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比较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优化选择

2015-01-02 06:44崔成美
北方经贸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公平土地

基于绩效比较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优化选择

崔成美(东宁县老黑山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黑龙江东宁157222)

比较不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其目的在于更好地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一个地区在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土地流转模式;优化选择;绩效比较

一、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

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加快,权利冲突问题日趋增多。农业部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鉴于此,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土地农用的原则下选择流转模式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为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粮食自给力,所以农村土地权流转应该是面向农业和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然人或法人,换句话说,农村土地资源的流动应该在农业内部、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然人或法人之间进行。不能将农村土地用于商业、工业等非农产业,从而改变农村土地的用途,加剧农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如果出于追求非农产业的较高收益而盲目将农村土地转为他用,且不说不符合我国的法律政策,其必然会削弱农业发展的基础,使农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坚持土地农用的原则下,促进农村土地在不同的农业区域间进行跨区域的流动,即一个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然人或法人可以到另—个地区获得农村土地使用权,这可以将发达地区农民的资金以及先进技术带到欠发达地区,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组合、有利于消除区域之间的差异,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流转模式的选择应倾向于有中介的集中式的流转模式,如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制、土地信托等。

(二)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下选择流转模式

农村土地低效利用的情况将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愈加严重,因为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方面其无力耕种的承包地被占而不用;另一方面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日趋老龄化、低素质化,这必然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人地矛盾的加剧不仅影响农业的发展而且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应在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下进行。

(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选择流传模式

表面上来看,公平与效率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过度强调公平必定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效率,而过度偏重于效率又可能导致农民权益损害、贫富差距扩大从而引发社会动荡。但实际上,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只要在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时将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联系起来就可以使二者的积极作用突显。例如,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以土地维持生存的时候,公平得以提倡,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各国又建立起了以效率为中心,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村土地制度。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虽然总体上还是处于“耕者有其田”的阶段,大多数农民已经摆脱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不断增加造成了耕地的抛荒,如果在这些地区仍推行以公平为中心的农村土地制度必定会极大浪费土地资源。

因此,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考虑优化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横向上既要在考虑到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土地仍是农民谋生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在农民就业机会不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应给予所有农民农业生产的土地,又要考虑到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以效率为中心提高农村土地生产率;纵向上应符合农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而带动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的规律,以平等为基础,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向以效率为中心的流转模式过渡。

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适用范围

(一)直接式流转模式的适用范围

直接式土地流转模式对农业内外部条件的要求比较低,流转的数量也没有最低标准,所以直接式流转模式的适用范围很广。但是相对而言,经济相对落后及劳动力转移率相对低的地区,直接式流转模式的适应性相对强些。因为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相对要少,只是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那么也只是部分零散的土地需要流转,出租流转模式就非常适用。

(二)政府参与的间接式流传模式的适用范围

政府参与的间接式土地流转模式的适应性较广,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都可实行。村集体参与的反租倒包流转在全国各地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这些地方的成功都依赖一定的前提条件,这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转移。有些地方人少地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较小;有些地方在反租倒包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转移;而有些地方反租倒包的过程中注意延伸产业链,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一种流转模式可能适用于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可能有多种适用模式,那么,同一种流转模式在不同地区所产生的流转绩效必然不一样。例如出租流转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既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同时也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可是在两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所带来的绩效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一个地区在优化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农村土地流转的绩效。

[1]冯应斌,杨庆媛,董世琳,毛旭明,齐 梅.基于农户收入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牟 萍.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农户供求意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

[责任编辑:文 筠]

F235.4

A

1005-913X(2015)07-0050-01

2015-05-30

崔成美(1974-),女(朝鲜族),朝鲜咸北道人,经济师,研究方向: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公平土地
公平对抗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怎样才公平
我爱这土地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强化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笨柴兄弟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