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民增收政策研究

2014-12-31 12:14高红燕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3期
关键词:土地农民农业

文/高红燕

山东省即墨市大信镇人民政府 山东即墨 26622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是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本文就农业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找出农业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1 影响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分析[1]

1.1 制度因素

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城乡居民在收入、社会福利等存在较大差距。

1.2 经济因素

农业投资不足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直接导致农田水利、排泄设施等不健全,农业发展与粮食增收受到严重制约,形成恶性循环。

1.3 科技因素

农业科研目标单一、结构不合理,科研资金缺乏,研究成果不能得到有效推广,成果转化机制混乱,速度迟缓。

1.4 市场因素

农产品流通匮乏,农田至市场环节过多,流通成本增高。农业市场交易产权制度模糊,市场机制运用效果不佳。

1.5 文化因素

农村教育资金缺乏,公共教育软硬件力量薄弱。农民收入过低、对教育认识不足,及现存的文盲现象,对农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

2 对策分析

2.1 体制创新

2.1.1 改革户籍制度

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在于转移剩余劳动力,其关键在于改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将解决农民问题放在首位;实现公民迁移和居住自由;因地制宜、依法推进、配套改革。放宽进城落户条件,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依据申报城镇户口,推动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

2.1.2 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①要严格耕地保护,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征用程序及补偿机制,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健全征地监督和纠纷裁决机制,按土地市场价值补偿,妥善安置失地农民。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规模经营。按土地效益和“自愿、依法、有偿”原则,允许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优化配置。[2]同时要坚决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2.1.3 调整财税金融体系

要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确定各级政府应得收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财政支农重点应放在农业基础、粮食生产、农产品市场调控及农业保险方面。要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扶持结构调整、产业化、深加工及科技成果转化。[3]

2.1.4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要改革农产品价格体制,完善物流与供应体系,建立农业市场交易产权制度,培育多元的市场流通主体,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组织。

2.2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

2.2.1 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2.2.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同时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2.3 贯彻“科技兴农”战略

2.3.1 建立完善科技推广体系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工作的示范作用。

2.3.2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抓好基础教育,贯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强化农民现代农业知识、法律知识、营销知识的学习。

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己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并在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确权、农民财产权利、农民的社会保障、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未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会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政策倾斜力度,更好地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

猜你喜欢
土地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爱这土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