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路解析

2015-01-02 03:52张豪杰邵大军
金融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张豪杰 邵大军

(浙江东阳农商银行千祥支行,浙江 金华 322124)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路解析

张豪杰邵大军

(浙江东阳农商银行千祥支行,浙江金华322124)

摘要: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农村扶贫建设和促进社会公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小额信贷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实现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发展模式、未来发展新策略的探究来解析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解析

今年来,我国对于“三农”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根本上保障社会公平,让社会主义改革的红利惠及全国人民。小额信贷的概念最早是由孟加拉乡村银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1]作为一种扶贫建设项目在世界反贫困战争中发挥着重要角色,是经过广泛实践证明的扶贫建设方法。小额信贷从概念上讲也是一种信贷金融服务,它以中低收入人群为服务对象,额度小,无担保、无抵押,基本特征如下:一是为低收入贫困人口服务,服务目标人群明确;二是小额信贷机构本身要能够保证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与政府或者捐助机构的补贴扶贫具有明显差别。

我国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入这种农村小额信贷并在国内进行推广,随后我国小额信贷开始逐渐走上以信用社为载体的正规金融导向的发展道路[2]。具体实施中有两种方式: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从国内的实践经验来看,小额贷款在制度化、正规化的运作下,能够实现信贷机构和农户的共赢。农村小额信贷成功地将政府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任务与金融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为我国农村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及问题解析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

我国的农村小额贷款在初见成效的前提下,在近年来呈现喷发式增长。概括我国现在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农村的小额信贷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它的出现给处于低收入阶级的农民和微型企业带来了资金,盘活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其二,小额贷款在当下需求量十分巨大。中低收入人群在金融信贷中长期处于弱势,传统个信贷对于他们来说遥不可及。现在这种针对他们服务的小额信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借贷途径,他们在资金的帮助下自由地发展农村经济。其三,从放贷方来看,小额信贷的放贷主体多元化。小额信贷的主体大体上以国际资助、国家财政(农业银行)、地方信用社和个人或者商业化的信贷公司为主[3]。

从农村小额信贷的特点来看,小额信贷的目标服务人群明确,这是其区别于一般信贷的最大差别。另外一个就是信贷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惯用的抵押贷款外,更多地采用了银行慎用的保证和质押等灵活方式,方便了大多的农户和微型企业,简单直接。这种小额信贷不论是从信贷方式还是服务内容上都十分贴近农村需求,也就更便于在国内广泛推广。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问题解析

虽然农村小额信贷的福利在惠及广大低收入人群,但这种信贷方式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当下农村小额信贷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5]。

(1) 农户对于小额信贷的认识不正确,小额信贷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农村的扶贫项目都是以捐助和直接补贴的形式来完成的,这就导致农户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小额信用贷款仍然属于国家扶贫资金,可以不用归还。这种错误的认识根植于许多农户的内在意识。这就给小额信用贷款带来了一种信用风险。另外,信贷机构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信用环境相对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导致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缺乏安全保障。在信贷业务中,信贷机构对于农户缺乏信用方面的参考,只能通过一些村委会介绍信和实地了解的方式来给农户的信用提供依据,这样的偶然因素太多,增加了信贷风险。小额信贷的借贷方式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贷风险,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十分必要。此外,贷后检查监督机制不健全,资金去向管理不明,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

(2) 利率设定不合理,过低的利率导致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压力巨大。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的利率都处于国家的严格控制,过低的利率直接导致借贷机构获得的微薄利息难以补偿操作费用,只能依靠国家补助。信贷机构从大体上可以以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划分,金融机构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非金融机构以个人或组织资助型民间借贷。前者在过低的利率条件下可以依靠国家补助,而后者在利率过低的情况下更多的成为慈善捐赠。过低的利率也大大降低了借贷门槛,也会导致不法分子通过借贷的方式窃取国家补贴的红利,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 小额信贷资金有限,贷款周期较短。农村小额信贷的借贷周期一般不会超过3年,更多的情况会要求当年收回,这就要求农户借贷后要能够迅速资金回收。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的借贷选择,也增加了借贷机构的信用风险。资金的短缺也是一大问题,我国的农村小额借贷一般不会超过3万元,当下物价急剧上升的环境下,任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所需资金成本都不会太少,小额借贷的资金限制了农户借贷的积极性。

(4) 信贷机构积极性不足,资金“农转非”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我国小额信贷的种类很多,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机构也很多,但这些机构对于微利或者负利的农村小额信贷积极性不高,往往只是迫于政策压力象征性地开展农村小额信贷,对于农户的借贷往往也有一些额外条件,增加了小额信贷的复杂程度。一些信贷机构或者直接将小额信贷的资金挪作他用,以获取更高的商业利润。

二、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相关思考

(一)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信贷机构能够依靠从信贷中所获取的收益来补偿信贷的操作费用、资金成本,进一步实现盈利。当下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金融热点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给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持续性发展其实是对小额信贷的新要求,要求信贷项目能够自我弥补成本最终实现盈利。目前国际上将小额信贷分为两种,一是以福利形式为目的,完全为低收入人群服务;另一种是以盈利为目的,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加以规范。主流的观点倾向于后者,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实践也证明,单纯地追求低利率的小额信贷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扶贫目的。因为低利率不能保证小额信贷的还款率,并且很容易为富人所利用攫取利益。另外较低的利率加重了信贷机构的经营压力,入不敷出,难以为继[6]。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下小额信贷存在的普遍问题。它要求小额信贷作为农村金融的一种,不能忽视市场机制在小额信贷中的作用,而要把小额信贷当作一种商业性的金融服务,盈利性为基本要求。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在于盈利性。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有其必然性。农村贷款难、资金不充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大量的农村金融需求催生了多种多样的农村小额信贷,给农村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内外大量的实践项目表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一)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究

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探究影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于我国今后小额信贷的发展十分必要。现阶段影响小额信贷的因素大体上有以下几点:[7]其一,外部条件的制约,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大力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部分地区的项目得到了地方乃至中央的高度肯定,但是完善的法律法规至今没有出台。小额金融作为农村金融的一部分,迫切需要国家法律的保障和行业规范来引导。许多民间的信贷机构大多处于很尴尬的地步,缺乏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支持。另外,国家政策和金融监督的不到位也会导致很大的信贷风险。其二,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资金来源有许多渠道,包括国际资助、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民间团体等等。但渠道的多样性不能保证资金的可持续注入和资金的充裕,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量难以得到满足。强调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量的就是资金持续性这一因素,它是小额信贷的根本影响因素。其三,信贷机构的操作成本。农村小额信贷的持续增多,给地方农村信用社和其他信贷机构增加了很大的操作成本。可持续发展要求机构能够依靠信贷的利息来补偿操作成本,这样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小额信贷。其四,风险的管控能力和信用制度的完善。信贷存在风险,小额信贷的信贷多样性加大了这种风险的发生,如何管控好小额信贷的风险是影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阶段逐步完善的信用制度是管控小额信贷风险的有利手段。根据信贷农户的信用等级考量其信用度加以区分地去放贷可以大大降低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三)未来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充分参考国际经验,我国的小额信贷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要逐步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三点新的思路[8]。

(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放宽政策约束。在现阶段,虽然政府的扶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但合理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还不完善。政策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信贷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进一步放宽国家政策,让更多的金融机构看到小额信贷的红利而不断推出更多小额信贷服务,使更多的低收入农户从中获益。

(2) 实行弹性化、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国际经验表明,小额信贷的利率只有高于一般的商业利率才能实现其持续发展。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放开利率控制,通过弹性化、市场化的机制来调节小额信贷的利率。初期小额信贷的低利率使得信贷机构的成本过高,难以为继,需要大量的外部支持,更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调节机制很好地弥补了这种不足,以市场化为导向必然导致高利率,但这种高利率对于小额信贷十分有利。

(3) 优化外部环境,降低小额信贷的成本和风险。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一些政府建设的公共设施、项目培训和政策信息的宣传。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发挥和传播小额信贷的有利优势,促进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农村小额信贷给我国的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农村金融以资金支持,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未来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方向,高利率、宽政策等有利环境都会使我国的小额信贷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课题组.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4(10).

[2] 潘虹竹.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金融学院,2008.

[3] 余妙志.推进浙江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财经论坛,2010(03).

[4] 张璐.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本源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5][8]康健.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1).

[6] 徐志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06).

[7]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为例[J].西南金融,2013(6).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