5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40、C50[4]。

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塔楼标准层的板厚为100mm、120mm。将与转换层相邻楼层的楼板加强,首层板厚为180mm,二层(转换层)板厚为180mm,三层板厚为120mm,有利于传递水平力及提高转换层的整体性。图1、图2、图3分别为结构整体模型及转换层平面图和标准层平面图。

图1 结构整体模型

图2 转换层结构平面图

3.2 结构整体弹性分析

在MIDAS分析程序中,梁和框支柱(框架柱)采用梁单元,板采用板单元,剪力墙采用墙单元。

图3 标准层结构平面图

本工程采用SATWE和MIDAS程序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内力和位移计算,结构计算的嵌固端在基础面,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SATWE和MIDAS分析结果对比

3.3 弹性时程分析

按规范要求,8度抗震设防的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2]。本文采用SATWE程序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按地震波三要素(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和持续时间)[3],SATWE选取Ⅱ类场地上两组实际地震记录天然波1(TH2TG035)和天然波2(TH4TG035)和一组人工波(RH1TG035)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图4和图5分别是弹性时程分析得到的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图。反应谱与时程分析基底剪力结果比较见表3。

图4 地震波作用下层间位移角

图5 地震波作用下楼层剪力

由图4可看出,结构在天然波1(TH2TG035)作用下的X向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0.001,与规范的限值1/1000相等,在天然波2(TH4TG035)、人工波(RH1TG035)和规范反应谱作用下,不论X向和Y向的层间位移角均小于规范限值,说明天然波1(TH2TG035)对结构起主要控制作用。由表3可以看出,在地震作用下的时程计算结果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结果较接近,但根据规范要求,当取三组时程曲线进行计算时,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宜取时程法计算结果的包络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故在施工图设计中将反应谱放大1.19倍进行设计。

3.4 转换层楼板应力分析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支转换层楼板是重要的传力构件,不落地剪力墙的剪力需要通过转换层楼板传递到落地剪力墙,为保证楼板能可靠传递面内相当大的剪力(弯矩)[2],按规范要求,取板厚为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按C50(ft=1.89MPa[5]),配筋为双层双向 φ12@200。用MIDAS程序对转换层楼板进行应力分析,分析时采用弹性膜(仅考虑楼板平面内刚度和不考虑平面外刚度)来模拟弹性楼板[6],用以验算设计是否满足要求。查看以下荷载组合下的楼板应力:1)1.2恒荷载+1.4活荷载;2)1.35恒荷载+0.98活荷载;3)1.2恒荷载+0.6活荷载+1.3地震荷载;4)1.2恒荷载+0.6活荷载-1.3地震荷载。图6和图7分别为转换层楼板X向和Y向最大应力云图。

图6 转换层楼板X向应力云图

图7 转换层楼板Y向应力云图

由图6和图7可知,转换层楼板由于开洞少,整体性好,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绝大部分区域楼板面内拉应力均小于C50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1.89MPa),且应力集中部位多出现在转换梁区域附近。

3.5 转换梁应力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本工程为框支梁承托剪力墙并承托转换次梁及其上剪力墙,应进行应力分析,按应力校核配筋,并加强构造措施[7-8]。用MIDAS程序对转换梁进行应力分析[9-10],查看以下荷载组合下的转换梁的应力:1)1.2恒荷载+1.4活荷载;2)1.35恒荷载+0.98活荷载;3)1.2恒荷载+0.6活荷载+1.3地震荷载;4)1.2恒荷载+0.6活荷载-1.3地震荷载。以(Bc~Bg)轴×(B10~B13)轴的转换梁为例,图8和图9分别为转换梁X向和Y向局部最大应力云图。

图8 转换梁X向局部应力云图

图9 转换梁Y向局部应力云图

由图8和图9可知,转换梁截面受拉区域较大,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大多数拉应力均大于C50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1.89MPa[3]),需要由钢筋来承受,在施工图设计中按MIDAS程序分析出的应力和计算结果来校核SATWE的计算结果,以满足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本工程采用SATWE,MIDAS两种程序进行整体弹性对比分析并补充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时程分析及转换梁、楼板的应力有限元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弹性时程补充计算,在施工图设计中需要对振型分解反应谱放大1.19倍进行设计;转换层楼板应力分析表明设计中取的楼板厚度和配筋满足设计要求;转换梁应力分析表明转换梁截面受拉区域较大,拉力需要由受力钢筋来承受,且需要按MIDAS程序分析出的应力和计算结果来校核设计。

1 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吕 鹏.深某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J],2013(42):66-69.

5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 陈 虎.深圳某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分析.建筑结构[J],2012(43):84-89.

7 韩小雷,季 静.基于性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结构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 朱丙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9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结构大师非线性分析[M].2009.

10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midas building工程实例分析与疑问解答[M].2013.

猜你喜欢
活荷载楼板剪力墙
活荷载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应用
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用浅析
提升机大厅层楼面的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
叉车作业楼面结构计算的探析
结构计算模型中消防车荷载的输入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