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枸杞的栽培史及对复种“津血杞”的建议

2015-01-01 14:43苑雅文
天津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枸杞宁夏天津

◎文/苑雅文

天津枸杞的栽培史及对复种“津血杞”的建议

◎文/苑雅文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追溯天津作为“津血杞”原产地的历史,追溯天津作为“津血杞”原产地复种枸杞的历史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与河北巨鹿进行比较,分析天津发展枸杞种植的可行性路径。在种植技术和经营策略支持下,“津血杞”的品牌价值依然存在。

津血杞;宁夏枸杞;地域品牌

天津曾经是宁夏枸杞的主要栽培地,颜色如血,还有专属的名字叫“津血杞”,在社会上很有声望,在国内外也曾经有很大影响。今天的天津已经难寻“血杞”的踪影,仅有的记忆也埋藏的很深。作为我国中药材出口的第二大品种,近年来枸杞价格一路攀升,市场需求旺盛。随着品种培育与种植技术的进步以及经营策略的实施,天津恢复枸杞种植成为可能,“津血杞”的品牌也将重新被市场认知。

一、“天津栽培宁夏枸杞”——溯源百年,一段几乎被忽略的往事

枸杞有多个品种,宁夏枸杞是唯一药材品种,是当今市场信赖度很高的药食同源产品,可以说市场购销两旺。但让很多天津人都想不到的是——天津曾经是这个优良品种的重要栽培地。在权威的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一书“宁夏枸杞”词条下,这样写着:“宁夏枸杞、津枸杞(天津),…中宁枸杞、西枸杞(青海)。……尤以宁夏和天津地区栽培多。”“津血杞”正是当年天津栽培的宁夏枸杞,其来历也是一段佳话,下文再叙。作为宁夏枸杞的一个别称,津枸杞的特称,“津血杞”这个名字在各种专业书籍中获得了一致承认。

天津种枸杞始于1900年的静海县陈官屯。《静海县志》(民国)卯集物产志中记载:“枸杞子,有家植野生两种。”野生枸杞不能做药材使用,药界认可入药的是只有宁夏枸杞。因此家种的宁夏枸杞更珍贵。解放后也曾经把天津枸杞误认为非药材品种,上世纪70年代第二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确认天津枸杞与宁夏枸杞同源。

那么天津怎么会有人种宁夏枸杞呢?寻找更详细的记载难度虽不大,遗憾的是资料公开性小,社会影响力很小。以至于百度引擎下搜索“津血杞”,大都采纳了这样的解释:“为产于我国北方而集散于天津者”。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车武先生1992年采访了“津血杞”开拓人刘芰林和刘震诚父子,记载下“天津栽培枸杞”的来龙去脉(《静海文史资料》第5辑)。

静海县胡辛庄村人刘芰林15岁起进入天津隆顺榕药店工作,庚子年(1900年)看到宁夏枸杞收益非常好,就从药斗子里捡了些枸杞种子回老家试种。因价格贵,效益还不错。后来周边村民、丰润、大城等地都有人来学习,水灾也使得刘家父子辗转大城、青县等地种植枸杞、传播技术,津枸杞也就成片生长起来。经过多年的摸索,津派枸杞人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加工经验,如施肥用的是骨粉,摘枸杞时要在10点前赶露水摘,果子干燥则用无味的焦炭慢烘,盛染料的靛桶保存果子效果最好,等等。

刘家的枸杞拿到三条石的同信药栈去卖。因宁夏气候干凉,枸杞红色稍暗,而天津枸杞则呈血红色,且新货上市较早,很受消费者追捧,还能出口赚汇。会元堂的曹先生将枸杞命名为血杞,外地人和洋商在传播时又加上了地方特色——津血杞。

解放后,静海县按照国家计划种植枸杞,1969年达到 4290亩,产果33900公斤。上世纪70年代末,与宁夏产品比,“津血杞”个小,肉少,籽多,因此卖不上价,而摘枸杞比较费工,人工管理成本高。面对更高附加值的产品,静海的枸杞树大部分被砍,改种其他作物。此后,“津血杞”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以至于如今鲜有人知。

二、天津复种“津血杞”的意义

(一)天津复种“津血杞”的文化意义

在1993年GATT各成员国达成的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协议》中规定:“本协议的地理标志,系指:其标示出某种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天津是宁夏枸杞的重要产地,这一史实本身是值得当今的天津人记录和骄傲的。因此,天津作为“津血杞”的原产地,复种“津血杞”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性,申请 “津血杞”的原产地名称保护,能够推动天津包括枸杞在内的中草药产业的发展,为相关产品赋予了历史文化的附加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二)天津复种“津血杞”的经济意义

枸杞性平、味甘,归肝、肾经,为药食两用的大宗滋补品种,年需求量估计在8万吨左右。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使得价格相对稳定。在2014年中药材市场价格大跌的情境下,枸杞价格基本平稳。细说起来,枸杞全身是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说明枸杞全身均可入药——根皮叫做地骨皮,能降肺火,退虚热,也是常用药品;枸杞叶能消热毒,散疮肿,可代茶饮。枸杞果实更不用说,药用价值高,营养丰富,可作为滋补品直接食用。在民间,春季的枸杞嫩芽叫枸杞头,清炒、做汤,味道清香、微苦,营养价值高于很多蔬菜。从国内的主产地实践看,种植枸杞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对于天津市场来说,枸杞的需求同样旺盛。以北辰区小街村的枸杞种植园为例,200亩的园区扣上了大棚,种植的是宁杞7号,现在进入第3个经营年头,产量、前景都还不错,市民对鲜果采摘兴趣很大,下一步还计划引进黑枸杞。都市农产品市场走向也表明,市民对于“放心农产品”项目都很期待,而枸杞更是颇受消费者青睐的温和补品。天津恢复“津血杞”品牌是有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的。

(三)天津复种“津血杞”的社会意义

当前,天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种植中草药是天津农业改革的有效举措。作为曾经的成功实践产品,特别是为社会承认的地域品牌,种植枸杞并恢复“津血杞”这一品牌有很深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伴随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天津发展枸杞种植业,开展采摘、鲜果销售等创新销售模式,不但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传统农业的盈利模式,更能满足人们养生保健的需要。

三、天津复种枸杞及恢复“津血杞”品牌的路径

(一)“津血杞”品牌文化的挖掘和维护

从文化角度看,“津血杞”无疑是有很高价值的。百年的种植历史,不仅留下很多感人故事,也留下很多经验和教训。但是现在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品牌文化的公众影响力也比较弱。建议重视这一农耕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及时对相关物件如植物标本、专用器械、工具等进行收藏管理,结合天津市枸杞种植业的发展,适时建立专题博物馆。

(二)“津血杞”地域性品牌的经营和维护

“津血杞”发展的难点在于:一是市场认知差。在安国中药材市场调查时发现,当今的枸杞经销商不愿承认“血杞”、河北枸杞,统称是宁夏枸杞。业内人士分析说,“血色”有硫磺熏过之嫌,不如打宁夏枸杞的牌子硬,售价更高;二是制度认证难。国内对于地域品牌的认定有国家工商总局、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但是由于“津血杞”现在已经没有种植面积,不符合申请认定地理标志的条件,无法获得制度的认可。

“津血杞”品牌的失落不仅是技术原因,更在于管理上的疏忽。“津血杞”品种的优质特性还需要专门的技术检测。但是,作为一个地域性产品特征,“津血杞”本身含有天然非硫熏的 “血色”之卖点,加之百年历史和被承认的地位,品牌本身是有经济价值的。面对当前市场认知的空白,“津血杞”要重获消费者信任,靠单个农户或小企业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集结农工商研学形成一体化发展合力。比如可以由天津知名中药企业引领这一品牌形象的塑造与市场开发,力争重新确立这一品牌的市场地位。同时对品牌的内涵进行扩展,根据时代进步补充新的内容,如鲜果、黑枸杞更具营养,提取物更加高效便利等,采取农业旅游、体验消费等新模式,提高消费者认同感。

(三)科学育种,打造种植培育基地

难觅“津血杞”的踪影,可能人们要质疑天津是否适合种植枸杞。但河北巨鹿的成功为天津复种“津血杞”打开了另一扇窗。河北巨鹿低洼盐碱,土地贫瘠,1962年开始种植枸杞,2013年全国枸杞种植总面积约 180万亩,产量30万吨左右。巨鹿的成功,首先,是对品种不断筛选,提高优良品种率,克服了肉少、籽多等缺点。1978年国家鉴定巨鹿枸杞品质居全国第二位,杞果成熟时多为血红色,肉甘甜,称为“河北血杞”,出口代号“中华01血杞”。调查了解到,2014年巨鹿枸杞亩产400公斤~600公斤,收购价是28元/公斤,每亩毛收入在1万元以上。

枸杞是多年生落灌木,耐盐碱、耐干旱,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北辰、静海、武清等几处枸杞种植园,面积约10亩~200亩不等,品种也都是从宁夏新引进的。因此,天津复种“津血杞”要注重品种的选择,选择经济价值高、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并不断培育新的品种,打造枸杞种植培育基地。

(四)创新技术和管理,打造研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基地

巨鹿的成功同样在于不断开发枸杞深加工产品。枸杞种植业必然受到高人工成本的制约。在天津枸杞种植园了解到,雇工工资现在是每天100元,农忙时120元。初步统计,枸杞园的管理成本占到收入的30%~40%。加上土地、树种、化肥等投入,那么这么高的固定支出,亩产值万元也仅有薄利剩余。天津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个办法。从枸杞种植来说,天津不可能效法巨鹿模式,必须要创新发展。针对人工成本高的现实,建议采取林下散养土鸡,鲜果采摘、保鲜销售是提高利润的有效举措。关键是要在品牌的引领下,采取延伸产业链的策略,发展美容、保健等功能性保健品,提高产品利润水平。如中医药生态农业观光,是中医药文化的延伸与农业旅游业的扩展,以枸杞种植与采摘为契机满足城市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的健康诉求和文化需求,把中草药农业观光、乡村休闲体验、中医健康养生、城市养老教育有序结合起来,打造长远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特色中医药生态农业观光基地。

(五)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天津在中药材供应链条上的地位

巨鹿的成功还在于这里是国内重要的枸杞产品集散地,在先进的市场化运作手段支撑下,巨鹿金银花、枸杞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有数千人从事运销工作,保证了巨鹿枸杞销路畅通。审时度势,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为枸杞以及天津枸杞的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彰显了天津在中药材供应链条上日益重要的区位优势。天津应抓住难得的发展契机,加强京津冀一体化协作,重新树立“津血杞”的市场地位,助力提升天津在中药材市场交易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1]车武.刘氏父子与天津枸杞[C].静海文史资料(第5辑),2000,:24-29.

[2]王海英.国内主要枸杞产区基本情况调查[J].青海农林科技,2013,(4):10-12.

[3]云立新.地道中草药原产地名称保护——甘肃农业产业化提升的新路径[J].社会纵横,2008,(3):32-34.

责任编辑:孟 力

F327

A

1006-1255-(2015)01-0043-03

苑雅文(1968—),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邮编:300191

猜你喜欢
枸杞宁夏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宁夏六月枸杞红
宁夏
天津卷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天津之眼》
天津
宁夏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