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选择

2015-01-03 17:16沈国儒
金融理论探索 2015年6期
关键词:银行企业

沈国儒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石家庄 050000)

新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选择

沈国儒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石家庄 050000)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增速换挡期,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大,同业竞争加剧,经营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全面防范经营风险;紧贴国家经济战略,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扬长避短,科学定位,实施差别化经营;改革进取,科技领先,促进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

经济环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操控重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增速换挡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加强经营决策与战术谋划,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准确把握业务方向,全面防范经营风险,这样方能实现稳步健康发展。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

1.企业经营形势难以乐观。以工业生产为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 441.8亿元,同比下降0.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1.2%;集体企业利润下降0.1%;股份制企业利润下降1.7%。在利润总额下降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6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6.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2.4%,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4%,汽车制造业下降2.1%。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5%,6月末企业应收账款107 951.6亿元,同比增长7.9%;产成品存货增长7.4%;负债合计539 730.8亿元,增长5.7%。在经营成本增加、融资价格高企、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下,企业经营利润下降趋势短期内无法彻底改变。

2.投资增速回落难以避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7 1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2.3%;民间投资增长11.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8%;第二产业增长9.3%;第三产业增长12.4%。从资金到位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同比增长6.3%,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1 936亿元,同比增长1.6%。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仅增长0.88%。固定资产投资进入缓慢增长区间。

3.房地产超常发展难以再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 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8%。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7.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8%。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5 7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8%。从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看,实现净利润较上年下降的房企占到47.9%,其中利润下滑企业中更有38.9%的房企出现亏损。在国家经济政策、人口年龄构成、住房刚需弱化、投资渠道增加等因素影响下,房地产业高投入、高增长、高销售、高利润的黄金时代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投资减少、增速减慢、销售平缓、利润回归正常。

4.周期性行业低效难以扭转。在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保护加强、结构调整力度增加等因素影响下,传统制造业、周期性行业、污染严重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装饰材料等,面临着严峻的效益下降、生存危机和转型升级压力,潜在违约风险加剧。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钢铁和煤炭行业,吨钢利润由高峰时的将近千元下降到只有四、五角钱,买不了一块冰糕;煤炭企业的黄金期已成为过去,煤炭由地下黑金变为无人问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但钢铁、煤炭企业的负债率却依然居高不下,有的甚至超过100%。在经济下行压力,企业开工不足,国内流动性趋紧,融资难度增加,经营成本上升条件下,企业违约甚至行业性风险概率增加。

5.进出口贸易增速难以提高。据海关统计,2015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6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3%。其中,出口7.75万亿元,微降0.9%;进口5.88万亿元,下降14.6%;贸易顺差扩大1倍。进出口贸易增速为多年来最低水平,与全年预期增长6%的目标相距甚远。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地缘政治、区域紧张甚至局部战争、恐怖主义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对于大量依赖外销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无疑将会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外贸形势低迷、进出口下降,在直接影响贸易商和进出口企业的同时,也会对银行信贷资金正常周转带来无法预知的风险。

6.企业高负债经营难以改变。根据标普统计,2014年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总额13.8万亿美元。据其对国内945家大中型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这些公司2008年的债务为1.82万亿,到2013年则增加到4.74万亿元,暴涨了160%。其中电力、建材企业是所有行业中融资杠杆最高的,2014年第三季度这两个行业的债务均相当于股权的两倍。在经济高增长期,高负债可能造成的诸多问题往往被掩盖,而随着经济放缓、产能过剩、市场疲软,企业能否按期偿还债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7.融资平台违约风险难以防范。根据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2013年6月底时,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 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 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 393.72亿元,三项共计17.89万亿元。①见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2/30/c_1259346 20.htm。其中很大部分是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融资平台贷款一般多以土地作为抵押,随着房地产业黄金增长期和暴利时代的结束,原有抵押土地的价值大幅缩减,甚至基本无法变现。按照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一旦这些存量债务未被认定为政府债务,而是作为城投企业经营性资产对待,那么这部分存量债务将不会被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统筹财政资金优先偿还到期债务的政策也就不会顾及于此。

二、经济环境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1.同业竞争态势持续加剧。表现在:(1)银行同业竞争持续加剧。目前,国内银行业法人机构已达4000余家,随着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股份制及民营银行、资金合作与互助组织、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还会大批量涌现,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速度也将迅速提升。(2)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在社会资金来源与使用盘子越来越大、渠道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资产管理、信托、担保、基金、保险、租赁、典当、小贷公司、金融中介等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发展,渐成气候。(3)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理财、供应链金融、众筹等互联网金融跨界创新不断涌现,支付宝、余额宝、活期宝、指数宝、搜易贷、理财通等金融平台层出不穷。(4)影子银行、民间借贷、地下钱庄乃至非法集资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资金融通、支付等活动能够脱离银行体系进行,在加剧金融资源争夺的同时,使得传统银行业面临愈加严峻的竞争形势。

2.利率放开,银行面临生存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关口———存款利率放开的日益临近,息差大幅缩减,存款资源争夺,收益渠道变窄,创收难度增加将成为必然。利率市场化长期看固然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短期来看无疑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尤其对于一些缺乏利率定价能力和利率风险识别、控制管理的中小银行甚至是生死存亡的考验。如1975年美国利率市场化当年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商业银行倒闭,我国台湾地区在推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也曾出现一批中小银行因为无力支撑而歇业的局面。对于习惯靠提高利率抢占存款、降低利率竞争贷款的国内银行,无疑更是一道难度很大但却必须跨越的高墙。今后的银行竞争,不仅是客户资源的简单争夺,而将是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风险定价与规避能力、市场适应能力、服务提升能力等的全面考验。

3.银行利润高速增长态势趋缓。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连续数年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后首度降低为一位数水平。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7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增长8.25%,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长16.50%。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落后于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22个百分点。在利率市场化,尤其存款利率放开初期,资金成本提高,息差缩小,非利息收入短期提高难,管理及人工成本提升,信息技术投入增加等趋势不可避免,银行利润与资产增长减速将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4.不良贷款呈现“双升”趋势。据中国银监会2014年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426亿元,较年初增加2506亿元;不良贷款率1.25%,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连续第六个季度上升。与此同时,银行关注类贷款也在快速增加。2014年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45.44%;关注类贷款率为3.11%,较年初上升0.67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反弹。虽然目前看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仍然处于国际银行业的较低水平,但同时应该意识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市场活跃度减弱,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国家节能减排等因素,还会波及影响到银行,不可掉以轻心。

5.基础设施贷款潜在风险提升。典型的如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类贷款,由于额度大,动辄几十、上百亿元;期限长,短的3~5年,最长达15年甚至20年。贷款集中,自然会产生集中度过高的风险隐患;期限过长,就会增加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如《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为38 451.4亿元,其中94.7%为银行贷款。2014年度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3916亿元,支出为5487.1亿元。其中还本付息支出4207.7亿元,相当于当年车辆通行费收入的107.4%。由于前些年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债务规模大幅增加,现在到了还债高峰期,还本付息支出压力加大,这种状况还将延续。

6.银行存款分流势不可挡。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银行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3.86万亿元,同比增9.1%,增速比上年低4.7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增势继续减缓,其中仅4、5两个月内住户存款就减少了1.49万亿元。从客户金融资产配置看,在房地产市场回稳、股市熊牛转换、养老保险改革、保险营销活跃、基金销售火爆,企业、居民追求更高收益欲望强烈等因素下,更多的企业、个人将银行存款转向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理财等权益类产品。从金融平台主体发展看,互联网金融活跃、影子银行盛行、直接融资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扩编等都是对传统银行存款资源的无情争夺。

7.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普遍。银行短存长贷、企业短借长用几乎成为业内人所共知的事实。从企业角度,有些行业企业虽然不缺资金,但由于所谓“资质”好,而可以长期享有银行大量且廉价的信贷资金。从银行角度,为了避免企业“坏账”、或偿还到期利息等,往往或被迫或无奈追加信贷资金,贷款无法按照约定期限收回的情况相当普遍。另外,在利率市场化面前,银行为了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求提升资产回报率,而在负债端成本处于上升趋势下,就会倒逼银行提升投资风险偏好,使存短贷长成为商业银行的无奈选择。

三、新经济环境下银行的经营策略

(一)未雨绸缪,风险防控为要务

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风险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考验和磨炼着银行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尤其面对新经济环境下的今天,银行风险防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和刻不容缓。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做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同谋划、同安排、同轻重。

1.加强管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从决策、管理,到执行、操作等不同层级、不同环节的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制定防范措施,增设风控岗位,配备得力人员,严密工作流程,严格监督检查。实行风险分析例会,提高风险管控前瞻性。定期召集各条线、各岗位人员,分析风险动向,收集风险信息,把握风险特点,研判风险走势,制定防控对策。做到早谋划、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

2.主动应对,多策并举积极化解。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辖区贷款企业、个人客户业务特点及本行人员构成、管理能力、工作重心情况,因企施策、因户而异,对于经营正常、信誉良好、合作愉快的,不抽贷、不限贷,坚定信心大胆支持;对于发现风险苗头的,不轻视、不放任,采取对策及时应对;对于已经显露风险的,不恐惧、不拖延,多策并举果断处置。对于存量不良贷款,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同抓共用,银行、担保、中介等多方面协调联动,加大债权维护力度。对于已经过法律程序但尚未执行的各类银行债权积案,目前全国约有3500多亿元,要利用好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开展的银行债权积案清理年活动,主动出击,积极配合,加大力度,全力清收。在保持传统清收高压态势的同时,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委托、外包、出售、代管等多种方式,或推行银行内部承包清收、效益挂钩、多收多得。

3.刚性管理,严控贷款集中风险。为避免银行贷款垒大户、堆风险、埋隐患现象,商业银行要出台政策,制定标准,不迷信企业性质、不强调规模大小、不看重出身背景,以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水平、市场占有、产品开发、管理实力、道德水准等客观情况为标准,明确不同规模、类型、行业的企业授信标准,杜绝贷款过于集中可能给银行造成的贷款风险。

4.完备精力,强化利率风险管控。银行要适时完成以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为主到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并重的转移。一是确立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设立利率风险管理责任部门,认真核算资金价格,并按照核定价格进行内部金融产品风险及市场风险转移。二是建立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由总行公布或规定适合于全行的基准利率,并通过授权规定不同分行的浮动权限。各分支机构可根据本身的资金成本、客户资信、同业竞争、目标利润等,在总行确定的利率基准和浮动幅度内具体确定。三是加强利率走势预测分析。建立市场利率信息收集、反馈、分析系统和利率预测模型,对利率走向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提高利用金融市场化解利率风险的能力。

(二)精准策略,重点领域显威力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此后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层面的行业经济发展规划。为确保稳增长,国务院及发改委又先后推出重点开展信息消费、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发展、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清洁能源、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及产业创新能力等重大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在其具体建设实施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投融资管理、经济交易、资金往来、汇兑结算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业必须紧贴国家经济战略,时刻关注政策导向、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情况,从中发现商机,突出重点,创新发展。

1.注重在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规划中寻找业务机遇,及时跟进战略规划发展动态、项目建设实施进展、资金落实到位进度情况,并将其具体化为银行支持、促进、助力发展的实施标的,抓紧抓实抓落地。

2.根据“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未来十年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要求,结合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通过目标细化,了解掌握本地相关行业企业的市场地位、资金实力、技术优势、人才状况和融资需求,制定业务营销、金融支持与服务方案;创新推出适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在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体现银行业的促进作用。

3.对于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以及地方重点扶持的行业(领域)、企业、项目、工程,在信贷资金、银行承兑方面给予合理倾斜,在资金价格和服务收费上给予适当优惠,在业务流程、工作质量和办理效率上给予优先保证。

4.对于需要资金额度较大的重点企业或重点工程,采用银团贷款、委托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主办行、代理行、参加行协力配合,提高办理效率,保证业务质量,在助力企业发展上用气力,在满足客户需求中体现银行价值。

(三)扬长避短,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大作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三农与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但同时应该看到,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三农和小微企业依然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经营困难、发展滞后的局面依然存在。对此,银行业要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责无旁贷做好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技术开发利用、农产品加工升值、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解决融资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使用联合担保、互助担保、中介担保、第三人担保以及农村房屋、土地、林木使用权、库存商品、机器车辆、设备设施、耐用物品、应收款、专利权等多种抵押贷款方式。这方面,已经有银行走在前面,探索创新出适合本地、本行的工作套路。比如,在城市,一些银行依据自身特点,服务对象定位于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为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满足社区民众需求,取得了银行、企业、社区、居民满意,多方共赢的效果;在农村,一些农村信用社避开过分看重大企业、大客户、走独木桥式的同业竞争弊端,以为农村经济和农村居民提供金融为服务主旨,在满足农村和农民金融需求的同时,自身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受到农民群众欢迎。

(四)科学定位,差别经营求发展

改变国内银行业务结构仍然较为单一、产品同质、服务趋同、低端竞争的状况,需要银行业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追求层次化定位、差别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大型银行可实施综合化、国际化、规模化策略,走全能型银行之路,以此为基础,分析、研究、确定并分解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分支机构的重点业务、主打产品、经营方向与发展趋势。

中型银行则应根据自身特点、业务优势、人员构成、机构辐射能力等,突出中小企业客户和居民中高端客户,施以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策略,占领市场,提高、开拓生存空间和发展能力。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小型银行需要考虑地域特点,确定业务发展方向,从服务地方、服务社区、服务百姓出发,发挥本土优势,聚焦小微企业、立足三农金融,挖掘客户需要,创新发展空间。

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微型金融机构毋庸置疑要立足本地,定位乡村,扎根民间,以普惠金融、服务居民为基本,创造条件实现双赢。

为保证经营策略实施,从宏观规划、区域定位、业务发展,到微观营销、业务办理、客户维护,都要明确分解为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便于有的放矢,明确抓手,一以贯之,抓出成效。

(五)改革进取,兴利除弊提效率

在面临投行、信托、典当、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等多机构、多领域、多业态竞争的今天,商业银行要引领市场潮头,保持主力军地位,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商业银行首先要抓好简政放权的“一简一放”,按照客户至上、业务优先、效率第一原则,简化环节,下放权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内部职能部门设置。改现有银行职能部门以业务“条线式”设置为“方块式”设置,达到“一个客户、一项业务,一人接待、一部门办理”,实现前台部门全能化,后台部门精干化,前后台协调、共同为客户提供良好金融服务。大刀阔斧进行业务流程、岗位职责、权限管理改革,梳理革除不适应市场需要或者已经落后甚至有碍业务发展的制度、办法,根据市场需要重新设计、制定、完善操作制度,对工作流程的具体环节、办理时限、工作质量、承担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严格过程管理,增强制度刚性,为银行业务发展和永续经营创造宽松条件。

(六)把握方向,有进有退有重点

银行要扣紧国家经济政策导向,明确重点、扶优限劣。重点围绕国家支持限制行业要求,确定优化策略,制定、完善、分解具体化的行业企业指导名录。具体说,就是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重点,扶持新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高端制造、现代物流、文化影视、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保证传统产业、与国计民生密切的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三农及涉农企业;限制周期性行业,夕阳产业,高能耗、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破坏环境保护的行业,严重浪费资源行业,以及国家限制发展行业。

从企业划分看,一是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产品质量有保障、市场情景广阔、经营管理规范、利润有保证、现金流充足、财务核算严格、规章制度健全、资金使用科学、流转正常、人员构成合理、技术力量雄厚且银行能够把控的企业。二是积极支持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灵活、能够容纳大批劳动力就业的中小企业,尤其要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利用银行在信息、经营、市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一技之长”,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及融资以外的多项服务,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三是限制、压缩直至完全退出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污染严重、管理不善、制度不全、技术落后、财务混乱等问题严重的企业,保证银行业务发展质量。

(七)科技领先,金融互联添动力

今年7月,国家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纲领。对此,银行业必须增强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和生存发展意识,迎难而上,顺势而为,保持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大潮中的主力军地位。

1.利用长期积累的风险管理、庞大的客户群体、众多的机构网络、先进的信息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优秀的业务人才优势,认真开展精细化管理、高质量服务和业务组合创新,探索银信、银基、银证、银保、银担、银银等各类机构业务的合作互通,为客户提供需求满足+应用场景(平台)+解决方案(金融、技术)的综合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持续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黏合度和忠诚度。

2.延伸业务服务。如,在支付结算方面,努力扩展支付渠道,丰富支付产品,降低支付成本,提高结算效率。在融资理财方面,积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理财收益,为投资人、借款人和理财客户提供范围更大、门槛更低、参与度更高、选择性更强、体验更直接的产品与服务机会,提升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服务引领作用。

3.创新商业模式。借鉴并融合互联网金融互联互通、跨界整合的发展思维,建立“商务+金融+社交”的生态圈平台,通过财务、汽车、住房、医疗保健,以海量客户、高频接触为目标,实现传统金融领域业务互联网化,将金融融入客户医、食、住、行、玩等生活领域,实现财富资产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等互联互通的业务局面。(4)尽快将基础小额业务通过互联网办理,解放物理网点,减少业务成本,完善客户体验,扩大服务半径。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卢艳茹)

F830.33

:A

:1006-3544(2015)06-0022-05

2015-08-03

沈国儒(1958-),男,河北廊坊人,河北省银行业协会自律部主任、高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银行企业
企业
江西银行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把握银行独立保函的相对性
记忆银行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