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车辆标准化的应用及意义

2014-12-25 09:16
交通运输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网络化部件标准化

肖 晨

(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天津300222)

0 引言

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技术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标准化,可以缩短设计、生产周期;使用与管理的标准化,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因此,标准化必然是设计、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而地铁车辆(以下简称“车辆”)标准化,就是为更好地满足车辆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的需要和实现安全为本的目标

1 车辆标准化的意义

1.1 适应网络化运营的需要

随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以及天津等城市相继进入地铁多线运营时代,“网络化”成为行业热词,这也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必然趋势,是大容量、高效率、集约化的本质特征或者说是发展目标所决定的。

面对网络化运营的大趋势,作为运营管理人员,必须接受车辆维修管理、运营管理等运营支撑业务板块网络化的挑战。多线路车辆的标准化,是完善车辆运营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车辆运营管理模式,最终提升业务水平的最佳途径。一方面可降低人员技能风险、设备安全风险,更好地完成单线运营向多线管理安全稳定地过渡;另一方面实现多线设备设施、人力资源、物料资源的共享增值,保证规模效率和效能充分体现。

1.2 实现安全为本目标的需要

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行车安全设备之一,车辆标准化必须围绕实现“安全为本”的目标开展相关工作。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下,运营管理、操作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必然导致技术技能水平的稀释和降低,标准化的车辆结构、性能,标准化的维修模式和标准,对于降低人员技能风险,保证运营管理的安全可靠,将起到关键作用。

2 车辆标准化应用的执行

车辆的标准化是必然的、紧迫的,在具体执行应用上,可概括为6个方面内容。

2.1 推动车辆灵活、高效的运用,体现车辆资产规模效益

以香港地铁车型统一的4条地铁线为例,从其“车辆资产规模和使用效率表”(见表1)可发现,网络化运营下,标准化的车辆是规模效率的体现:

(1)4 条地铁线共106 列8 辆编组车型统一的列车,各线可共享使用;

(2)列车运用效率高,能够超过96%,扣修率和备用车率低,低于2%(4 条线共备用2 列车),且直接缩短了高峰期的列车运行时间间隔,提高了运能。

表1 香港地铁车辆资产规模和使用效率表

2.2 建立车辆大修、部件集中大修基地,实现维修设备设施资源的集约利用

从表1 可见,香港地铁每条线设置1 个车辆段,大修程维修场地网络化共享(4 条线106 列车大修全部在1个车辆段完成)。

目前,国内新建城轨线路在网络化需求下,同样遵循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设备设施的配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车辆的标准化必然促进效益的最大化:其一,设备设施一致性加强,节省了建设投资,降低了运营管理成本;其二,车辆系统部件同类性加强,创新部件集中维修模式,提高了物资管理效率。

2.3 建立网络化运营下统一的车辆管理(维修、运用)技术规范

包括维修人员用检修规程、工艺指导、司乘人员的操作规程、故障处理手册等基层操作类文本,利于长期有效的车辆运营安全风险辨识和质量关键点控制,降低人员技能风险。同时更好地实现车辆维修人员、司乘人员的网络化,在各线路间灵活调配。

2.4 进行车辆设计、生产、调试和验收等各个项目环节的跟控,统一跟控标准,长期有效地指导车辆项目前期工作

根据长期车辆运营管理经验,制定的车辆标准化的技术需求,能有效控制车辆系统在产品设计、生产、调试等各个项目环节的关键点,有效控制设备设施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并能够规范化地制订跟控措施和技术要点,形成长效机制,保证车辆标准化体系的全面建立与落实。

2.5 开展车辆部件的经济性替代或国产化研究工作

根据制定的车辆标准化要求,车辆在长期运营管理中的物料损耗基本可实现标准化配置,这对于车辆合同内备件种类、数量以及合同价格的确定,将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进行经济性的替代或国产化研究,推动车辆部件规格、参数的统一,降低物料成本。

2.6 促进乘客对车辆服务设备的长期认知和有效应对

车辆作为直接承载乘客的设备,在网络化运营模式下(不同线路间的换乘),车辆的主要服务设施,特别是安全类设施(主要包括紧急疏散门、紧急报警、安全类标识等),其标准化的配置,对于方便乘客快速认知,并熟练掌握应对措施极为关键。

3 车辆标准化应用的分析和探讨

根据目前国内车辆应用及选型,很难做到车辆的绝对标准化,绝对的标准化也不利于车辆技术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标准化可行性分析。

3.1 按照车辆选型的角度进行分析

3.1.1 车辆选型标准化

参照《地铁设计规范》及《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严格控制并减少非标结构尺寸的应用,保证车辆限界的一致性,力求轨道交通各线路间车辆的互联互通。

3.1.2 部件接口的标准化

实现车辆电器和机械系统、部件安装接口的标准化。车辆各系统的选型、供货厂商可不同,但要保证与车辆的安装接口一致,做到不同型号的系统在车辆上的通用性、互换性。

3.1.3 部件结构的标准化

部件结构的标准化在车辆标准化工作中较难实现,由于系统供货厂商不同,造成系统和部件结构千差万别,而选用同一生产商同一型号产品又不利于业内的竞争、技术的进步。因此需要尝试与各系统供货商联合制定统一的结构要求,来满足车辆维修零件的互换性。

3.2 按照车辆面对的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

车辆面对的主体包括车辆维修管理人员、司乘人员以及乘客,分别针对不同的主体的关注点进行车辆标准化的分析。

表2 主体人群的车辆关注点

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进一步强化了车辆系统标准化的作用,为车辆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平台,抓住此技术机遇,制定系统、深化的地铁车辆标准,将进一步优化车辆生产及维修,降低地铁建设与运营维护成本,保证车辆系统的安全可靠的。

[1] 张振淼.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网络化部件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部件拆分与对外汉字部件教学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水轮机过流部件改造与节能增效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