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01-03 08:51方晓峰
关键词:插管气管住院

方晓峰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方晓峰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目的探析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再血管化治疗后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心理状况分为观察组(抑郁患者)和对照组(非抑郁患者),各25例。结果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患者均明显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若出现抑郁症状,将延长患者的介入治疗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危险。

冠心病;再血管治疗;抑郁;危险因素

目前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治疗中,采取再血管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再血管治疗方法中,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但是,这两种手术方法皆为创伤性治疗,治疗后容易引发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心境上的变化[1]。据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在实施再血管化治疗后,抑郁心理会严重影响其预后效果。本文研究中,根据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其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再血管化治疗后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心理状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精神病史以及严重的认知障碍,排除术前和术后资料缺失患者,排除近期出现急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试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9.25 3.18)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2例,有糖尿病史患者13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9.87 3.95)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3例,有糖尿病史患者1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其再血管化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7天对其抑郁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2]。将自评量表发放于每位患者,要求10 min内完成。其中正常患者≤52分;轻度抑郁患者53~62分;中度抑郁患者63~72分;重度抑郁患者≥73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再血管化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对照组 25 1.13f 0.25 3.25f 0.21 18.58f 13.45 8.47f 1.26观察组 25 1.86f 0.83 4.73f 0.69 23.64f 15.96 13.75f 1.94

3 讨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再血管化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对患者的缺血心肌进行挽救,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3]。再血管化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给予患者呼吸辅助,需要进行开胸治疗,是一种大创伤术式。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采取局部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痛苦相对较小,且手术后恢复较快。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均为创伤性手术,在术后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引发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

经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在经过再血管化治疗后,其抑郁症状可能与其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炎症因子的激活有关,患者的抑郁症状将会明显增加患者的危险因素,如导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延长对患者介入治疗的时间、麻醉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这些治疗措施的延长,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患者抑郁症状的恶化,病情迁延不愈,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推迟患者的出院时间。针对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抑郁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还需进一步验证,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筛查提供更为明确的标准[5]。

本次研究中,两组冠心病患者经过再血管化治疗后,出现抑郁症状的对照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时间为(1.13 0.25)h、麻醉时间为(3.25 0.21)h、气管插管时间为(18.58 13.45)h、住院时间为(8.47 1.26)天,其数据与观察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再血管化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若出现抑郁症状,将明显增加其危险因素,延长其介入治疗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针对此情况,应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其危险因素,从而优化其预后效果。

[1]李曦铭,李婷婷,丛洪良,等.抑郁对冠心病行再血管化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2):99-103.

[2]张茹艳.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患者发生抑郁和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相关化学标志物的预测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4.

[3]李 虹,丛洪良.冠心病再血管化患者抑郁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879-881.

[4]解 存,丛洪良.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天津医药,2015,43(4):412-415.

[5]李婷婷.抑郁对行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1.

本文编辑:王 琦

R541.4

B

ISSN.2095-6681.2015.33.035.02

猜你喜欢
插管气管住院
妈妈住院了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